很久以前,我是一个不太“正经”的妈妈,之所以这么自我定义,是因为佛系养孩的理念,过于放养孩子的思维,不仅没有让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反而成为了他童年最不堪的回忆。

几年前以为所谓养好孩子,就是要给他幸福和快乐,让他无拘无束般自由长大。然而最终却为自己的“幼稚”付出了代价。

因为我的佛系教育理念,造成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成绩,不管孩子考多少分,从来没受到过批评或表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那么在意成绩,不用学太好,差不多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差不多的理念,也造成了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全线沦陷,更严重的是五、六年级的时候,孩子说英语课几乎都没听过,更别说背单词,完成作业了。然而一点也不在乎孩子成绩的我,关于孩子听课的情况竟然一无所知,也从来没有引导和教育过。

直到六年级小升初开的一次家长会,才让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候才有了“临时抱佛脚”的慌乱,但讲真有哪些好的初中,哪些好的高中,不仅没有关注过,甚至连学校名字都没听过。

这时候才明白“别人家的父母”不仅专业而且很用心,而且除了管孩子吃喝外,给他完全的放松和自由,别无他物。

因为心想:“我们小时候谁管过,不照样考上大学了嘛?反正也不指望孩子成绩有多好,谁还不能考上个大学?”

我想这样想法的家长不止我自己,但通过完全放养和不在乎成绩的教育理念下,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首先,因为佛系教育理念的偏差,孩子也不在乎自己的成绩。这就导致了本该学习的时候,选择了贪玩,本来要听课的时候,选择了睡觉。孩子心想着:反正妈妈也不在乎我成绩,考几分都没关系。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前几天我儿子对我说他五、六年级不学习的原因。正因为妈妈完全不关心成绩,所以爱考几分就考几分,想听就听课,不想听就睡觉。

其次,孩子成绩不好,会引起自卑心。有句话这样说: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妈妈认为孩子成绩无所谓,只要玩得开心就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其实不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能衡量一个人厉害的标准只是成绩的好坏,以及在老师眼里是不是闪闪发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孩子成绩不好时,难免会被老师批评或被无视,这时候孩子产生的不是自由的飞扬,而是自卑心之下的“我比别人差”;

最后,孩子的进取心与竞争意识薄弱。我们说一个人的三观并不是成年后才被培养的,而是与童年的价值观进化而来。

当一个孩子在意自己成绩的时候,在意自己在班级甚至老师眼中的印象时,就有了价值观、人生观的懵懂意识。

换句话说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没有荣辱感,没有荣誉感,那么自信心以及进取心都会变得十分薄弱,这也就会导致遇到事总是逃避。甚至拿“这不是我想要的”来作为躲避的理由,真正原因可能只是因为怕得不到。

而佛系的教育理念下产生的这三种结果,也令孩子在有意或无意之间缺失了基础的自我表达能力,不仅在情感方面存在表达障碍,也无法应对人生的经历或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当然,这并不是要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但成绩好的孩子的确自信心会更强一点。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时候,安全感和归属感就会变得不断增强。

这点孩子跟大人一样,都希望得到肯定与赞扬,都希望被聆听和得到回应。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就放弃了佛系的教育理念,而是开始陪读、开始规划他的学习进程。

比如说周一到周五,除了学校的作业外,还要刷题、读书、写作文练笔;周六和周日的时候要计划课外拓展,查漏补缺哪些知识点还不会,并将错题集进行整理,然后分析为什么会错?是不会还是粗心?下次该如何不错?

做这些并不是想要孩子能考多少名?能考上什么高中?甚至将来要上什么大学?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结果,我能陪伴的就是做好过程。

一直跟孩子说:只要尽力了,成绩考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但前提是你要尽力和用心,把过程做好的时候,结果是什么样,云淡风轻地接受就好了。

从一个佛系陪读妈妈,到半鸡娃状态的妈妈,只想对孩子说:未来很长,生命很飒,你慢慢来,一步步走得稳当就是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