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年少离家

每位幸存下来的老兵

都是一段“活历史”

听今年92岁高龄的孙庆昌

讲述生命中的那段光辉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孙庆昌​ | 峥嵘岁月,永恒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庆昌,山东省滕州市古村镇人。1930年12月出生,1945年8月入伍,1947年3月入党。1990年11月,舟山市普陀区民政局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

孙庆昌曾参加山东滕县、枣庄、济宁泗州、开封、洛阳、淮海、渡江、解放舟山等战役,立三等功2次、四等功3次;工作中,记二等功1次,荣获一级先进工作者2次、二级先进工作者1次,团部嘉奖1次;获解放华中南战役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等。1960年5月被授予上尉军衔。

1978年8月转业地方工作至1990年11月,曾任普陀县水产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舟山市普陀区民政局副局长等职。

少年从军 立志杀敌

我的老家在山东滕县,东边是介合火车站,这是距离枣庄煤矿最近的一个小站,也是铁道游击队战斗的重点站。距离我家西边6里路则是微山湖,是游击队根据地。

儿时的两件事让我一生难忘:一是13岁那年,亲眼目睹了日本兵用一把火把我家3间草房烧成了灰烬;二是14岁那年,村里一位党员被日本兵折磨致死。

14岁那年,村里来了八路军。八路军战士说,穷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推翻旧社会,消灭一切欺压老百姓的反动派。为此,我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加入了鲁南八师二十二团二营。

1947年,我在山东鲁南八师卫生处当警卫员。当时,我虽已是入伍两年半的老兵,但年仅17岁。由于年纪小,政治文化水平不高,打仗时,只想着跟牢首长,千万不要掉队。

班长范德仁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是1937年入伍的老红军,在生活上很照顾我。

1946年11月,部队在菏泽成武县活动,当时天寒地冻,战士们身上没有棉衣,夜晚行军走热了还能抵住寒冷,但白天休息睡觉难熬,只能靠小被相互挤在一起御寒。饲养员李西民看我冻得缩成一团,就把马鞍下的一块破棉垫给我盖。这种战友情我至今难忘。

由于每天行军打仗,睡觉不敢脱衣服,时间一长,我身上长满了虱子,后来又生了疥疮,又疼又痒,连走路都很困难。首长叫我到百姓家去养病,我怕离开部队坚决不同意,硬是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

冬天难过,夏天也不好过。菏泽是平原地区,一下雨,地上就积水,穿的布鞋没几天就烂了,只好用布条把鞋绑在脚上。夏天雨水多,又没有换洗衣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战争年代,物质生活异常艰苦,而战友情谊是深厚的,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追歼残敌 解放舟山

舟山解放战役从1949年3月开始,到1950年5月17日,历经9个月,先后发动攻岛战斗10余次,共歼敌1万多人,有几百名战友牺牲在舟山这片土地上。

当时,解放战争遇到3个困难:一是没有船只,二是不熟海况,三是缺乏跨海作战经验。机关人员紧急组织抽调人手,去山东、安徽、江苏动员船只。为预防飞机轰炸,白天,我们用草盖住船,到了晚上练习开船技术。部队中有些来自北方的战士还要克服水土不服问题,训练过程异常艰苦。

虽然我们没有飞机军舰,但还是在1950年5月17日解放了舟山。

时间过得真快,7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舟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是一天一个样,到处是高楼大厦,公路四通八达,还有了跨海大桥,当年的小木帆船根本看不到了,都变成了铁壳大船。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晚上做梦都是笑着的。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参军前,我是个没读过书的“睁眼瞎”,因为我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

记得刚到部队那天,要填写各种表格,因为我不识字,只能请人代写,结果把我的名字写成了“孙清长”。为此,我下定决心要识字学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在全军掀起的学习文化热潮中,我努力学习。1953年10月,我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速成小学的毕业证书。1967年,我在宁波镇海文化速成班中学毕业,期间荣立二等功1次。

1960年至1963年,我在舟嵊要塞区普陀守备区六零团任二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在任职期间,率领全连干部战士开展了连队管理创新活动,全连团结一致,成为舟嵊要塞区的先进连队,当时,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还作了报道。

1979年后,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参加过抗洪抢险、支农等任务。1990年离休后,我参加了普陀区老干部艺术团,经常到城乡宣传演出,给青少年讲革命故事、上党课,参加新四军研究会活动,担任银行监督员。现在,我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保持思想常新,跟上时代步伐。虽然我年事已高,但还想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一些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

我也衷心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能好好学习,坚定信仰,为祖国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普陀区融媒体中心

视频制作:黄科润、陆庐舟

图片来源:诸葛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