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Miss蘑菇姑姑

来源: 武志红 (ID:wzhxlx)

推荐人:Kris在路上(个人微信:urs oso nice9)

大家好,我是K叔。

感叹一下在中国,做女人太难了!

曾经看过一份调查报告,上面的数据显示:

82%的家长已经做好了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

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尤其是妈妈。

今天分享的这篇,讲的就是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

当了妈妈之后才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录这个视频的时候心里酸酸的

给父母点个赞吧,他们不容易~

称职的妈妈,苦闷的自我折叠

热播日剧《坡道上的家》第三集有这么一幕:

里沙子从婆婆那里接女儿,婆婆暗示她丈夫可能出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牵着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不在焉,烦躁不已。

而女儿摇摇晃晃一直对着她说话:

妈妈你看这个,妈妈你看那个……妈妈妈妈妈妈妈

她越想越气,怒火蹭蹭蹭到顶点,停住脚步大吼了一声:闭嘴!!!

周围的人指责的目光刷的一下投向她。

但这不过是她的幻想。

事实上她转向女儿,笑着甜甜地说:下次再说吧?

相信所有妈妈看到这一幕,内心都会无比复杂——我们,也是这样藏住自己的「怒气」的啊。

20世纪40年代,有一位古怪却可敬的儿科医师兼心理分析学家——温尼科特,他有过一个著名论断:

所有的母亲“从一开始”就厌恶自己的宝宝。

他的意思是,母亲并非不爱宝宝,只不过她们也厌恶宝宝。

这么说可能会令很多人不适,但不得不承认,没有人会天然喜欢一个需要时时刻刻照看、爱哭闹的宝宝。

温尼克特说,所有“称职的”母亲,在某种程度上是“二次形成”的:

那个母亲的真正自我“通过消毒,她消除了自己的矛盾心理和猛烈且别扭的情绪,并将自己想要放弃的冲动保存在真空密封的小罐子内。”

然后才成为了一个称职的母亲。

这番话实在像一个精神分析师讲出来的话,然而,大多数人不是精神分析师,

他们会把妈妈这个身份看成一副既成的作品,却对背后的画家「个人」一无兴趣。

只有妈妈知道,为了妈妈这个身份,她所感受到的自我折叠。

我昨天就经历了一个崩溃的过程。

我去楼下快递柜取快递,带着没上幼儿园的熊孩子,我按了密码,柜门开了。

我整弯腰准备去拿,说时迟那时快,熊孩子把门立即关上了,发出兴奋不已的笑声。

她以为只是玩了一个开关柜子门的游戏,却先是耗费了我半个小时。

研究操作系统,想再把柜门给打开把东西拿出来,未果后,接着又耗费我半个小时找客服帮我远程开柜门。

整个过程中熊孩子在边上不停地尖叫哭闹说要走、要去花园玩、不想在这拿快递……

丝毫不觉得她做了错事需要承担后果。

她痛哭流涕惹得路人纷纷侧目,而她的尖叫又让我听不清电话里客服的指导,我又烦又乱,朝她吼道:

再哭就留在这里不准走!

一时间真的想打她一顿。

告诉我,要用怎样的洪荒之力才能保持和颜悦色对待这样的日常瞬间?

难道当一个“好妈妈”,真的要把自己的宝虐放进真空密封罐?

妈妈,是一个身份,每个女人,在把自己放进去时都感到了巨大的不适。

但这些不适被压抑,随之变成了愤怒,没有出口,只好自我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连这个悲惨的自我崩溃都会被评价:

不是被别人,正是被自己。

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

很难有人说清楚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

因为做母亲的感觉,就在以上那些复杂的生活瞬间里,很难说得清楚。

不但说不清楚,那些负面体验也是一种禁忌。

因为这个体验如此私密,充斥着对身体的羞耻,对你并不爱孩子这个可能的道 德评判的风险,加上人们对“伟大母爱”的期待带来的压力,所以很难言传。

日剧《坡道上的家》的出现,把处于私人空间里的暗黑,以生动的细节、群像式的体验展现出来了。

我只能说,看这个剧的体验,前所未有。

电视剧讲了一个公共审判的案件。

主角里沙子是一个全职母亲,丈夫负责赚钱养家,她则负责洗衣做饭,接送上幼儿园的女儿。

一天,她收到一封法院的信,她被选为一起社会案件的陪审员候补,需要全程参与庭审。

这个案子中,一位名叫安藤的妈妈,亲手把自己8个月大的孩子扔进了浴缸淹死,愤怒的丈夫和婆婆把她告上了法庭。

人类孩子成长很特殊,18年都要抚养,超长的时间才成人,特别是刚出生的时候相当虚弱,完全需要一个人无微不至的关注。

想象婴儿此时是一个殖民者,以自己的虚弱对妈妈这个领地实现了完全的殖民。

每个妈妈都尝试过夜奶那段时间的睡眠剥夺吧,孩子是最恐怖的行刑人剥夺妈 妈的睡眠,长期下来,很少人不会精神失控。

安藤就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带娃中崩溃了,最后在恍惚中杀死了自己的婴儿。

她的丈夫和婆婆轮番上阵控诉她,讲的是一个关于“恶毒的妈妈不爱孩子、拒 绝婆婆帮助、强迫丈夫跳槽导致加班”的故事。

而剧重现真实的一幕:安藤是被逼到失去理智的。

孩子哭了,醉醺醺地丈夫,不仅不帮忙,还添油加醋地说她;

她没有母乳,育儿师说没有母乳喂养的小孩长得慢,她陷入一种“我养不好孩子”的挫败感里。

过来帮忙的婆婆,无法理解她的恐慌,随口一句,讽刺她的育儿方式;

这部剧最有看点的,还有陪审员们的态度,尤其是两位同为新手妈妈的陪审员。

最开始是众口一词的道德审判:把孩子杀了算什么妈妈?

但随着对被告了解越多,她们越来越难鄙视被告。

特别是当她们发现,自己生完孩子后的生活跟被告的并没有本质区别时。

只是自己还未崩溃,而她已崩溃而已。

更恐怖的地方在于,剧本身没有去渲染丈夫多么坏、婆婆多么恶、或者妻子有多悲惨的画面,都是非常非常普通、真实的日常。

剧中主角妈妈里沙子和被告妈妈安藤的生活场景不断互相对应,观众像照镜子一样,不断被勾起自己生活的记忆。

那些细微、不足一提的的生活感受不断串起来、汇聚成一条线,一个面——让我们恍然大悟,自己竟然在暗黑中忍耐了这么久!

《坡道上的家》原著小说中有一段话:

每个女性都能体会到深深的恐怖感,因为安藤水穗是如此的普通,她生活的困境与我又是如此地类似。 我们与她之间似乎只有一条狭窄的红线,一旦崩溃,便会如安藤水穗一样直接坠入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角色下,最可怕的是被剥夺的“合理”性

剧中的每个女性,不管是备孕的,还是打算生二胎的,是高级白领的,还是普通全职妈妈,全都在面对孩子这件事上,共享了细思恐极的性别压迫。

如果不是电视剧演出来,你可能很少细想。

这些压迫润物无声,最可怕的是无法辨认,甚至成为了女性不由自主的一种主动遵从。

剧中都是这样的细节:

01

无论是里沙子的公公还是丈夫,都喜欢打断妻子的话,喊她帮自己拿啤酒。

而里沙子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去拿。

从来没有怀疑过:为什么他们不能自己去拿?

02

公公和丈夫一样,家庭的家务所有的事从来不参与,也不关心妻子有什么困难,更不愿意听她们说话。

所以里沙子跟丈夫的沟通是这样的,当她想分享什么,丈夫表现出不情愿的时候,她会主动道歉说:

抱歉,我抱怨了,你很累吧,不想听我说吧。

可是,你不参与沟通,为何我要道歉?

03

就算在带孩子有做不好的家务事时,女人自己心里也有这样的声音——别人都熬过来了,而我也可以这样熬着的。

同为女人的婆婆会说,生孩子头几年都是这样过的,过了就好了。

但,大家都如此,便对么?

04

当女人结婚多年没有孩子,会感到很大压力:

我要不要生孩子?

这个问题如果总被疑云笼罩,会让女人分心。

女白领会为了不分心、不被打扰、不被问而去努力生个孩子。

但她真正想要做的,是去改变让她分心的东西啊。

不由自主,不假思索,社会加诸于男女身上的各种要求内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磨蚀着女人的生命。

比起男人和婆家的各种无理要求,看到自己这些思维上无意识的盲点,更让人困惑和恐惧。

这也是电视剧里给观众的一种潜在“互动”,女人们在剧情里窃窃私语,和自己的潜意识,说:

天!原来我会这样做,这样想?

刻板的性别分工:男人缺席

我曾经被人问,你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男女不平等?

我说,生一个孩子就全明白了。

生完孩子当天,一个长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生完孩子以后就要对孩子负责了,就要当大人了。

当时我没觉得有什么。可是现在我在想:为什么这句话她没有对我丈夫讲,而对我讲?

整个生孩子在医院那几天,不是我妈就是他妈在陪我。

作为孩子爹呢?他正常睡觉吃饭,以不会看孩子为由拒绝参与。

他为什么不当个大人?不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应该被要求的人是他吧?

原因,要从家庭的根上找,不管老一辈的关系模式、社会的默认都是完全一致的:生孩子就是女人的事!

父亲来抱抱孩子是加分项,却不是必选项,没有一个人去要求他。

也只有经历过之后,我才发现这样的男女不平等在最细微的生活瞬间里,不生孩子又怎么会知道?

电视剧中其实也不断去询问母职压迫的根源,里沙子看到的公公婆婆的相处几乎和她于丈夫的相处模式如出一辙:

婆婆忙着一切,丈夫只负责对家里的饭菜和家务、育儿进行评点,而且从骨子里看不上女人要出去工作的愿望。

女权即人权。

孩子,以及谁去照顾孩子,这话题在男女性别之间已经有了政治意义,在《成为母亲》这本书里,作者说:

孩子出生后,我在家照顾了6个月,伴侣则继续上班。 这段经历很有说服力,它向我揭示了之前我从未认真考虑过的一件事,孩子出生后,母亲和父亲的生活轨迹不同了。 两人之前地位基本平等,如今却处在了某中彻底敌对的关系之中。 在家照顾孩子和在办公室上班的一天截然不同。

妈妈知道上一天班什么滋味,爸爸却不知道长期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是什么滋味。

孩子父亲和母亲的生活开始对立,此后男性的统治地位越发牢固,父亲逐渐得到了外界、金钱、权威和名望的保护,而母亲的职权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家族领域。 众所周知,若夫妇双方均有全职工作,母亲一方常要承担繁重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远超过她们应该做的份额。 因此,她们必须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以应对孩子会出现的紧急情况。 此议题事关性别议题,哪怕是在最开明的家庭,育儿者和工作者之间也存在一条鸿沟。 跨越鸿沟异常困难。

育儿不仅包括吃喝拉撒屎尿屁,更包括决策、资源分配、教育、陪伴等复杂问题,这不是保姆就能解决的。

女人对家务和育儿有一种精神上的承担超越男性。

女性的社会角色,从公共领域逐渐被迫退居到私人领域,如果家庭也没有提供温馨的支持,家着实成为了一个战场,成为夫妻二人的博弈之地。

而这种斗争通常都以女性投降和屈服告终。

母职捆绑和羞辱

生完孩子后,女性对于自己的自我认知都发生了转变,她认可的自己,不再仅仅是她独立的个人,还包括了她和宝宝的共同体。

孩子出生后,便在她的意识领域安营扎寨,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

于是,不管孩子在不在身边,她都觉得很困难。

出门的时候女人会不由自主地愧疚,尽管是出公差,而这种感觉丈夫不会有。

很多女人的生活陷入矛盾之中,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被困在其中,只能不停地做无用的来回挣扎。

此外,照顾孩子这份工作地位低下,时间超长待机,它让人脱离成年人的世界。

一面感觉自己精疲力竭,无聊透顶,一面感觉自己应该付出更多,要更多活在孩子的世界里。

你被做母亲的超我和本我来回蹂躏,一会觉得自己想崩溃,一会觉得我应该做一个最好的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

就算你能够应付自己的矛盾,但是还有周围人对你进行评价。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调查显示,将近61%的母亲曾有过被“羞辱”的经历。

羞辱的内容,位列榜首的是孩子的行为规范和方法,70%的母亲表示曾因此受到斥责。而孩子的饮食和营养问题占到52%,位列第二。

除此之外,孩子的睡眠与休息(46%)、母乳是用奶瓶喂还是亲喂(39%)、孩子的安全问题(16%)以及保育选择(16%)也都榜上有名。

这个社会到处都是流行的育儿理论,每个理论都是给母亲的一个“新要求”,无条件的爱、0-6岁的陪伴……

育儿越来越精细化,妈妈越来越憔悴。

电视剧里安藤的婆婆美其名曰来帮忙,结果却用各种方式来羞辱她:

孩子的发育不如别的孩子好,怎么回事? 孩子哭了,你为什么不去抱抱? 你为什么要收拾房子,不像个有孩子的家,太爱慕虚荣了吧。 ……

可能不是恶意刺激,但实质上却在处处要求。

回想自己我刚生完孩子经常也会被家人各种询问:奶不够?你吃得太少了?脸发黄?缺维生素?你为什么总看手机?

孩子一生病我妈妈就会“骂”我,怎么这么不小心。

我百口莫辩,我已经尽力了,孩子能有不生病的吗?

当你被各种评论的时候,丈夫不在。

是啊,所有的丈夫都是普通人,也都是你婚前精心挑选的,但是生完孩子你会发现你换都没法换。

因为或多或少,所有的男人有一模一样的问题,不沟通,逃避育儿,家务的责任,拒绝作出改变,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的了。

成为母亲,是一个对女人的打碎了重塑的过程。

在这之后,对婚姻的看法、对工作的看法可能完全于过去有所不同。

此时,外界还总在评价她,不鼓励她,就算在礼貌范围内,她的崩溃恐怕早就在心里发生了。

成为自己还是成为妈妈

剧中有一幕,是里沙子一个人在家喝啤酒到喝醉。

醒来后她第一反应是赶快收拾,因为丈夫要回家了。

我感觉她好可怜,即便要崩溃,也不能全然。

她心中严苛的丈夫、自我、社会标准,已经逼得她无可立足了。

我的一个朋友这么向我形容:

当她在家里全职带了两年孩子后,有一次,她推着婴儿车邋里邋遢地走在街上,迎面看见一位20几岁的年轻女子。

她惊讶地发现,对方美丽、无忧无虑的样子,激发了她内心的嫉妒和愤怒。

我不断回味着她向我描述的这种细微感受,这就是为人母亲的爱与痛,因为这也真切地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

而所有这些都是女性向社会发出的求救信号,你是否看到?

整个社会如果只能接纳“母性”的女人,那么普通女人身上“非母性”的一面就会被压抑。

当情绪崩溃的时候,她们会杀掉自己或者带着孩子一起自杀。

就像近期引起轰动的社会新闻:福建一位妈妈留下绝笔信后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跳水自杀,信中诉说了自己生孩子后如何走入绝境。

我也一直在想这部剧为什么要叫做“坡道上的家”。

电视剧里杀掉孩子的妈妈安藤,抱着孩子,总在费力地爬着坡。

这是一片老式的居民区,而她的家就在坡道上方。

她身边空无一人,画面是摇晃的,画面外只有孩子哇哇的哭声,还有自己筋疲力尽的喘息声。

这可能就是她每天出门买菜,或者带孩子出去散步时要走的一段路。

这段路熟悉又荒芜,是她孤独、静默又声嘶力竭的生命的真实写照,也是很多和她一样的妈妈的真实写照。

当我们从一个怀抱玫瑰色梦想的少女走入婚姻,结婚生子,以为从此幸福美满,

却没想到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梦想要吞噬掉我们几乎整个生命。

最意味深长的是:

对爱最纯洁的守望让我们成为了母亲,也是对这份守望,尽力成全毁灭了我们自己。

在《妈妈是什么》这本书里,作者写了这段话:

木心说:

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妈妈孕育着孩子,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神秘的能力。 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妈妈”也出生了。 妈妈一分为二,从一个女孩子、女子,变成了时时刻刻不知道“如何是好”的人。 不仅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也不知道要将孩子“如何是好”。 妈妈生下来一个孩子,简直是生下来一个挑战。 “不知如何是好”,真的。

做母亲的感觉,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它也许就只能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简介: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咨询师,前大型婚恋网站主编,多家媒体心理专栏签约作者,情景式女性写作疗愈推广人。公号“Miss蘑菇姑姑”(housewife-online)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微信改版之后

很多人说收不到我的推送了

那就把我【设为星标】

这样我们就能经常见面了!

我的个人微信开放啦

闪光的碎片思考,都在我的朋友圈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在看哦~

这对我很重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