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安,

红军摇篮,将军故乡。

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为了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干群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激发全市人民“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振兴,建设幸福六安”的干事创业热情,我台广电融媒体抽调精兵强将,从红色事件、红色人物、红色遗址、红色文物等四个方面,深入实地开展蹲点调研式采访。从“五一”开始,推出大型系列报道《百年党史六安“红”》,向纪念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天播出第七期

《六安三农与中国革命小组》

1918年,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六安三农)在六安成立。1920年初,安徽最早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中国革命小组在六安三农组建。它为皖西革命事业培育了很多优秀的党和红军领导人,有着“皖西革命摇篮”之美誉。

出像 记者 何雅静:新文化运动后,朱蕴山等一批仁人志士在1918年回到六安筹集五千元创办了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当时的安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变革新风!

在朱世同编著的《我的父亲朱蕴山》一书中,朱蕴山曾这样回忆:我和桂月峰来到六安正式筹建,得到当时县长李铭楚的支持,由县劝学垫借三千万,各界捐助二千元作为开办费,借六安老赓飏书院旧址作为校址,于当年冬筹建告竣。

六安三农组建中国革命小组后,师生不断学习从外地获得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在校内广为传播。1921 年后,进步教师钱杏邨来校教授国文,宣讲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讲解列宁、高尔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作品。六安三农对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办夜校,招收贫苦工人、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思想,为皖西革命事业培育了很多优秀的党和红军领导人。

朱蕴山纪念馆讲解员 柏培蕾: 三农教师都是当时有影响力的社会进步人士,其中朱蕴山、沈子修、桂月峰都在里面任教。六安三农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实行的是民主办学制度。在学习上,六安三农主张学以致用,注重传播新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马克思主义迅速广泛传播,六安地区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六安三农前后历经7年时间,培养了王逸常、桂伯炎、刘淠西、陈绍禹等一大批爱国青年和革命志士,成为六安革命的摇篮。1926 年,六安三农在军阀混战中被关闭停办。近年来,经过当地有关部门的修缮,六安三农旧址已成为一座革命教育基地,并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像 记者 何雅静: 1920年朱蕴山组织进步师生学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新青年等进步报刊杂志,使得这里成为了安徽最早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组织。随着六安城市建设的开展,周边的建筑都已经被拆除,只有这里得以保留。

六安广电融媒体报道

编辑/天秤 监制/兰天 终审/王政 施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