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网城ID:yjwccom

不等不靠干事业 借势借力大发展

——三河市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探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7日,中冶总部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塔吊如林,工作人员正加紧施工。

三河市地处京畿要地,面积仅有634平方公里,但实力不可小觑,始终扮演着廊坊县域经济“排头兵”的角色。同时,该市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具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天然优势。因此,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大发展快发展,三河既有机遇和优势,更有底气和雄心。

季春时节,绿意盎然,生机勃勃。4月27日至28日,记者来到三河市,真切感受这片土地上的拼搏与奋斗。铲车穿梭、塔吊挥舞,中冶总部基地、鼎盛3D打印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正酣;车水马龙、机器轰鸣,兴远高科、燕京总部基地等科创园发展如火如荼;昼夜奋战、热火朝天,京唐城际铁路、燕郊西出口改建等工程全速推进……三河大地处处涌动着“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新热潮,时时洋溢着“激情干事业、挑战不可能”的新气息。

火热的生产建设场景,绘就了三河市经济路线图的上扬曲线——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1亿元,同比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59亿元,同比增长13.7%;竣工在建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344.9亿元,谋划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261.1亿元……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全市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勇立潮头。

跃升的数字背后,是三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机遇,把争先进位作为总要求,把提速增效作为主基调,最终形成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是主攻方向;坚持“北京研发、三河转化”,打造科创园集群,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是重要抓手;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是必要前提;广大党员干部激情主动干事业,勇于挑战不可能,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等不靠、超前谋划,以“上瘾”的劲头抓投资、上项目,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的三河市经济发展,既有凯歌行进的时期,也有严峻挑战的岁月。怎样抢抓协同发展机遇?如何摆脱房地产依赖性?怎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些困扰三河的“发展之问”,是一道道“必答题”,亟需迅速破题开局,否则必将贻误发展良机。

对此,三河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服从服务”与“借势借力”的辩证关系,着眼抢抓协同发展机遇,不等不靠、超前谋划,精准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文章,积极承接北京产业项目转移,努力在服从服务、主动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4月27日,位于燕郊高新区的河北省重点项目——中冶总部基地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该项目由中国中冶上海宝冶北京分公司承建,目前三中心一总部基地项目同步推进,科创办公、SOHO办公等24栋单体齐头并进。“四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是三河市以“上瘾”的劲头抓项目的生动呈现。

“目前,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计划年底竣工交付并投入运营。”中冶置业集团三河公司总经理焦富荣说,这里将建设中冶轨道交通总部基地等四大科创平台,引入中冶各类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最终打造成集总部办公、科技研发办公、创新孵化、商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京企央企、总部企业加速聚集,三河市步稳蹄疾、好戏连台。三河市发改局局长白瑞东介绍,近年来,该市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围绕“总部经济、大休闲、大健康”3个高端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凸显。

特别是去年以来,三河市坚持项目建设引领,全面推进“数字三河”建设。在数立方融媒体云计算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加班加点施工,预计今年二季度建成投用。项目负责人齐欣说:“该项目占地2.86万平方米,投入运营后预计年收入3亿元、纳税3000万元,将成为国内功能最全、规模较大的国家级融媒体服务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三河市做优提升医疗康养产业,全面建设“健康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地处燕郊,是京津冀养老试点单位和北京市养老外延试点之一。漫步其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建有老年大学、精装住房、养生会所、大型营养餐厅,独具特色的“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年人养老更安心。当前,该中心入住的九成以上都是京籍老人,成为疏解北京地区养老压力的重要承载地。

毋庸置疑,项目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实体支撑。今年以来,三河市大力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年”活动,唱响“全民抓经济、集中精力上项目”主旋律。招商不停步,开局即奔跑。今年4月份,该市启动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北京“招商月”活动,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精准制定招商计划和重点招引企业清单,点对点、面对面精准对接洽谈,掀起新一轮赴京招商引资热潮。

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三河市共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项目54个、协议总投资238亿元,今年拟确定签约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55.9亿元。目前,共引进京企央企项目33个,中冶轨道、北京有研科技等17个项目投运投产,京投发展朝东中心等5个项目全部开工,核二四总部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为三河储备潜能、集聚后劲。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瞄准“北京研发、三河转化”,以“慢不得”的危机感打造科创园集群,闯出环京县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4月27日,走进三河燕郊高新区兴远高科产业园,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在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加紧生产,一台台“新鲜出炉”的HGCF-100全自动连续流动分析仪,即将发往北京及全国各地。

“为扩大再生产,靠近上游企业,经过多方考察,我们最终选择落户兴远高科产业园,并于2016年底设立分公司。”该公司市场总监赵慷介绍,如今,研发基地留在北京,生产基地放在产业园,生产面积扩大了5倍,4款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仪器新产品得以顺利生产,销售收入由七八千万元提高到1.5亿元。

兴远高科产业园,是三河借力借势北京、激活空间资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简单缩影。“七成企业来自北京,大都是精密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兴远高科产业园董事长刘永成表示,目前入驻企业86家,其中45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1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6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6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融资支持。

4月28日,在位于三河经济开发区的鼎盛3D打印产业基地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将于今年10月交付使用,目前正在与清华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的3D专家教授团队持续密切接洽,并与华融普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署了意向入驻协议。

“这是我们公司转型后首个新建专业化产业园,主要围绕增材制造产业,重点建设‘中试、公共测试、共性技术服务’三大平台。”鼎盛3D打印产业基地项目副总经理赵洪英介绍,建成运营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4.3亿元、吸纳就业500人,成为在京津冀拥有较大影响力,集复合型、集约化、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3D打印产业示范区。

作为北京奔驰的重要配件供应商,每天源源不断的产品从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运往位于大兴的北京奔驰整车厂。“落户岩峰汽车产业园8年来,我们建成了3个生产工厂和廊坊市级研发中心,产能足足增加了两倍。”廊坊莱尼三厂生产主管高天龙告诉记者,2020年,该公司共生产线束产品50万套,实现产值30亿元,综合纳税2.2亿元,预计今年将增长20%以上。

近年来,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快车,三河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北京研发、三河转化”,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燕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为经济增长极,通过强化科创园磁场效应、赋能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创新三河”,闯出了环京县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目前,初步形成以岩峰汽车产业园为代表的量身定制类、鼎盛3D打印产业园为代表的房地产转型类、以百世金谷产业园为代表的疏解承接类等八大类27个科创园集群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三河市已建成科创园19个,入驻科技型企业781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占比超过61%,吸纳北京高新技术企业27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92.6亿元、利税18.2亿元,占该市税收收入的27.2%。正在加快建设科创园8个,可再承接北京科技型企业500家以上,将成为三河创新型经济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三河市的科创园建设呈现“一升一降”,容积率由传统普通工业厂房的不足1.0提高到2.0,绿地率由传统工业用地的不高于20%下降到15%以内;投入产出实现“双超”,投资强度亩均400万元、年亩均税收50万元,远超省规定标准。

当前,建设科创园已成为三河腾退发展空间、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给全市推动园区“二次创业”、实施“双倍增”计划提供了成功经验和重要启示。

——建设科创园能够实现项目“拎包入驻”、轻资产快速落地。按照传统模式,工业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至少为3年,而通过为企业量身定制科创园,企业直接入驻仅需8个月即可投运,可节省800天时间,大幅缩短了科技型企业成果转化周期。

——建设科创园能够实现产业链高度集聚、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三河的专业化科创园,同一产业聚集度在40%以上。燕郊高新区在光纤惯导领域已形成较完整的生产链条,以长盈通、世维通等3家企业为龙头,其光纤惯导核心部件占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建设科创园能够破解政府招商手段单一、跟踪不到位的问题。三河各科创园共有25支、近600人的专业招商团队,在规划审批之时,就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精准招商,促进产业链的高效整合,目前科创园项目自主招引率达75%,已成为该市招商引资的主力军。

立足新发展阶段,一切围着项目干、一切围着企业转,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甘为“贴心人”,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三河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河相望,面临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高效承接非首都功能纾解,借势借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项目建设“加速跑”,企业安心搞经营,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有力支持。三河市以“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为统领,强化“一切围着项目干、一切围着企业转”,要求各级各部门树立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甘为“贴心人”的强烈意识,全面实施项目包联工作机制和助企解难分包调度机制,确保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取得实效。

总投资31.5亿元的陆道培医院项目落地燕郊高新区,靠得就是只争朝夕上项目的精神、百折不挠抓服务的毅力。在敲定项目用地时,高新区招商人员先后赴北京、南京、银川与京龙负责人对接洽谈、达成协议,并多次与中规院、省厅沟通协调选址用地的规划调整,最终成功获批。今年三季度,陆道培医院项目计划全面开工建设。

为打造政策机制优势,让企业吃上“定心丸”,三河市出台27项惠企政策,构建起“奖补+扶持+引导”的“三合一”政策体系,为落户科创园企业提供最优服务;出台《三河市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奖励办法》《三河市鼓励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的若干规定》等“一揽子”惠企政策,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政策,每年可间接为企业融资1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00万元。

为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四最”营商环境,三河市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证件原来需要来回跑手续、交材料,现在一个大厅办理,最快1小时就可以完成。”近日,前来申领营业执照的企业工作人员刘经理为三河市行政审批局的快速高效点赞。

“我们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7小时以内,最快1小时即可完成。”三河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刘伯涛介绍,在此基础上,他们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全流程网办”,对符合条件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托河北政务服务网,利用实人认证、线上申报、网上审批、材料邮寄等方式,真正实现“全流程网办”。

推动政务服务“跨区通办”改革、推行“模拟审批”新模式、推行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三河市通过不断促进行政审批提质提速提效,市场准入更加便捷。2020年,该市新增内资企业10531户,同比增长57.4%;今年一季度,新增内资企业4568户。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牵手京津”,将为城市未来功能蓄能赋能。三河市坚持以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借势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持续增强了城市空间和项目产业承载力。

燕郊西出口位于三河西部102国道与通燕高速相接处,是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该工程主要是建设一座主线全长1035米的互通立交桥,目前桥整体初具雏形,预计今年6月底建成通车。”该工程项目负责人李飞龙说,将实现通燕高速与思菩兰西路和燕顺路直连,交通高峰期进京时间可从原来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京唐城际铁路是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中的重要一环。4月28日,在京唐城际铁路跨燕郊东环路特大桥项目现场,中铁二局京唐铁路二标段项目相关负责人华俊一告诉记者,该项目是京唐城际铁路三河段控制性节点工程,预计6月初实现全桥合龙。“2022年建成后,将在北三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便群众出行的积极作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去年以来,三河市委、市政府站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主动服从服务、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扎实做好引项目、抓园区、促转型、塑环境“四篇文章”,切实在助力“五个廊坊”建设中实现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仅以项目建设为例,三河市目前竣工在建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344.9亿元。申列省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280.36亿元。市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87.53亿元,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0个,总投资25.21亿元,申列省市重点项目数量和集中开工项目数量均位居廊坊前列。

项目建设工地的火热场景、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杨晓和“激情干事业、挑战不可能”的讲话要求,抢抓机遇、创新突破、担当作为,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务实的、力度是空前的、成效是明显的,进而为全市加快“五个廊坊”建设、争做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来源:廊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