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静下心来理解目前日显纷乱的国际形势,把握美国加息脚步、看待美欧联盟,以及判断中国南海、伊朗、乌克兰、叙利亚的紧张局面,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和未来投资的重要问题。

幸好对此,中国决策层已经给出了冷静而又明确判断。作为中国政策的最高决策会议,4月30日中国再次提出了“窗口期”概念——“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在以印度为首的全球疫情第三轮冲击中,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忙于国内经济恢复,实力上无暇它顾。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其近期频繁发出的反华声音和遏制政策,更多只是“走夜路唱歌,给自己壮胆”,雷声大雨点小,尚属于摇旗骂阵阶段,而没有能力像特朗普时期那样发动实质上的“贸易战”。

尽管国际形势和舆论依然对中国不利,但是,这依旧给中国经济的发展留有了较大的转换空间。
同时,美国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资本泡沫还没有破裂。在美国不断的经济刺激和美元“放水”情况下,虽然资本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危机不断累积,但是还没有到达美联储最后加息程度。也许最早是今年六月份,也可能是明年的某些时候,最终的加息才有可能到来。泡沫被骤然戳破后,美国经济究竟会重整旗鼓,还是彻底倒向孤立主义,或走向法西斯化?美国人还不敢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大家都知道又一轮金融危机即将到来,但是更多的实质性金融冲击和全球经济循环还没有崩溃。这给中国建立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架构留下了时间。

在疫情结束和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中国经济赢得了一个难得的短暂的“窗口期”。尽管这个窗口期,无法和上世纪美国构建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重新修复全球化的这些“窗口期”相比,但是对于目前世界即将发生“百年变局”山雨欲来的局面来讲,依旧可以说是中国加速经济结构调整、解决内部问题积累实力的难得机遇。

在刚刚公布的中国一季度信贷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正在紧紧抓住这个“窗口”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已达18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一季度新增贷款达到7.67万亿元。中国并没有因国际形势紧张和经济改革而缩小投资规模。

同时,中国的长短期信贷结构也已经出现了更加健康的变化。一季度中国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仅增长2.3%,增速比上年末低5.9个百分点,而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达到16.9%,增速比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中国的金融空转、投机套利已经得到一定控制,更多的长期投资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具体领域来看,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提升。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92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上年末高4.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160亿元,同比多增近一倍。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比上年末高4.2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3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比上年末高3.5个百分点。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将资金引入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升级、产业转型的意图正在实现。中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正在加速发展。

此外,中国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也达到了14.9%,增速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77万亿元,同比多增5461亿元。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速度加快。2021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末高3.8个百分点。中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服务业也开始恢复增长。

更关键的是,房地产信贷的涨势得到控制,尤其是在当前资本“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能够实现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实属难能可贵。据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0.0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低于各项贷款增速1.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增速低0.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67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1.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3.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并没有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由于改革的开展和外部阻力的增加而陷入低增长陷阱,相反中国正在紧紧抓住“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在相对较高的增长下,稳步进行着结构的调整。

在中国最近略显锋芒的外交政策背后,其实是中国对于历史走势和国际格局的清晰认知和冷静判断。在纷繁的国际形势和资本乱局中,排除干扰、认清矛盾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补足短板、重点突破,才算是中国经济决策,以及人们投资决策的要义。

对于如何认识矛盾、了解矛盾的转化机制,以及具体经济形势分析,敬请收看5月8日晚20:00至20:30的鸿学院读书会《从黑格尔到矛盾论》,以及之后21:00至22:00的宋鸿兵直播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