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葫芦”走进藏族

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曲阜师范大学扈鲁教授积极承担文化使命,在其领衔编纂《葫芦艺术丛书》的过程中,记录了我国各民族异彩纷呈的葫芦文化,并策划了五十六个民族用葫芦祝福伟大祖国的活动。五十六个民族先后接力,各民族儿女身着特色民族服饰,手持带有民族元素的彩绘葫芦共同为祖国喝彩,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奋进,亲如一家,共奔美好未来的动人画卷。今天,让我们跟随扈鲁教授的脚步,走进藏族,看一看他们与葫芦的不解之缘,走进他们的葫芦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族是一个极富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当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性。

2021年2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学生次仁拉姆深入家乡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白郊社区旺池卡村进行拍摄,为《葫芦艺术丛书》“福禄万象——民族葫芦彩绘艺术”一卷采集藏族的珍贵图像。

此次拍摄的取景地是藏族民居。藏族民居室内装饰讲究工整、华丽、亮堂。藏族是善于表现美的民族,藏族居室内墙壁上方多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绘蓝、绿、红三色,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一:次仁拉姆和表哥手捧葫芦合影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最明显的标志。西藏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无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简单一些的可以仅设置供案,敬奉佛祖。

次仁拉姆和表哥身穿民族服饰,手捧葫芦,站在神龛前。葫芦表面是充满藏族特色的民族元素,纹饰古朴、色彩明朗,与身着藏族服饰的两位年轻人交相辉映,和谐美好。次仁拉姆表示,回望解放之前的西藏一直属于农奴制,底层百姓的生活极其悲惨。自和平解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衷感谢党和国家带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年轻人更要发奋图强,为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二:藏族族人手持葫芦

图中藏族小伙子身穿红色棉布齐腰短衬衫,左襟大,右襟小。再穿棉、毛料缝制的圆领宽袖长袍,一般用七彩大花带子将其围系在腰间,两袖交叉经前腹围系在腰后,长袍下垂的部分边沿齐于膝盖,腰部形成一个囊带,用来装随身携带的物品。手中的葫芦和服饰相应成趣,葫芦的纹饰元素都来自于藏族的特色服饰,葫芦的背面还写有藏族文字。

图三:藏族一家人与葫芦合影

浓浓故乡情 拳拳赤子心。拍摄过程很顺利,拍摄尾声,次仁拉姆和姑妈、表哥一起与葫芦合影。

自古以来藏族地区歌舞、音乐活动非常频繁,因而西藏享有歌舞海洋之称。藏族的音乐文化与葫芦文化也紧密相连,2010年7月,扈鲁教授曾赴西藏考察葫芦文化,在拉萨市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上,他惊喜的发现并收藏了具有浓郁风情的葫芦型弹拨乐器——扎木念琴。扎木念琴是一种藏族的弹拨乐器,深受藏族人民喜爱,并广泛流传于雪域高原。扎木念琴是藏民族文化中传承和发展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只要有一把扎木念琴,便可遁地而歌,踏足起舞,农民们也靠着“扎念琴”走向致富道路。2019年10月,扈鲁教授创意策划并导演了“从葫芦里流淌出的乐舞——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展演中以民族乐舞形式,充分展示了来自藏族的这把葫芦型乐器——扎木念琴。欢快的节奏,奔放的舞蹈,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些年,在党的关怀领导下,藏族正在蓬勃发展,生活越来越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藏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关藏族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最葫芦”走进藏族,让更多藏族儿女了解葫芦文化,同时也让更多人增进对藏文化的认识,让更多人感受到藏文化的魅力。

拍摄:次仁拉姆

彩绘:邓婕 刘艳芳

整理:吴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