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家美国顶级财团到访华为,而迎接他们的不是任正非,而是一位负责研发的副总裁。

对方负责人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尊重,并直言:任正非错失了3万亿。

任正非则回怼:“他是客户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3万亿财团拜访华为,任正非:“不见”

摩根士丹利集团起源于摩根家族,是世界著名的投资机构,被业界称为“大摩”。集团在全球27个国家和600多个城市设有办公处,总资产高达3万亿。

2019年5月份,摩根士丹利集团的首席经济专家斯蒂芬·罗奇来到中国调研,首站便是去深圳,参观华为总部,当然他们还有一个隐藏目的,那就是收购华为。

摩根财团意气满满地来到华为,本以为会受到最热烈的欢迎,但却碰了一鼻子灰。迎接他们的不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而是负责研发的副总裁费敏。摩根士的代表认为自己财力雄厚、富可敌国,应该是华为一把手任正非亲自迎接。

事后斯蒂芬·罗奇对费敏非常恼火地说:“你回去告诉任正非,他错过的可是一个拥有3万亿资产的财团”。

后来这句话传到任正非的耳边,任正非风轻云淡地说:“他是我的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吗?如果不是,为什么要见他?我是一个卖设备的,如果他是专门来买设备的,就算是再小的客户我也会见”。

任正非早年做业务出身,不善于搞关系、搞圈子,平常只见客户和合作伙伴,其他活动自己一律不参加。像斯蒂芬·罗奇这种游说自己、谈收购的都会被“拉黑”。

在任正非的眼中,客户才是摆在第一位的,对此华为专门制定的“干部八条”规定,首条就是:把精力放在客户服务上。

而这并非是任正非第一次因为“客户第一”原则而发火。

二、任正非:把屁股对着领导,脸才能对着客户

任正非常年需要到华为各地办事处考察,有一次,一个负责人刚从基层提拔上来,对任正非并不了解。为了表示对任正非的重视,专门租了一辆v轿车到机场去接待任正非,想要以此来“讨好”任正非。

这位负责人不知道任正非平时都是一个人打车、吃饭,如此一来拍马屁却拍到任正非的马蹄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正非刚下飞机,正准备打车去办事处,没想到看见负责人来接自己,脸色立刻拉了下来,又看到负责人开的车是加长林肯,瞬间就气炸了。

任正非指着负责人的鼻子开训:“你现在应该待的地方是客户的办公室,而不是大老远跑来这里接我,你的工资是客户给你发的,不是我发的,客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应该把时间花在客户的身上。”

任正非曾总结,业务人员应该要把屁股对着领导,脸才能对着客户。天天想怎么讨好领导,客户能得到优质的服务么?任正非用自己的行为,塑造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核心价值观。

三、面对强敌怎么办?任正非:“实力不够、服务来凑”

好的客户服务就是好口碑,产品实力不济的时候,可以用服务来凑。

1993年,在华为总工程师郑宝用的带头下,华为JK1000局用交换机研发成功,本该好好庆祝一番,但研发团队却高兴不起来。当时华为面临众多国际通信巨头的竞争,如:法国的阿尔卡特、瑞典的爱立信、美国的AT&T等。这些国际巨头无论是在专利数量、经验的积累和产品设计上都远远超过华为。在全世界都有数万名员工和上百亿的营收,而华为的年销售额不过1亿多元,面对强自己百倍的对手,华为变得手足无措。

对手们不仅技术领先华为,营销手段也是花样翻新,当时国内还很少有人出国,这些跨国巨头纷纷邀请客户去国外亲眼观察设备的运转,如此一来,正好击中当时国人普遍对外国货的好感。

与此同时,华为的处境也变得更为尴尬,产品开发出来后却卖不出去,只能丢在仓库里面,前期的研发投入也收不回,眼看现金流就要断裂,华为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关键时刻,任正非提出“实力不够、服务来凑”的想法。

国外电信巨头不愿意到偏远落后的地区,华为的员工就跑到前头,而且穿着正规,穿西装打领带,言行规范。不管多么偏远的地区都可以看到华为员工的影子,所有接触到华为员工的人都评价:虽然华为的设备比不上国外的,但服务却让人大开眼界。

国外的企业有多“傲慢”呢?不理会客户的要求,连操作界面都是英文,不愿意为中国市场做中文版本。但华为却不一样,华为以省为单位建中心,每个市、区、县都有一个维护人员,即使没有购买华为的设备,也可以免费听华为的培训讲座,而且华为免费为购买设备的客户提供软件更新服务,这一点在当时成为华为打出的一张王牌。

渐渐地“服务好”成为客户选择华为的一个重要理由,同时也让华为在早期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下来。

四、结语

如今,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通信设备商,在5G领域也有着不可撼动的话语权。我们在思考华为的成功时,经常会归功于对人才的吸引和对科技的投入,容易忽略华为对客户的重视。

无论是任正非还是华为员工,“以客户为中心”都是其工作的核心价值观,这一点同样是华为成功的基石,而这一点更是很多企业值得学习,并能够学得到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