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诗人

水皮杂谈 一家之言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5月6日,央行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

这组数据从“融资”的角度告诉我们,钱正在加速流向哪里,或者加速撤离哪里。

我们先看第一张表,是按照融资总量排序的。央行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江苏在2021年一季度融资接近1.5万亿,位居全国(内地)各省市第一位。2020年一季度,江苏也是第一。

经济总量第一的广东,连续两年都是第二。但2021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有明显下滑,下降了大约12.5%。广东和江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面。

浙江位居第三,达到了1.1万亿;山东位居第四,为0.74万亿。

此外,获得融资比较多的省市还有北京、四川、湖南、福建、上海、安徽等。

总量上最少的5个省市区分别是:青海、海南、宁夏、西藏和天津。

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竟然进入增量的倒数前列,令人唏嘘。天津一季度融资总量大约只有重庆的四分之一,或者相当于北京的十分之一。

我们再换一个视角,从增长率来观察一下。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图:

辽宁在今年一季度获得的融资增量是全国最亮丽的,同比大增了228%。此外,青海、内蒙、湖北、吉林、陕西的增长也非常好,都进入了前六名。

前六名里,全部是是北部、中部和西部的省市区。

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大东南沿海省份,要么接近于零增长,要么是负增长。

还记得我之前给大家看的2020年小学生招生人数增长情况吗?有增量的省市区分别是北京、天津、新疆、山西、西藏、辽宁和山东,也都分布在北方和西部。

而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四省,2020年小学生招生人数也是下降的。

小学生招生人数,跟一季度资金流向,有关系吗?

有!

这两个指标带有同步性。它们意味着:中美贸易战、疫情,以及香港因素,最终的确让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对外依存度最大地区)就业机会有所降低。外来打工人口有回流内地的迹象,当然社会融资额也会体现出来。

或者说,这两个指标都暗示着“内循环”程度在提升。

再回过头来看融资增量增长排序的那张表的下半部分,也就是跌幅最大的省市。

跌幅最大的是:海南、天津、甘肃、黑龙江、山西、河南、云南、河北,它们融资增量同比都下滑了超过30%。

其中海南融资增量下滑最多,从700亿元跌到了133亿元,跌幅超过81%

资金为何加速流出海南?海南获得的政策红包不是非常丰厚吗?

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海南经济正在转型,从之前的高度依赖房地产,向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港转型。自由港刚刚起步,但房地产已经被遏制住,再加上生态保护提升,所以出现了阶段性的资金流出。其实在过去几年,海南一直是这样的。(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过去三年,各省市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情况,其中海南增速全国倒数第一,天津倒数第五。增幅低于29%的省市区,都跑输了大盘。 数据显示,资金正加速流入浙江、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

天津也处于困难时期,社会融资额的增量从去年一季度的1875亿元(比重庆略少),大幅下降到了今年的504亿元(不到重庆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天津经济转型,仍然处于最困难的阶段。

不过最近有报道说,今年一季度天津滨海新区引进北京企业300多家,协议投资额600亿元,这说明天津一直在努力。

至于资金加速流出的甘肃、黑龙江、山西,都是资源大省,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它们融资增量减少,跟地方债发行减少有密切关系。

央行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地方债融资为零”的省市区有:甘肃、黑龙江、海南、上海、西藏,而宁夏则为“-7亿元”。

地方债融资增量为零,跟控制地方政府的杠杆率有密切关系,除了上海之外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区。

此外,2021年一季度企业债券融资增量为负数的省市区有: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河南、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

这是什么意思?有些省市企业债信用不好,大家不太愿意买,所以就出现了企业债券融资额下降。

从上述名单可以看出,东北、北部、西部和部分南部省份,企业发债难度加大。这些基本上都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资金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融资增量下降的时候,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意味着钱在流出,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要么是政府效率太低、管制太多,要么是民间信用偏低,要么是经济结构单一。

本文转载自:刘晓博说财经

作者:刘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