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知名教育机构,曾对国内40位高考状元进行家庭背景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有85%的学生来自城市,而父母为公务员的比例远超其他职业。

寒门再难出贵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才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背景崇拜”,认为出身于高知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一定是“高人一等”的。

直到这位北大副教授对自家女儿进行无情吐槽后,大家突然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北大副教授吐槽女儿学习很无奈,“没办法,天道”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父母是高学历,孩子一般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可现实就是如此“打脸”,北大一位博导、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吐槽起自己的女儿来,可谓“无情”。

他和妻子都是北大毕业生,绝对的高材生,自己小时候是神童,6岁时就能背诵新华字典了,夫妻俩的智商可以说碾压大部分的人,然而到了女儿这一代却“瘸腿”了。

女儿学习成绩平平,在给她辅导功课时,这位北大的高材生也和普通父母一样,会有深深的无力感,颇有些无奈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女儿的现状,父亲仰天长叹,“这是天道,没办法!”一席话说得网友哈哈大笑,表示听完后心里“平衡了”。

他还提醒各位父母必须认清一点现实:大部分的孩子,在大概率上都是普通人,早点认清,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有好处。

丁教授再次发声:我拿北大教授的女儿,和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做对比

这位北大副教授姓丁,自从他火遍全网之后,还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没成想用这种方式火了。可事实上,他说出的恰恰是大部分家长的焦虑——如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

后来,丁教授再次发声,也坦承了自己的“攀比之心”。他自认为已经戒除了各种攀比之心,结果还是存在一个问题。

“我仍然每天在拿一个北大教授的女儿,和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做对比。”

记者接着发问,“农民的儿子就是你自己吧?”

“对!”丁教授斩钉截铁地回答,这番对话也是让人笑弯了腰,以往教授总是那种不苟言笑的形象,如今被丁教授彻底打破,大家也喜闻乐见。

这位宝爸说,因为总拿自己和女儿做比较,所以对孩子就会比较急躁,但一些“规制”教育不能丢,比如品行!在学习当中不会没关系,要细致、认真和勤奋。

糖妈一直很赞成一句话,叫人生的三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儿女的平庸。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老话透露出来的育儿观,值得学习

这句俗语背后隐藏着很深的生活智慧,也是几千年来的经验之谈。

① 聪明不要“用尽”,给别人留份余地:为人处世,不要机关算尽,难得糊涂;别人做错事了,多一份宽容之心,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有大格局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更不能仗势欺人。

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做事情要掌握一个“度”,不能只想占便宜不吃亏,给儿孙树立个好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逼迫孩子“太紧”,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优秀的基因自然想遗传给子孙后代,然而太过心急反而会“逼坏”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有他们各自的志向和特长。

父母因势利导就可以了,不要将父辈、祖辈几代人的心愿,全都压在一代人的身上来完成。

就像电影《你好,李焕英》所说,“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终究是个普通人,该清醒了

日本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跟踪拍摄了13个孩子,他们家境各异,有的家境普通,有的来自中间阶层,家长无一例外都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现实却“梦碎一地”。

孩子们长到28岁的时候,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而是一群普通的人,在做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有人间烟火气的“平凡生活”。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至少他们应该比父母优秀。事实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智商中等,不会“高人一等”。

还有一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机遇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孩子能够平安、快乐地过完一生,不是每位宝妈怀孕时的愿景吗?为啥生出来后就改变想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