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100年汇聚的革命队伍中,有这样一支力量,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改革开放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无论是奋斗新时代还是启航新征程,无论是脱贫攻坚战还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处处都烙下了巾帼英雄的铿锵足迹,她们以对党的忠诚,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的好女儿。即日起,吉林女性推出“巾帼心向党 矢志跟党走”党的好女儿故事会。让我们一起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战地红花映军营

张仲蒲,1928年生于辽宁省抚顺市。 中共党员。 1948年末,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1月,参加新兵集训后,她被编入第45军135师卫生救护队工作。 同年3月,45军编入第4野战军第12兵团建制。 东北全境解放以后,四野参加了平津战役。

张仲蒲回忆战争岁月的日子很感慨。她说那时天天行军,日行都在百里以上,从东北到天津的路上,经常吃高粱米面做的冻干粮,一咬一个牙印。行军中张仲蒲被安排在收容所工作,他们跟在部队后边,负者收容掉队的人员和负伤需要治疗的战士。

就在炮火连天的战斗中,一位名叫姜凤玉的女同志临产了,产妇被安排在一条船上。张仲蒲接到为姜凤玉接生的命令急匆匆地上了船,上船后,黑暗中她一下子掉到了船工没有关闭的底仓,造成她的右侧大腿外伤,骨盆摔裂了。此时,远处炮声隆隆,产妇的丈夫李建征战在沙场上,近处,只有她一个妇产科医生,为产妇接生她义不容辞。张仲蒲强忍骨裂之痛,在战友的搀扶下为产妇接生,可这也导致她自己婚后因骨盆裂而无法正常生产,自己的两个孩子都不得不做了剖腹产。

张仲蒲负伤后,休养不到半年就继续工作了。她跟随部队进至桂西南、桂南和大容山等地区剿匪。我军面对数万大山里藏匿的匪徒展开清剿,土匪们躲在巢穴里不时地袭击着部队,骚扰着百姓。战斗中我军有不少战士负伤,张仲蒲和救护队的同志们一方面在救治我军的伤员,另一方面还为山里的百姓治病。

1953年1月,张仲蒲所在部队接受了入朝鲜参战的命令,他们从丹东入朝参战。张仲蒲是停战以后去的朝鲜,她执行的是陪护干部家属探亲任务,三个月往返朝鲜一次,她是随团医生。

张仲蒲所在部队是1958年第三批次从朝鲜回国的,回国后,她转业到了地方工作。张仲蒲军旅生涯9载,荣立小功四次,在部队光荣入党。

张仲蒲转业后随丈夫所在部队到了四川省重庆市,她被安排在军工企业420工厂医院担任妇科主任职务。

张仲蒲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一直随军调动工作,她由一名军人变成了军嫂。她的丈夫徐本达是通化地区海龙县人,参军前是海龙中心学校的校长。为建立新中国于1947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任45军135师文化教员,后到文工团任歌舞队队长。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解放锦州、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广西广东、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著名战斗。荣立大功一次,小功六次,1969年参加过国庆观礼。

张仲蒲1983年离休,无偿地在通化市妇幼保健院工作到1985年才离岗。1984年,吉林省卫生厅授予张仲蒲同志“从事妇幼保健工作30年”荣誉称号。

张仲蒲在“至灵”残疾儿童学校义务工作8年,多次为学校捐款助学。她每天给残疾儿童检查身体,从中观察孩子们的变化,研究儿童智力残疾的原因。她与暨南大学宗雪文教授合撰的 《弱智儿童神经系统损害与优生学》论文被编入暨南大学论文集发表。1987年12月,国家卫生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在广州召开全国优生优育研究学术讨论会,张仲蒲应邀参加会议,她的论文《弱智儿童130例调查报告》被选编在会议择要汇编出书,张仲蒲是汇编作者之一。

张仲蒲的爱心在广州产生了很大影响,先是她的妹妹受其影响也到学校为残疾儿童义务服务,后是媒体对她这个北方人的爱心行动进行了宣传。她曾被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香港亚洲、广州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采访宣传。

张仲蒲的爱心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更得到了残疾儿童的爱戴。张仲蒲保存了一个她的传家宝,在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铁盒子里,有她和老伴的军功章,有发表她学术论文的杂志,有她离休以后参加英语培训、日语培训的结业证书,有广州市邀请她参加社会活动的请柬,评选先进人物的证书、奖品,为丈夫保存的生前资料……这都是张仲蒲为我们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

(通化市妇联供稿)

热点丨喜报!吉林省1人荣获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7人(5个集体)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

关注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全国妇联就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下发通知

围观丨沈跃跃与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奖妇女代表交流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