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徐则臣《北上》读后感

兼谈文学作品中的巧合

想谈一谈文学作品中的巧合,这是有感于最近读的《北上》。

我对于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总是充满信心的,徐则臣的《北上》读下来却有些失望,也有可能是我才读完《丰乳肥臀》,和莫言一比,很多好作品也难显出好来。

《北上》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20世纪初,翻译谢平遥、厨子邵常来、保镖孙过程、船工周义彦等人陪同意大利人小波罗沿运河北上的故事。另一条是21世纪初,谢、邵、孙周等人的后人各自的一系列故事,京杭大运河则贯穿了这百年历史,并最终将这些人联系到了一起。

我比较不能忍受的是,20世纪初的这一船人随着小波罗之死而各奔东西,在运河沿线生根发芽。而一百多年以后,一档名为“大河谭”的节目又让这群人重新聚集到了一起。我认为这种“巧合”几乎不可能发生,强行发生了,就很尬。

简单分析一下吧。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要制作一档关于运河的节目,翻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组照片,恰好是孙过程的后人孙宴临教授拍摄的,拍摄的内容恰好又是邵常来的后人邵星池在运河上的婚礼。邵星池为了开修船厂,把祖上传下来的意大利罗盘卖给了一家运河上的主题民宿“小博物馆”,而这家民宿的老板恰好又是当年船工周义彦的后人周海阔。而周海阔的这家民宿又恰好是孙宴临教授常常下榻之处。此外,“小博物馆”中的收藏品吸引了一位考古学家胡念之,胡念之是谁?他是当年小波罗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起了中国名字)的后人。小波罗来中国跑运河就是为了找他弟弟。关键是,所有的这些后人对他们祖上在20世纪初运河上的那段航行并不怎么知晓,但最终这些人因为节目“大河谭”聚在了一起,这怎么可能呢?世界上哪儿有这种巧合?

这种巧合的设计,可能有作者想表现运河冥冥之中的神奇之力的意图,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为了凑一个“完美结局”而刻意编排的,非常生硬。这不能不让我思考,文学作品中的“巧合”应该如何去看待。

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文学作品里设置巧合可能有以下两种用途:

1.情节处理需要

比较常见的就是主角光环了。很多作品,没有“巧合”就全剧终了,所谓无巧不成书。比如《隋唐演义》里,秦琼杀了人被判死刑,快要处斩的时候发现当地最高官员——北平王罗艺,是他姨夫。这就是主角光环,它必须保证所有的巧合都围着主角转,不然故事就转不动了。你看《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因为被罚思过崖面壁而遇到了风清扬学了独孤九剑,因为内力全失,顺利学到吸星大法而没有走火入魔。《天龙八部》里段誉、虚竹都是遇到了千年难遇的一系列机缘巧合,成为了武林高手。巧合造就了秒天秒地的英雄来惩恶扬善,少一个巧合,故事就断。

还有一些作品,情节或者人物的发展到了后期失去控制不可收拾了,就需要一些巧合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更为拙劣和勉强的“巧合”,所以大量出现在比较通俗的作品中,包括电视影视作品。某个人太强了,天下无敌了,影响平衡了,就得来一道雷把他劈死,没错,我说的就是《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两女追一男,剧本要成全男一女一,那么女二只好被车撞死。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两位母亲为了子女的学习成绩,疯狂鸡血,搞得亲子关系一塌糊涂,最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疫情来了,她们都明白了孩子只要健健康康就好了,于是一家人又美满如初。当然,我想说如果在现实中,这样的家长绝不可能因为疫情的来临而停止鸡血,人是不那么容易改变的。

2.人物命运揭示

这种就相对上面要高端许多。《北上》的巧合就是如此。运河联系了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人情冷暖,是一条有生命,有温度的大河。只是《北上》的巧合过于巧,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曹禺《雷雨》也有这种“巧合”,鲁侍萍和四凤相似的遭遇,展现了一种无法冲破的命运。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一个巧合,“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来,延宕百年。”[1]这种巧合,既隐约表现了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宿命,又有对于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戏谑的同情与哀叹。这是我近来的阅读中感受到的最有意蕴的“巧合”。

总之,我想说的是,作家在作品中设置“巧合”的初衷非常重要,如果只是用“巧合”来给自己编不下去的故事擦屁股,那就注定是失败的作品。此外,对于“巧合”本身,也要充分考虑其可能性,起码要在情理之中吧。毕竟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巧合,小说搞得太巧,就只能是雷人。想一想《天龙八部》里段誉无论走到何方,爱上的每一个女生都是自己的妹妹,搞到最后自己还不是爹亲生的,这真是把读者雷到外焦里嫩了。

最后顺便一提,我喜欢《丰乳肥臀》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巧合。作品中那么多传奇人物传奇故事,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靠巧合来勾连的,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故事,无论多么波澜壮阔富有传奇色彩,都是合情合理,经得住推敲的。这便是大作家的功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1]王玲玲. 文学描述中的社会底层精神状态 ———以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为例[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 7-9.

妙门轩的意义世界

微信号|miaomenxuan

投稿及交流|妙门轩的意义世界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