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的大发展,是二战装备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让德军品尝到了什么才是钢铁的肉汤,而德军自己也有专门的火箭军力量,其战力同样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军火箭炮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战前的30年代,德军并未把火箭炮的发展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似乎给德军将来的惨败埋下了伏笔,就像不重视重型轰炸机的发展一样。德军首先重视的,是类似喀秋莎一样的牵引式火箭炮的研究。它要结构简单,而且方便快速机动,能够给敌人带来大范围的伤害效果。

经过一系列测试后,德军设计师陷入了一个怪圈,火箭炮的发射精度得不到保证,为此德军设计师创造性地将火箭炮的发动机放在了火箭弹的头部,再经过一些气动布局的调整后,德军火箭炮的精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最终打造的成品,是一款包含6个发射管的火箭炮发射车,每一枚火箭弹重量约为34公斤,射程6.7千米,射击的时候由操作手先标好射击诸元,然后人员向后隐蔽,通过遥控进行发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德军本部却对它不太重视,德军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投掷烟雾弹的武器,用来掩护坦克装甲集群的行动,为此这门火箭炮被改造成了烟雾弹发射器,真可以说是大材小用了。喀秋莎的出现,让德军终于意识到了火箭炮的巨大使用价值,为此德军开始亡羊补牢,大量研发超口径火箭炮,甚至还有300毫米口径的。

以210毫米口径为例,德军大量打造了这种重量为112千克的重型火箭弹,并建立了十余个火箭炮团,用来针对喀秋莎火箭炮。德军甚至研发了最早的自行火箭炮,并将它命名为“希姆莱管风琴”。受到二战后期资源的限制,德军的火箭炮部队更加注重精确打击。

到1944年7月,阿道夫突然像醒悟过来一般,下令打造360万枚火箭弹,以在西线抗击英美联军,火箭炮部队也因此大量扩充,在阿登战役等德军反击战中,德军的火箭炮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此时战争的局势已经无可挽回了。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