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5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明确提出:学校的美育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

让孩子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这确实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因为孩子只有有了特长,才能生活丰富,才能养成审美情趣,才能提升审美素养,才能在美的熏陶中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认识,我想每个人都是有的吧!看看那些名人,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可也是优秀的小提琴手,他痴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约翰·詹姆斯·奥杜邦是鸟类学家,可也是出色的画家,他的鸟类图鉴被誉为美国国宝;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可是我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就是他在巴黎完成的……

而从马克思到卢梭,在提到教育目的的时候,都会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不管你选择什么做职业,有一个或几个业余的爱好,它都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彩。

但是,今天,当王登峰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舆论的反对声浪很大。是不是家长们不知道掌握一两门艺术特长的好处呢?显然不是。那么,为什么老百姓们的反对声如此强烈呢?这是因为老百姓有着几个绕不过去的质疑。

首先,特长的概念怎么来界定?艺术特长是指在艺术的某个领域(声乐、器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有比较突出的才能。突出的才能,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显然不是只会几首曲子,会画一两幅画就能应付得了的了。恐怕就是获奖,也要是一定层次上的奖项才能说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这样来衡量,恐怕没有多少学生能被称之为特长了,尽管我们的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到培训班里,但是又有几个孩子真正能达到拥有特长的程度呢?

而王司长只是说懂一两项艺术,那为什么郑重其事地在发布会上说呢?如此,这样的提法,不就让人感到困惑吗?

其次,艺术特长会不会进入中考?这应该是家长们最为关切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的安排,音体美都已经进入了中考序列,王司长在这种背景下提出这样的话题,艺术特长进入中考恐怕也是迟早的事。

艺术特长如果进入中考,是看证书,还是考试?这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本来文化课补习都让人疲于奔命,现在再加上艺术特长,学生还有喘气的时间吗?很多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连音体美的课都上不全,你让孩子怎样去培养艺术特长——不是开玩笑吧!

第三,学校的艺术师资能不能跟得上?王司长在发布会上说:“每所学校都要举行经常性的艺术展演和展示活动,每年组织省级集中展示。在这个基础上每年都组织不同项目、不同内容的全国性艺术展示和展演,每三年举行一次综合性学生艺术展演。”

这样的要求,在当下能实现吗?恐怕只是一种设想吧。开展这样的活动,要有足够的艺术老师,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还有充分的时间去训练……这在当下,恐怕都很难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应试教育的当下,学生每上升一个台阶都是以成绩说话的。艺术特长对于非艺术生而言,没有一点实际的意义,成绩才是硬道理。你如果只是这随口一提,而不把它纳入中考,大家听来也就是一阵风;但是如果纳入中考,那么没有哪一个学生和家长会不质疑的?当然,除了艺术类考生。

人的成长,知识的储备是刚需,没有回避的可能,而艺术充其量是一个点缀,锦上添花而已,我们有什么必要抓着它不放呢?

对于百姓的质疑,我想王司长更应该给出明确的答复。不然,只能是增加百姓的苦恼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