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宜宾#皎月当空,清风拂面幻菱 - 皎月当空,清风拂面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是四川人,家乡苦笋的味道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他在《春菜》一诗中写道:“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

很久没有不问俗事了,就是特别想吃苦笋和江豚,这太让人难受了,明年写一篇弹劾自己的文章,直接辞官回家得了,不要等到牙齿和头发都掉了才回家乡。

看到苏轼这首诗后,黄庭坚给老师写了一首和诗《次韵子瞻春菜》,诗中说:“万钱自是宰相事,一饭且从吾党说。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青衫诚可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庭坚的和诗回应老师的愿望:您如果真为了苦笋而辞官,那明天就赶紧把青色长衫脱了。

可惜苏轼此生都没有再回家乡,品尝家乡的苦笋成了他的梦。

神奇的是,黄庭坚圆了苏东坡的梦。

宋元符元年六月,黄庭坚贬居戎州,那时候的宜宾称戎州。戎州的山水风物,抚慰了黄庭坚,让他留下了无数诗词与墨迹,给宜宾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蜀南竹海

戎州地域盛产竹子,连山遍野,十分壮观,笋是特产之一。

在古人看来,竹笋是山珍佳肴。

食用竹笋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句子。《周礼·天官·醢人》规定,“加豆之实,笋菹鱼醢”,豆这种器物里盛放的东西,应该是腌竹笋,以及鱼肉做成的酱。

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尔雅》已经明确指出:“笋,竹萌也,可以为菜肴。”这一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竹笋的需求量也增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笋出土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在渭川拥有千亩竹林,就等于拥有了财富密码,可以得到与千户侯相当的财富。竹林能够产出的,不仅是竹子,当然还有鲜美的竹笋。

西汉文学家枚乘在《七发》中列出他认为最好吃的九道菜,其中之一就是“雏牛之腴,菜以笋、蒲”,用肥嫩的小牛肉,配以竹笋和蒲菜。

东汉时,荔浦的冬笋成为珍贵的食材。将军马援曾经亲自带货,向汉光武帝推荐荔浦冬笋:“其味美于春夏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民间食用竹笋越来越普遍。

西晋末年的学者戴凯之曾专门总结了民间食用竹笋的情况,著成《笋谱》一书。

这一时期,贵族士大夫们多崇尚清谈,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着力营造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而竹笋,因为竹子的象征意义,成为士大夫们喜欢的蔬菜之一。

唐宋时期,食笋之风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澧州(今湖南澧县)当地居民喜欢以苦笋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柳宗元经过此地时,就享受到当地居民“供苦笋”的待遇。

宋代人有立春食用“春盘”的习俗。将春天生长的新鲜蔬菜切成细丝,摆盘食用。而笋是春盘里常见的蔬菜,被诗人方岳誉为“霜鞭”。

宋诗中还常以笋为意象。诗人们对笋味之“苦”与“淡”尤其珍视,不仅热衷以“食笋”为题进行诗歌创作,还赋予了竹笋甘于贫寒、坚守纯洁心灵的高尚品格。

唐 怀素《苦笋帖》,上海博物馆藏

宋代高僧赞宁专门编纂了一部《笋谱》。这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有关笋类的专著,比较全面地介绍总结了笋的植物学知识。

明清时期,种笋、采笋和竹笋加工已经超出了自给自足的范畴,具有很浓厚的专门化和商业化色彩。例如明代的浙江吴兴,城西楼贤岭一带,方圆十几里地专种竹笋,收获后大批量运往苏州、松江等地出售。福建将乐县经过煮熟、去汁、焙干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明笋”,每年外销达千万斤。

黄庭坚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苦竹笋。

在戎州,黄庭坚与黄斌老比较相投。黄斌老在戎州建了一个小园林,取名南园,园子里有一片竹林,每年春天会冒出很多苦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笋

黄庭坚就写了首诗,记叙了园里苦笋的美味。他在诗中写道:“南园苦笋味胜肉,箨龙称冤莫采录。烦君更致苍玉束,明日风雨皆成竹。”南园的苦笋比肉还好吃,竹笋长势很快,风雨后就长成竹子了。

如果说黄庭坚这首写苦笋的诗还只是他在宜宾的友情见证,他的《苦笋赋》则可谓为宜宾苦笋代言。

他是这样写的: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北宋 黄庭坚《苦笋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僰道产的苦笋,在两川中名列前茅。它甜脆爽口,微苦却有滋味;它温润细密,多吃不会伤人身体。微苦却有滋味,利于身康体健,如同忠言逆耳,却利于国泰民安;多吃不会受伤害,如同多举士人,得到的都是贤士一般。它汇聚江山的灵气,故能隐含雨露的滋润,回避风烟的侵犯。用它作佳肴,可以振食欲,用它来下酒,令人流口涎。

四川人说:“苦笋不能食,吃了发旧病,让人瘦而死。”我不想和他们分辩,因为上等之人明事理,毋庸多言;中等之人当面虽相信,可过后又疑惑;下等之人专听谣传,却不相信亲眼之所见,顽固如岩石,不能雕刻与凿穿。李白有诗道:“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这赋流传至今,深受大家喜爱。

而《苦笋赋》墨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来源: 《 博物馆》《中国烹饪》《历代赋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