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将要到来,再加上最近聚焦升学考试相关电视剧的热播,让教育话题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语文教材越改越难”、“高考语文调整”等相关话题又出现在了网络平台上。

实际上,大众对于语文教材的“质疑”,是自2017年教育部统编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逐步铺开使用后开始的,据了解,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文内容大幅增加。以小学阶段为例,六年时间内学生要学习78篇古诗文课文,平均每学年13篇,而高中部分古诗文也占到了40%以上,这还不算课外阅读引导中的内容,高中必背古诗文则达到72篇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家长抱怨道,如今教材越来越难,新增古诗文背也背不完,还设了“和大人一起读”等板块,需要家长陪伴孩子共同阅读,这不仅给一些工作繁忙或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带来了负担,更是让学生们压力倍增。除此之外,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攀比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投射到教育中的“集体无意识”,老师布置作业太多成了常态。

在这种“实用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不少家长形成了“成绩至上、目标第一”的教育理论,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误导。有家长针对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增量一事质疑道,学习古诗文是“白耽误功夫”:往小了说不能直接提升考试成绩,往大了说也不能“强国、强科技”,对古诗文全文背诵的要求只是给学生徒增负担罢了。

可以说,大众的“语文焦虑”越来越严重,新高考下的大语文培训和命题,背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作业,以及“高考语文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卷子”等标题惊悚的网文都让大众对“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充满了质疑。但这些“实用主义者”的质疑真的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温儒敏的相关回应来看,首先,小学语文课本中之所以适度增加了古诗文教学,是因为考虑到十岁左右年龄段学生的记忆力较好,在此阶段多读多背可以打好基础,而高中阶段的诗文则根据允许分流的原则,只设置了20篇背诵内容。温儒敏对语文高考的完成率也作出了解释,调查显示,15%考生做不完语文卷子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高考的选拔性决定的,其他学科也大致如此,并不是故意为难学生,制造恐慌。

同时,中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总体难度有提升,但实际上是在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路”,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文和刷题,而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名著导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么看来,“语文课本越改越难”的说法完全立不住脚,教材的改动均是建立在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基础上。

这么看来,部分家长对于语文课本中古诗文“加量”的看法实在是过于功利,古诗文学习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种“无用方为大用”的智慧,学校在肯定学业和成绩的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无用”的阅读、思考等方式,充实孩子们生命的厚度、拓宽他们生命的宽度。这不仅能够让古诗文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方式、认知方式等。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过,如果打乱儿童成长的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如今,社会竞争加剧导致更多家长在教育层面出现了过度焦虑,但应当明确的是,孩子的成长如同跑一场马拉松,如果在“起跑线”上就使出了全部力气,只会让孩子在焦虑、紧张过程中成长,这不仅会牺牲掉孩子的童年,还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教育不是揠苗助长,而是等待、守护一朵花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