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说到希特勒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想到二战中德军的钢铁洪流和疯狂冲锋的德军士兵。在不少欧洲国家眼中,希特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尤其是在他的极端民族政策下,导致了数千万人丧失了性命,给犹太民族带来了灭顶之灾。虽然他是德国昔日的最高元首,可在如今的德国,对于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认为没有他世界格局会是另一个样子,他是在带着德国努力冒险,也试图征服世界;也有人认为他的存在让德国遭受了灭顶之灾。但站在世界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他显然是过大于功的。不过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日本在二战后期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了对抗盟军提出了“全民玉碎”的计划,那么在希特勒抵抗的最后阶段,他和德国的境遇又是怎样的呢?

一、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有不少历史专家和爱好者在研究二战史的时候,都会对希特勒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在早期他执政德国的时候,带领着这个一战中的战败国走出了战争失败后的巨大阴霾,让原本填不饱肚子的德国民众迅速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让德国突破欧洲各国设下的重重围困,迅速崛起。不过由于他悍然发动了对欧洲的战争,也导致刚刚富强起来的德国迅速陷入了万劫不复之中。可以说近代的德国是成也希特勒,败也希特勒。

根据资料显示,德国在二战爆发初期先后投入了150万的军队,先是利用著名的“闪电战”把邻国波兰给迅速占领,然后又向其他欧洲各国展开攻势,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就把丹麦、挪威等4个国家拿下,这个举动显然是全世界都没有想到的。其实在德军不断发动进攻的同时,兵源的补充也是循序渐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周围的这些小国征服后,德国的对手就是之前号称欧洲霸主的法国了,这个时候德军已经储备了230万兵力。之所以希特勒会如此小心翼翼地应对法国,一是因为法国为底子雄厚的老牌殖民国家,二是因为法国的陆军一直号称是欧洲最强。

二、战局的逆转

在让法国也臣服后,希特勒面临了一个抉择,那就是战线是西移征服英伦半岛,还是继续东进去攻击苏联呢?正在所有德军高层议论纷纷的时候,希特勒下定了决心,那就是征服那个同样对欧洲有极大征服欲的苏联。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军利用自身的高机动性和强大的战斗力迅速向苏联腹地挺进,这让苏联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可就在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不长眼的小弟日本却在太平洋上招惹了实力雄厚却始终保持中立的美国,这下就捅了大篓子。

美国加入同盟国对日、德、意等轴心国宣战后,基本改变了整个二战的局势,也打乱了希特勒之前制定的几乎所有计划。更可怕的是,面对英美联军的结成和苏联组织起的反攻,德国势必要陷入到两线作战当中。其实面对这样的窘境,希特勒也是做好了多方面的准备。

根据研究发现,希特勒在最初的时候也有和日本一样的抵抗想法,甚至做好了誓死抵抗,绝不让步的准备,不过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德国丧失了位于罗马尼亚境内的大量油田。从这个时候开始,希特勒抵抗到底的信念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他非常清楚,以德国目前的处境是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抵抗的,也无法继续维持战争的继续进行。

三、最后的结局

其实在二战欧洲战场后期,德军数量依旧不少,有大约200万人左右,这其中包括德国外围的160余万军队还有首都柏林负责防卫任务的15万德军,另外在挪威等国还分散着一些零零散散的德军部队。从数据上来看,德国完全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站在希特勒的角度来看,失去了石油等战争必需资源,那么战斗机、坦克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将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当时所有的抵抗在同盟国看来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就是希特勒看到了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也看到了未来德国的结局,因此他不想像一个战犯一样被敌人束缚在法庭之上接受各种侮辱和折磨,于是他选择了放弃挣扎,用自己想要的方式送自己离开这个充满仇恨和屠杀的世界。

1945年4月29日凌晨,他在和相恋多年的情人在藏身的地堡正式完婚后,30日自杀而亡,而他的情人也追随他而去。至此饱受争议的希特勒一生画上了句号,可二战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却依旧在蔓延着。

结语:

如果从战争艺术的角度来说,希特勒无疑是一个千古“奇才”,他没有背景,不懂政治,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军事,却能够成为搅动世界的那个人,更直接改变了世界近代史的走向和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这不得不说是难得的。可是战争就是战争,罪行就是罪行,是什么理由都无法掩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