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9月2日,随着东京湾内“密苏里”号战列舰甲板上签下降书,日本宣告战败,被迫接受美国的军事占领和社会改造,被彻底解除武装,军队解散复员,武器装备销毁。仅仅时隔数年,美国便出于自身战略需要,改变了对日本的非军事化政策,转而积极谋划重新武装日本,利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机会,先后建立了警察预备队、海上警备队等武装组织以及保安厅等政府机构,最终在1954年7月正式成立了防卫厅和自卫队,充当美军在东北亚地区的辅助力量。

■20世纪50年代的陆上自卫队队员(左)和自卫队募集海报(右)。

从警察预备队到自卫队,美国始终给予全力扶持,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自卫队在成军时就完全实现了美械化,以陆上自卫队为例,其新建的装甲部队装备了美制M24“霞飞”轻型坦克、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等。在冷战时代,陆上自卫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协助美军防御苏联对北海道的进攻,陆自的大部分装甲力量也部署在北海道。不过,面对苏联战后列装的第一代主战坦克T-54/55系列,陆自手里的美制战车都是二战旧货,无法与之抗衡。为了提升陆自的装甲战力,美国开始为日本军工业松绑,允许其自行开发新型装甲战斗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M4A3E8中型坦克和M24轻型坦克,摄于1957年的演习。

在20世纪50年代,反坦克导弹技术尚不成熟,无后坐力炮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防卫厅技术研究所于1954年开始研发无后坐力炮,进而产生了开发履带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的想法,替代以吉普车为载具的车载无后坐力炮。正式项目于1955年启动,由三菱重工和小松制作所两家公司参与设计竞争,项目代号为SS,这个代号有“轨道装甲车”、“装甲战斗车”、“装甲轨道车”等多种解释,未有定论。

■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车载106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吉普车为载具。

小松的原型车SS-1安装一台105马力六缸空冷柴油机,采用发动机前置、变速箱后置的后驱布局和橡胶弹簧悬挂,为了便于一击即脱,车体后部的装填手座席也配有操纵装置和观察窗,无需调头即可撤退,携带8发炮弹,没有配置自卫武器,车组成员携带3支冲锋枪,备弹1350发。三菱设计的原型车SS-2安装一台110马力四缸空冷柴油机,采用发动机后置、变速箱前置的前驱布局和扭杆悬挂,携弹8发,同样没有自卫武器,于1955年12月交付。SS-1和SS-2在静冈县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进行了评估测试,小松的设计获得较多的支持。

■小松公司的SS-1原型车,可见火炮可以大幅提升仰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12月底SS-1(红圈内)和SS-2在陆自富士学校进行测试,可见火炮开火的尾焰很大。

由于三菱公司将精力主要投入同期启动的陆自第一代国产坦克,SS项目由小松公司单独推进,但SS-1在测试中暴露出悬挂强度不足、机械故障频发等诸多问题,被要求做出技术修正。在汲取了三菱的技术成果后,小松完成了SS-3原型车,采用前驱布局和扭杆悬挂,安0马力六缸空冷柴油机,每侧负重轮由4个增加到5个。同时,小松在SS-1基础上参考了美军M50“昂图斯”自行无后坐力炮,设计了SS-1(改),搭载4门火炮,以提高射击命中率,但可靠性欠佳,未被采用。

装13

■保存在东千岁驻屯地内的SS-1(改)原型车,采用四联装炮形式。

■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M50自行无后坐力炮,采用非常夸张的六联装炮。

经过改进后,小松最终完成了SS-4原型车,安装了120马力六缸空冷柴油机,被陆自选中,于1960年正式列装,命名为60式自行106毫米无后坐力炮,与61式坦克、60式装甲车共同成为战后日本第一代国产装甲战斗车辆。值得一提的是,60式与美军的M50式是仅有的两种履带式自行无后坐力炮。

■公开展示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两门火炮被行军固定。

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属于轻型反坦克载具,尺度重量相当轻巧,全长4.3米,车宽2.23米,车高仅1.38米,重量为8吨。这个体量即使放在二战前也只能算是轻型战车,在战后更是袖珍级别的,因此被日本人按照传统习惯称为“豆战车”,在陆自内部多以“106SP”称呼。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的发动机为一台小松6T120-1型六缸四冲程空冷柴油机,输出功率120马力,采用发动机后置、变速箱前置的前驱布局,扭杆悬挂,燃油载量140升,最大行驶速度达4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4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阅兵式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从乘员身材对比车身极为低矮。

■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的主动轮和负重轮特写。

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虽然被冠以“豆战车”之名,但攻击力远比二战前那些仅装备机枪和小口径火炮的豆战车强大太多了。60式为无炮塔结构,在车体顶部右侧炮架上并列安装2门6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即美制M40型无后坐力炮的日本特许生产型。这款火炮于1955年列装美军,在当时属于新式武器,发射M344A1型破甲弹时初速500米/秒,可以击穿400毫米均质装甲,有效射程1350米,最大射程6870米,在正常交战距离内可以给予T-54坦克以致命一击,在反坦克导弹普及之前是北约和亲西方武装非常倚重的反坦克武器,被大量出口仿制,至今仍被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武装组织所使用。

■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的正面及后面,注意后部车体的观察窗和出入舱门。

60式的双联装炮架具有液压升降能力,配合低矮的车身,可以从隐蔽物后方在不暴露车体的情况下对目标实施攻击,火炮仰俯角度为-20~+15度,水平射界为60度。60式的射控方式较为简陋,主要依靠火炮上方同轴安装的测距枪进行目视瞄准。最初计划使用勃朗宁M2型12.7毫米机枪作为同轴机枪,由于弹道与炮弹轨迹差异较大而放弃,最后采用由美国雷明顿公司特许生产的M8C型12.7毫米半自动步枪,命名为60式12.7毫米测距枪。2门火炮上方都装有枪架,但通常测距枪安装在右炮上。

■在演习中进行火力演示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火炮呈升高状态。

■这幅照片展示了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炮架的液压升降装置的细节。

在射击时炮手首先使用测距枪发射曳光弹,通过弹道轨迹确认瞄准后再击发无后坐力炮,为了确保命中率而采用了双联装炮。不过,测距枪的有效射程只有1000米,而火炮射程接近7000米,如果目标超出测距枪射程,那只能依炮手观察塔上的简易瞄具和炮手的经验进行瞄准了。60式可以携带10发炮弹,车体左右的弹箱内各有4发,2发置于车体右后挡泥板上方,算上炮膛内的待发弹,总共12发。12.7毫米测距枪使用10发弹匣供弹,车上备有4个弹匣,置于炮手座席右侧,共计40发。

■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的炮尾细节。

■美制M40型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的炮弹。

60式的车组为3人,包括车长兼炮手、驾驶员和装填手,他们的座席集中布置在车体左侧,车长兼炮手座席在炮架左侧,与炮架等高,拥有独立的观察塔,便于瞄准射击。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部,装填手座席在驾驶席后方,两者呈背对背。在需要装弹时,装填手通过车体后部的舱门来到车外,冒着暴露在敌方火力下的危险,站在发动机舱顶部或车体后方进行装弹作业。

■这幅电脑透视图展示了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的乘员位置及炮弹存放位置。

60式的装甲防护极为单薄,采用铝合金装甲,最大厚度仅12毫米,连大口径机枪都顶不住,低矮的外形和敏捷的机动才是它在战场上保命的关键。隐蔽伏击是60式最标准的作战模式,无后坐力炮开火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烟尘,非常容易暴露,同时在火炮后方会产生危险的爆风区,因此在选择阵地时必须注意后方安全,在开火后迅速转移阵地,以免遭到敌方火力反击。因为60式多用于执行侦察或伏击任务,获得了“人间观察车”的绰号。

■接受检阅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注意右侧火炮上的测距枪。

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于1960年定型投产,车体由小松制作所生产,火炮由日本制钢所提供,而12.7毫米测距枪是丰和工业的产品。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60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分为A、B、C三种型号。A型为最初量产型,制造了42辆;B型从1967年开始生产,主要是对车体各部进行了加强,生产了143辆;C型于1975年投产,换装了小松SA4D105-1型水冷四冲程四缸增压柴油机,输出功率150马力,时速提升到55公里/小时,制造了82辆,1975年后生产的B型也采用了同款发动机。到1977年停产时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各型总共生产了267辆。资料显示在1987年有D型被采用,但细节不明,可能是对现有车辆的改进。陆自还考虑利用60式底盘开发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搭载64式反坦克导弹,由于早期反坦克导弹需要全程人工遥控,命中目标需要较长时间,不利于隐蔽,最终作废。

■这两幅彩绘展示了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的B型(上)和C型(下)。

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列装后首先装备师团下辖反战车队的4个小队,替换原有的吉普车载无后坐力炮。随着64式反坦克导弹的装备,60式的装备范围缩减到2个小队,再之后又移交普通科联队普通科中队(步兵)的反战车小队,直到21世纪初部分陆自普通科联队仍保留一个装备60式的反战车分队。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的主要任务是反装甲作战,兼顾火力支援任务,用于对敌方非装甲目标或防御阵地进行直瞄射击。60式虽然车身小巧,但要熟练驾驶非常考验技术,到服役后期陆自十分缺乏能够自如驾驭该车的熟练车手,车辆多由资深的准尉和曹长驾驶,由年轻士兵负责操纵火炮,以避免事故。

■陆上自卫队某普通科联队装备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

■在1990年度陆自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中进行射击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

■在雪地中行进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摄于2003年。

2008年3月31日,部署在北海道真驹内驻地的最后一批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正式退役,在此之前部分临近退役的60式还被作为靶车,在演习中充当假想敌。随着反坦克导弹技术新型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无后坐力炮渐渐成为配角,因此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没有后继型号。即便如此,这种脆皮巨根的小车依然在陆自服役近半个世纪,也算是很奇葩了。

■在神町驻屯地内展示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摄于2009年。

■如今保存下来的60式自行无后坐力炮已经成为日本青少年的国防教育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