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告诉你,是去经历也是去享受。没做过的事情要去做一做。无则努力追求,有则尽情享乐,合则来不合则散,这是简单却正确的道理。”——缪娟

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不胜数的风云人物,他们有的,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节;有的,有着面对外寇,誓死抵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肝胆。

有的执笔如刀,一字一句写进自己的血泪,唤醒着国人,也真正唤醒着神州大地,有的,则是那最为刚烈 的一类。即使身死,也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通向光明的桥梁。

在一百多年前的上海,似乎才是中国曾经最为繁荣的时代,上海这座城市的后面跟了个 “”字,立刻穿梭了时代,回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处处遍布酒楼的年代。

在上海滩,你可以因为不听戏,不知道孟小冬和梅兰芳的爱恨情仇;也可以因为不关注,不晓得林桂生的铁娘子手段,但是你一定不会对杜月笙这个名字陌生。作为上海青帮的掌管人,也是上海滩的流氓头子,杜月笙的名讳,早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从一个小小的小混混一步步走来,成为坐上青帮头号交椅。挤下黄金荣成功上位的大佬,杜月笙的人生本来就是一本巨大的传奇。然而,这本传奇的书写,却不仅仅止步于他的生涯。

杜月笙真正令人赞叹佩服不已的,更多是因为杜月笙过人的才能,在稳居上海滩头号人物的同时却从来不干不仁不义,危害百姓的事情,因此,杜月笙才能够真正在上海滩混得响亮。

杜月笙去世后,他虽然已经不在人间,但是他的传奇却没有因此消失,而是由他的后代 书写,对于小儿子杜维善来说,父亲的人生,即是自己的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喜欢的儿子

1933年,杜月笙最小的儿子杜维善出生,母亲是杜月笙当时的三姨太姚玉兰。当时在杜公馆,姚玉兰本来就是杜月笙除了孟小冬之外最宠爱的妾室,杜月笙曾经为了将姚玉兰娶回家,甚至答应她不与府中的大太太和二太太住在一起,足见用情至深。

即使到后来,娶到了戏曲界名伶的孟小冬,杜月笙对于姚玉兰的爱意,也没有半分的消减。当时的孟小冬并无所出,因此姚玉兰生下杜维善后,杜月笙是非常高兴。

父母爱幺儿

自出生以来,杜维善就几乎是被杜月笙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家中一共有七个孩子,但是由于对于母亲姚玉兰的爱屋及乌,以及杜维善本身就非常聪慧,杜月笙一直都以杜维善为骄傲,甚至在前期,杜月笙还想过要让杜维善来接替自己在青帮的事业。

但是好景不长,还没等到杜维善成年,杜月笙就辞世了。当时由于国内的局势问题。留在内地发展也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杜月笙干脆留下遗言,母亲姚玉兰在杜月笙去世以后就带领着杜维善和杜月笙的灵柩去往了台湾。好在因为之前杜月笙的家底丰厚,母子几人在台湾也算是过得衣食无忧,吃喝不愁。

虽然去往了遥远的海峡彼岸,但是杜维善的心中一直记挂着父亲对于自己的教诲,时刻不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并且以回到自己的故乡为己任,在台湾继续学习的同时,他也在思念家乡的情感中,度过了十余年的生涯。

无偿捐献

改革开放以后,杜维善因为太过思念曾经的家乡,专程大动干戈,从台湾搬回了曾经的上海居住。看着和自己记忆中已经截然不同的上海,这位曾经的巨贾之子万分感慨。

适逢当时有很多人来到中国逃难,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瞎戴着萨珊王朝的金币,身份也大多是萨珊的贵族,杜维善发现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古币收藏生涯。

那个时候,萨珊的古币是非常罕见也是非常稀有的东西,上海博物馆开馆的时候,千方百计想要借来三枚萨珊古币都没有成功,只借来了一枚,可见萨珊古币在国内无与伦比的收藏价值了。

为了收集萨珊古币,杜维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当时为了收集两枚古币,竟然卖掉了自己市值约240万元的房子,又百般寻找流落在中国的萨珊人的下落,可以说是费尽了千辛万苦,最终才收集到了380枚萨珊古币。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收集到古币的杜维善会选择将古币全部细心保管、妥善收藏供自己把玩,或者是借给博物馆或者个人展览并且以此牟利的时候,杜维善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无偿捐献380枚萨珊古币给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380枚萨珊古币的市值,大约在18亿元左右,即使是对于杜家来说,这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杜维善却很坚持自己捐献的想法,他认为,自己的父亲最为痛苦的,就是生前没能够给国家做出什么贡献。

因此,在自己能够独当一面后,一定要完成父亲的遗志,帮助国家做点什么,尤其是这些古币对于自己的作用并不大,如果自己私自占有,那么自己也会良心不安。也曾经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中纵情声色,也曾经在百般怨怼中,离开故土。曾经崛起过、荣耀过;也曾经落魄过,不作为过。

年幼与父亲杜月笙在一起相处的日日夜夜,虽然本不多,但是却是杜维善心中最柔软的回忆。他深刻的明白自己的父亲,也懂得自己的父亲,外人惯来称呼杜月笙是最大的流氓头子。

可是在杜维善看来,父亲是最严厉慈爱的儒士,是他教会他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又如何不忘自己的身份,永远心怀赤诚,才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