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死,是我一辈子的监牢啊!”

本文约520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朱丽叶,是典型的法国美人。她有着好听的名字,和耐看的脸庞。

但她很少说话,脸上也总蒙着淡淡的忧愁。见过朱丽叶的人,都会被她身上独特的气质吸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自逛艺术展的朱丽叶。

正给朱丽叶进行面试的钢厂老板,对她的印象也很不错。毕竟,朱丽叶的知识背景和办公能力,都没得挑,看来她应该可以胜任工作。

但就在他们聊到求职前的经历时,朱丽叶的话,让老板脸色大变。

老板几乎跳起来指着朱丽叶,大骂道:“你真是人渣……快,快给我滚出去!”

看上去文文弱弱的朱丽叶,是这么向老板坦白的:“我之前坐过15年牢,因为杀了人……”

朱丽叶是突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没有人知道她从哪里来,也没有人了解她的过去。

那天,朱丽叶叼着烟,在大学校园等妹妹下课。她的来访,让妹妹莉亚吓了一大跳,莉亚是大学的文学教授,也是个美人。

朱丽叶出现后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因为莉亚的朋友和同事们,对她都很好奇,一直追问各种问题。他们大多和莉亚认识十多年了,可从不知道她还有个姐姐。

不过莉亚在介绍姐姐时,表现得有些遮遮掩掩:“我姐姐刚结束了一趟很长的旅行,她一直不怎么在家,我们也没什么联系……最近她想要停下来了。”

听完妹妹的话,朱丽叶意味深长地看了妹妹一眼,然后浅浅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朱丽叶和妹妹莉亚。

这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对姐妹间,绝对存在着秘密。

其实,只要有人能多些耐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姐妹俩的秘密是什么,因为朱丽叶的生活日常,实在是非同一般的。

她看上去一直无所事事,似乎也没有什么朋友;虽然在找工作,也有社工为她引荐,可朱丽叶总是到处碰壁;更可疑的是,每隔半个月,她就要去当地警署报到。

而开头的那场面试,更是彻底将朱丽叶的秘密揭开了:她是有前科的人,还是让人很难接纳的杀人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只有妹妹莉亚,对姐姐是杀人犯的事实,一直抱有疑惑。

毕竟在她的记忆中,姐姐朱丽叶不像是阴暗可怕的人。

朱丽叶比莉亚大十多岁,一直很疼小妹,经常带她吃喝玩乐,也很会保护她、逗她开心。

作为大姐,朱丽叶的学业也很优秀。妹妹读小学时,她就考取了医学院,还顺利成了医师。后来她遇到了合适的爱人,还有了可爱的儿子。

成家后朱丽叶才和家人减少了联系,但那时莉亚并不觉得,姐姐在远离她的生活。

直到有天,莉亚突然发觉,父母开始对朱丽叶避而不谈。年幼的她一直无从得知,姐姐到底是怎么了,只是听父母说,姐姐去了很远的地方,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尽管莉亚后来多次追问,大人们却始终不肯再向她说明更多情况了。

姐妹相会后,自然聊起了过去。

成年后,莉亚才在人们异样的目光和流言中,听说了姐姐身负命案。

当时,莉亚很想去探望狱中的姐姐,可家人们都不允许她这么做。

而朱丽叶的丈夫,在案发后就和她离婚了,他也是那个指认了朱丽叶罪行的人。

朱丽叶被捕后,一直对自己的作案动机、过程等闭口不谈。即使在法庭上,她也保持着缄默,算是放弃了为自己进行辩护;看上去,所有亲人几乎都抛弃了朱丽叶,连她自己,也放弃了自己吧。

坐牢的15年里,朱丽叶的表现也一直很奇特。她虽然算不上是监狱模范,但在牢内绝对是个特别的存在:她特别孤单,特别压抑,也特别没有人味儿

每天监区的定时户外活动,朱丽叶总是一个人在绕圈散步,谁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她的监狱生活,比所有人的都更清冷和枯燥,但她毫不在乎。

刚出狱时,朱丽叶和谁相处都带着一种疏离感。

直到快刑满释放时,朱丽叶终于等到了妹妹莉亚的探望,那时的她出现了第一次情绪波动。但二人见面时,朱丽叶却像是忘了怎么说话一样。面对妹妹的提问和关心,她一直充耳不闻。

也因此,莉亚对姐姐犯下杀人罪的好奇心,更强烈了。

在莉亚看来,大人们当年的隐瞒,让她错过了及时了解和帮助姐姐的机会。

作为家人,莉亚始终觉得,她应当给姐姐保留一个归宿,也应当成为她坚固的后盾。

过去的罪行,姐姐已为之付出代价了,她的余生,应该有机会再找到新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15年后,已经成家的莉亚,才会决定接姐姐回自己的家。这时她们的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因为痴呆住进了养老院。她们姐妹俩,就是彼此最亲的亲人了。

虽然莉亚可以无条件包容有前科的姐姐,但她现在的家人们,对此还是保留了看法的。

尤其是莉亚的丈夫,从朱丽叶出现那天起,他就一直在问:“你姐姐什么时候能搬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姐姐,莉亚和丈夫闹了别扭。

因为丈夫的催促,莉亚和他闹了好几次别扭,她虽然能理解丈夫,可还是希望姐姐能回归家庭,感受到久违的关怀。

莉亚也在观察着姐姐,觉得她一直在慢慢好转。

朱丽叶虽然被拒绝和漠视了多次,但还是坚持和努力找工作,终于得到了好机会;

和人相处时,她也未出现过暴力和过激的表现,虽然有时会情绪崩溃,但情况没有失控;

朱丽叶在逐渐恢复成一个有爱、负责的女性,她一直很受莉亚家两个孩子的喜欢……

莉亚认为,也许姐姐很快就能适应自己的新生活了,那时她自然就不再需要莉亚的家作庇护所了。

但那场谋杀投下的阴影,并没有那么容易驱散。

某天,姐妹俩闲聊,谈到了家中的两个孩子。朱丽叶才惊讶地发现,妹妹一直惧怕生育,所以她的两个孩子都是收养的。

朱丽叶试探地问:“莉亚,你是因为我,才害怕生孩子吗?”

当时,妹妹并未正面回答,但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

又有一天,莉亚意图将孩子们委托给朱丽叶照顾一晚,而她准备去和丈夫过二人之夜。

丈夫一听说这个安排,居然和面试时大骂朱丽叶的老板,出现了一样的反应:“你疯了吧!你居然敢让她照顾我们的孩子?!”

丈夫的愤怒,再度让莉亚哑口无言。

莉亚一直回避的事实,是姐姐的谋杀对象。

那才是所有人都远离朱丽叶的真正原因。

朱丽叶在那次面试时,也没有做任何隐瞒:“我坐了15年牢,因为杀了人……我杀的是我的儿子,他刚满6岁。”

痛骂了朱丽叶的老板。

说这些话时,朱丽叶脸上的忧郁更重了,泪水也在眼眶中一直打转。看上去她一定有什么隐情。但15年来,朱丽叶一直拒绝向任何人说明一切。

而她身上笼罩的这团阴翳,也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逝,反而开始吞噬她的新生活,也吞噬着妹妹和家人重新对她建立起的信任。

那么,真相到底能不能被揭穿呢?15年前的案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丽叶的过去,是横亘在她和新生活之间的鸿沟,也是她心理上永久的负担,可她坚持不找人分担,即使,她知道那会把自己压垮

出狱的三四个月后,朱丽叶假释官的自杀说明了这个道理。

那个假释官出事前,一直都很随和地和朱丽叶聊天,他总会提到过去,说起自己可爱的孩子们和妻子,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还郑重地说过,自己有个远行的梦想,将来退休了一定会去实现。

和假释官聊天时,朱丽叶每次都很开心,她也从未想过,假释官所说的一切,根本都是谎言——他的孩子们和妻子早就出意外死了,他所谓的远行,其实就是自己也去死,然后一家团圆。

自杀前,假释官曾最后一次和朱丽叶聊天,他当时问她:“我要走了,你有什么要对我说吗?”

朱丽叶开心地回应着:“将来再见,你一定要告诉我,那里的景色美不美?”

总是笑着的这个男人,其实一直在和世界反复告别。

后来得知假释官离世的真相,朱丽叶崩溃了。她自责自己没看出任何异常,同时也仿佛提前看到了,自己终将被秘密压垮的结局……

可即使如此,朱丽叶还是什么都不肯说。直到,一张神秘的纸片,意外揭开了她的伤疤。

那是被朱丽叶仔细藏好的一封情书。

那天,朱丽叶不在家。

莉亚的小女儿,因为无聊和妈妈玩起了捉迷藏。她准备躲进阿姨的卧室,但她打开衣柜后,一张泛黄的信纸掉了出来,随之掉落的还有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让小女儿很好奇。

那是个满脸堆笑的小男孩,小女儿没见过他。所以她像是发现了珍宝一样,捧着照片跑去找妈妈。

看到照片时,莉亚的心脏好像漏跳了一拍,那孩子她也没见过,可他眉眼之间的神色,和朱丽叶那么相似,他就是那个被杀死的孩子啊

朱丽叶6岁儿子旧照。

激动的莉亚,甚至忘记了女儿的疑问,急忙跑进朱丽叶的房间,因为她想要的谜底可能就在其中。

然后,莉亚看到了掉在地上的信,信上的字一看就是出自稚嫩的孩童之手,上面写道:

“亲爱的妈妈,最爱你了。可惜你不能陪在我身边,你别再哭哦,这辈子,我们不会分开的。——爱你的皮耶尔。”

莉亚的心像是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眼泪瞬间流了出来。那孩子的身份的确如她所想,而接下来的发现,让她陷入了更复杂的情绪中。

翻过那封信,背面还有些成人的手写字体,那是某家医院的诊断证明。莉亚明白,这就是姐姐的秘密了。

秘密诊断书的内容,似乎记录着很多关键数值。

但她看不懂诊断的内容,于是打电话找到了学医的熟人,很快明白了上面写的是一个得绝症的孩子的病情,孩子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应该医治不好了。

难道就因为这样,朱丽叶才杀死自己的孩子吗?

莉亚理解不了姐姐的逻辑,而她也从来不知道,那孩子生过这么严重的病。印象中姐姐从未向家人求助过,她是不是因此没钱了?又或者精神压力太大?

但尽管如此,朱丽叶也还是有机会不走上绝路的啊!

莉亚左思右想,似乎没办法为姐姐开脱,她明白再怎么猜测,也无法知道全部真相,只能满心焦躁地等姐姐回家。

二人见面后,第一次爆发了姐妹俩之间,最激烈也最可怕的争吵。

对莉亚的窥探,朱丽叶非常反感,她一反常态地发泄出了积压已久的怒气和绝望。

她全程都在吼叫:“你现在觉得你们真能帮我什么?你知道我的皮耶尔,多么痛吗?“

“他开始四肢痉挛,他会窒息死去!可即使那样了,小小的他还在安慰我……”

“孩子接受化疗到那种程度,我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也懂医术,我们努力过,比起无止境地受苦,我更愿意让他安详地离开……

崩溃着哭诉的朱丽叶。

莉亚静静地听着,此刻所有的语言都已黯然失色。真相比她猜测得简单,却更加刺痛心扉。

“我是医生,很容易就弄到安乐死的药了。一切是我主导的,孩子的爸爸反对过,可拗不过我。那天,我们陪他好好玩了一整天,傍晚,我独自抱他去了花园里,那里的夕阳,太美了。”

“就是那个时候,我注射了……我抱着他……一整夜,一直陪他,直到被警察带走。”

“知道吗,15年的监狱生活,对我来说根本不是惩罚。我的孩子死了,这才是我一辈子脱离不了的监牢啊。

影片在朱丽叶的悲痛自白中,也即将结束了。

发泄完所有情绪的她,本以为自己会被悲伤压倒,却因为妹妹给出的一个紧紧地拥抱,心里有什么东西像是复苏了一样。

窗外,一场暴风雨突然降临了。但屋中的这对姐妹,应该不会再惧怕人生中的风浪了吧,她们已经重新找回了,只属于彼此的坚不可摧的亲人啊。

妹妹的拥抱,给了朱丽叶安静下来的力量。

看到这里,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没有觉得很感动也很被触动呢。

鲁鲁修比较中意这部影片,主要是觉得其中提到的“安乐死”,一直还算是我比较关注的话题。安乐死,指的是在病患的病情超出医疗救治范畴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医学手段,让患者无病痛地离开人世的一种死亡方式。

不过,目前来说,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安乐死都还不合法。而安乐死的概念,从诞生之后,就一直饱受争议。

有人认为它的存在本就不合理,也绝不应当合法化。因为安乐死无异于一场谋杀,即使其前提条件再冗长、复杂,也无法改变它剥夺个体生命的本质。

但拥护安乐死合法化的人,是这么认为的:安乐死的重点,其实不在于死亡这个结果,而更看重安乐的过程。也就是其前提条件中限定的部分人,他们的疾病治愈无望,一直忍受巨大的痛苦,如果他们能自由选择有尊严地死亡,可能不算是最坏的选项?

就鲁鲁修本人而言,目前是更偏向于第二种观点一些的,主要是因为我自己也很希望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选择有尊严地离开。

陪伴妹妹家孩子时的朱丽叶,找回了做母亲的感觉。

记得多年前有段时间,我曾因身患小疾缠绵病榻。当时在病中,感觉很无力也很烦躁,事后回忆那段时光,觉得当时的我,整个人都令自己陌生,因此很惧怕再被任何疾病击倒。

而之前我也有跟大家说过,自己对老年生活很恐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害怕老年生病,一想到自己最后那段好不容易放松下来的人生,都要在病床上度过,那真还不如……早点离开?

可今天电影中的故事,远比上面我们展开的讨论还要残忍。

死过一次的朱丽叶,需要慢慢重回生存状态。

作为母亲的朱丽叶,为病重的孩子选择了安乐死。她当时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正确,可她自己也无法确认,这个选择到底是对或不对。因为做了这个选择,朱丽叶注定无从得知那份沉重的爱,是否已经得到了孩子的理解和接受呢?

作为母亲,孩子死的时候,她或许也死了一次吧。

最后,小编想提醒大家,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哦。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都能健康快乐~

感谢你们用无私的爱,浇灌了孩子们的成长,妈妈们辛苦了,孩子们也会永远爱着你们!

那么,今天的问题来了,你觉得治不好病、要长期忍受痛苦的人选择安乐死,是可以理解的吗?安乐死应该合法化吗?你对文中的妈妈朱丽叶的选择又是怎么看的呢?

主稿:鲁鲁修;审核:包包;质检:等等;排版:CC
参考资料:电影《爱你长久》

本文系【法医秦明】账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