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般想当然地认为初三、高三的毕业班时期学习压力大,所以会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但实际情况与这并不相符:“我们发现虽然毕业班的学习压力大,但可能因为毕业班时的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使心理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也是‘扛一扛’就过去了。反倒是刚刚开学时,尤其是高一的上学期,学生从初中升上来,功课加深了,原来在初中成绩优秀也可能会学习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评价就会发生变化;再加上身边的同学老师换了,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适应障碍,所以这个时期反而是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让活着的父母更痛苦

两起中学生自杀案让人扼腕 专家呼吁迫切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死亡教育”

编者按 16岁的花季,17岁的雨季,一个因不能上重点高中从6楼跳下身亡,撇开痛苦的单亲妈妈;一个为证明自己没有拿室友的钱也从6楼跳下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命的花朵凋谢得如此仓促与苍白,我们不禁想问:年轻一代,你的生命真的不能承受如此之重吗?有没有想过那赐予你生命的父母,有没有想过“为别人活着”的责任?

不能上重点 初三男生跳楼殒命

悲情事件:医院宿舍区有个少年昨晚突然跳楼,虽及时抢救,仍不治身亡。死者是个中学生,因为上学的事一时想不开,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震惊:16岁少年跳下6楼身亡

“谁也没料到,几天后他突然跳楼了,他才16岁啊。”同学们都哭了。

叹息:单亲家庭经济困难  据知情者介绍,刘伟的父亲原来就在该院工作,他家住的房子是9年前房改时买下来的,一家人靠爸爸的工资生活,日子倒也说得过去。不幸的事在4年前发生了。那一年刘伟的爸爸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母亲只好去打零工,每月收入几百元,供他上学。这次中考,刘伟考得不理想,妈妈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劝他选择一所技术学校,以后早点工作。估计他是一时想不开了,才做出了傻事。【来源:南京晨报】 【作者:王秋梅 潘瑞锴】

13岁男孩的父亲,家庭主妇的丈夫,全家生活的唯一依靠,当丁利坚用菜刀割断自己喉咙的时候,他想到什么了吗?

初中生自杀率最高 根本原因在应试教育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研讨暨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指出,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

目前,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根据搜集的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79例,蓝皮书分析指出,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学生自杀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尽管“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在中国自杀研究中是个常见的命题,然而蓝皮书指出,中小学阶段男生自杀现象却较为突出,比例高于女生;比照年龄和年级能够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自杀率开始攀升,其中初中最高,高中次之。

通过分析,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自杀率开始攀升,初中最高,几乎占了全部的一半,高中次之,在中小学阶段男生自杀现象较为突出,比例高于女生。

从自杀成因来看,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包括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相约自杀四个主要类别。蓝皮书指出,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根本原因还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如师生冲突类中,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我们一直排斥与陌生人说话交友,其实与不认识的人聊天更能放得开,父母可以让自己的朋友来与孩子们交朋友,他们以自己的经历、阅历引导孩子们走出阴霾。另外,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孩子们有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家长无需大惊小怪,更不可到处宣扬,让他抬不起头,很多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较真只会更大伤害。

理学专家谈教师减压:别一个人硬扛

有研究表明,我国的教师是承受职业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其中,中学老师面临的压力尤为显著。处于这种复杂压力下的教师,如何为自己减压?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周国岭说,首先,要分散注意力,做一些轻松的事情,多和家人、朋友交流,适当运动。

“求助也是缓解压力的良方。出外走走,与他人沟通一下,不要一个人扛着压力。”周医师说,要知足常乐,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作业没有完成也没关系,人不是完美的,总有缺陷。

另外,“睡眠不好、对事物的兴趣减退、疲乏无力,这是抑郁症的三大核心症状。如果情绪低落两个星期以上,要立即就医。”如果有了消极厌世的念头,那就要时刻关注。

在教育产业化狂飙突进中,整个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捧几近疯狂。社会对中考的关注度,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早已超过了高考。

聚光灯打在初三班主任的身上,烤得他们灯枯油尽。年复一年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无法摆脱。

也许,老师的死,只是持续的压力无处释放造成的一个偶发性悲剧,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在应试教育、教育产业化、优质教育资源这“三位一体”压迫下,中国人文教育贫困的现状。

开化一中校长余佑红说,最近他的枕边放着一本书《边走边叹——一个校长给女儿的52封信》,作者是上海一家中学校长,一位有着“另类校长”之称的教育改革者。

“这本书写得太绝望了,因为他的办学思想无法实现。”作为中学校长,余佑红对此感触颇深:“我老婆让我别看,怕我被书里的情绪感染,不想当校长了。”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我们衷心希望:丁老师的悲剧不再上演。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那些放在客厅毕业照里的几十张笑脸,能够有幸嫣然面对一丛丛盛开的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