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则消息让很多人感到莫名悲痛,著名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于2021年5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85岁。

提到王景愚,就不得不提1983年中央电视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春晚,他是那一届春晚的主持人之一,同时这届春晚上有个小品曾令万千观众铭刻于心,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王景愚表演的《吃鸡》。

这个小品有两大显著特点:

一是单人表演,不同于其他都需要两人以上配合才能完成的作品,《吃鸡》全程表演者只有王景愚一人;

二是哑剧表演,整部作品没有一句台词,全程没有声音,完全靠王景愚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

但它却让全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其实这个小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就是一个人在那里表演吃一只炖得不太烂的鸡,费劲地撕咬,尴尬的塞牙,吃不到肚里的愤怒,都被王景愚演绎得淋漓尽致。

由于太形象、太生动、太真实,观众看了感同身受,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正在吃鸡的人,所以不时发出会心的大笑。

这个小品创作于1962年,当时王景愚受邀到广东演出,在吃罐焖鸡的时候,由于鸡不太烂,吃着有点费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后来他带着这个作品参加了1963年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元旦晚会,曾让周恩来和陈毅看了后笑得直流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公开奉献给全国观众则是随着电视普及后在中央电视台春晚上的表演,当年,王景愚和他的《吃鸡》一下子就让全国观众记住了。

《吃鸡》让王景愚一夜成名的同时,也给他带来诸多烦恼,戏剧界里就有前辈指责王景愚浅薄,而上街或逛商店的时候,很多人一眼就认出他,喊他为“吃鸡的”。

这个作品对王景愚的影响很大,甚至十四年后,香港回归的时候他到香港演出,有观众直接点名想看王景愚再表演一次小品《吃鸡》。

王景愚问为什么,观众回答说,一看到这个节目就想起当年全家聚在电视机前欢度春节的快乐日子。

本来对这个小品多少有点排斥的王景愚听了后很受感动,临时决定换掉此前定好的另一个节目,再次即兴表演了哑剧小品《吃鸡》,结果也再次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王景愚因为《吃鸡》出名是由于那时电视刚刚普及,其实在这之前,王景愚1977年创作的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就火遍全国,全国近三百个文艺团体相继上演,不过由于没有电视的传播,能在剧场里看到这部剧目的人寥寥无几。

1980年,王景愚因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扮演夏洛克一角而荣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这个奖项分量很重,直接奠定了王景愚在戏剧界的地位。

1982年,王景愚创作的讽刺喜剧《可口可笑》甚至走出国门,被日本人拿去翻译成日文由日本剧团排练上演。

王景愚不但有着深厚的艺术表演功底,在为人处事上也是非常热心,当年赵本山之所以能登上春晚跟王景愚的帮助就不无关系。

1990年,赵本山和黄晓娟携小品《相亲》参加央视春晚,初期审查阶段被“枪毙”两次。

于是,当时的央视文艺部主任邹友开便请王景愚去帮助修改排练,王景愚二话没说,真心实意地投入十二分精力,终使《相亲》顺利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赵本山正是凭借这个小品首次走上春晚舞台便大获成功,从此成了春晚常客,红遍全国。

也正是从这时候起,王景愚和赵本山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