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刚刚登上王位,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容之处,那就是立马开始修建陵寝,匪夷所思的是当时秦始皇作为一个傀儡皇帝,征集72万人力修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豪奢辉煌鼎铛玉石的秦始皇陵时,竟然没有出现多少反对的声音,于是这个陵寝一修修到第39年时,再反对也没什么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史记》记载其瑰丽糜烂:“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你想想江河湖海都是水银,那时多么波光粼粼;上有星辰密布,下有葱茏翠林,那又是多么浩渺奇幻;再加上还有“人鱼膏”做烛火,可以长久不灭,令人多么不可置信!

所以《史记》中说的“人鱼烛”到底是什么?起初大家都以为这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秘生物——鲛人,它其实不仅仅只是长相貌美,或者是异常凶险,它还有着很多功效,古籍中说得有模有样,比如《搜神记》说它:“其眼泣,则能出珠。”《述异记》说它:“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然后就是制作烛膏了。

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鲛人其实根本不存在,它更有可能是海牛,它的皮肤光滑,后肢退化,所以尾部无限接近于人类所绘制的鲛人尾巴,同时它们又喜欢吃草,这意味着它们经常顶着一头绿色,所以现代人写美人鱼都是有“一头海藻般的长发”,它们确实有着跟人类差还多的女性器官,所以月下时隐时现时非常容易被直接定义为人类女性。

所以不少人认为其实秦始皇陵寝里千年不灭的人鱼烛,更有可能是用鲸鱼油制成,就比如《异物志》中对于人鱼的描述是“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这种形态的水中动物通常都是鲸鱼,加上文章中特意指出“人鱼”二字,说明在古代“人鱼”和“鲛人”说的不是同一个物种,可能一直以来他们说的人鱼都是更为贵重的鲸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最开始大家普遍都是以动物油作为烛火的燃料,鲸鱼似乎也很常见,还有另一些史料支撑,就是《太平御览》引《三秦记》直接表明:“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古代的诗人亦非常喜欢用“骑鲸”这个意象,且典籍能够查到的最早是扬雄《羽猎赋》曰:“乘巨鳞,骑京鱼。”杨雄生于西汉,离秦朝也没晚多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徐福上书说要去给秦始皇寻“三神山”,秦始皇于是让他带着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当时真的是耗费巨资,但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害怕秦始皇责怪,就说是遇到了大鱼阻碍,没有办法去更远的地方,要求增派射手,秦始皇同意了,当即让人射杀了一条大鱼,而在古籍里的“大鱼”通常都是鲸鱼。

而且日本可是捕鲸鱼大国,年年他们的码头都是血红一片,而且他们从1000年前就开始捕鲸,到现在都还没有捕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秦始皇时期沿海地区的鲸鱼就像鸟一样泛滥,所以拿来吃,或者是拿来制油肯定很正常,但是鲸鱼的捕捉也不容易,所以它的价格才不便宜,也是皇室愿意放陵寝的东西。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鲸鱼油的燃烧时间,前面说人鱼烛可以一直不熄灭,而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每小时可燃7.78克,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五千天,只要秦始皇地宫里的人鱼烛做得够大够高都多,燃上个几千年也不是问题,就是地宫里得保证氧气才行,然而他的地宫那么大,应该也不缺氧。

不过可能也早就熄掉了,1956年明定陵里装满鲸鱼油的青花瓷缸,灯芯就已经烧完,司马迁说的“度不灭者久之”,多半是一种夸张的文学手法,只是因为探测之后,考古学家确认秦始皇陵的确是从地下开始建的,是“下彻三泉”,里面也确实充满水银,所以人鱼膏万一还染着的情况也是有的,只是秦始皇陵到底什么时候能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