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周易·系词上》

近代中国,战乱不休,屡遭侵略,国际地位和内部环境的不堪,使得近代中国文学被国际文学界限制在国内的小圈之中,即便偶有传世佳作,也难在世界文坛上掀起巨浪狂澜。

建国伊始,冷战铁幕,世界两极,中国文学虽然在亚洲范围内权重超然,却依旧被以西方文学为主流的国际文学界排斥在外。

这样的境遇直到8年前,我国当代杰出作家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自此宣告中国文学不再只是"割据东亚,偏安一隅"。

出人意料地,莫言先生荣获诺奖,却引来众生喧哗,恶评如潮,尤其受各路网友批判,几年之间仍有千夫所指之势。

究其根本,是因在其诸多著作中不加遮掩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丑陋之处和人心之阴暗。这让许多人不禁好奇,莫言能获诺奖,真是靠迎合西方,丑化中国吗?

铁笔如刀,暴露人性

缘何有一批又一批人抓住莫言不放,屡屡对他口诛笔伐?网友真的应该黑他吗?抛开跟风者不说,真正不认同莫言的人,皆是无法在读过他的作品后,能从那血腥的笔触中安然释怀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书《酒国》中,以幼男幼女的"佳肴"之别,深度讽刺官场时态。

《蛙》与《丰乳肥臀》更是将国人掩藏在往昔中的忌讳历史,剥开来呈现在大众眼前,突出在其中的怪异离奇也丑恶不堪的世人模样未有丝毫夸张或粉饰:人性的纠葛和制度下的矛盾被莫言以迥异于传统文法的奇特想象勾勒地淋漓尽致。

看遍莫言的小说,不难发现,少有完整的、挺拔的国人形象;与大多数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塑造且歌颂时代形象不同,莫言的作品多夹杂着对腑脏器官的描摹,悉数表现着横贯平民形象中的畸形与扭曲,这让他的书读来满是血污气,令习惯了光明的读者猛然直视人心中的重重黑暗,让人心悸气闷。

在批判中赞美,于赞美中批判。与大多数批判作家只在一个层面或单个方向批判部分人性或世态一角不同,莫言的笔触糅合着正负光暗,充满着真实感的特性,绝不用单一目光,笃定时人世事。

莫言在《红高粱》中塑造余占鳌一角,这是个泼皮无赖,却忠于家庭,深爱妻女,甚至有一份家国倾覆时挺身而出,以微薄己力带头保家卫国的大勇毅。

可即便如此,这却是个在社会道德层面,穷凶极恶的恶徒,因为他确实横暴乡里、欺男霸女,还做出侵占他人家产的恶事。

诚然,越是这般恶非恶、善非善的纠葛不清,就越使书中的形象丰满也便越贴近真正的复杂现实,读来就越是有立体感,恍若身处其中,不能自拔。

言语叛逆,文风混杂,傲然独树一帜

莫言书中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直刻人性阴暗一着,他的文字,有种不张扬的叛逆,他的文风,是现代与传统的交战,而他的美学,是种何其细腻的暴力。

《红高粱》中,莫言提起生养他的高密东北乡,这样说道:"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言辞间的反复,交纵着颂赞贬斥,却偏能使人意动,对那片天地心生热诚。

俗俚民谣掺和着排比的反复,浇筑在天马行空的构思中,是场粗俗的狂欢,有着令读者着迷的颠覆感。在诸般当代文学百家齐鸣的花丛中,莫言即是那毫不张扬却个性叛逆的奇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读莫言书,有着明显异于中国文学的西方文学色彩,将回忆中的过去掺杂在眼前的现实中,这是经典的蒙太奇式梦幻。

而莫言的行文构思,则与同时代的作家有着突出的差异;这个长在基层,深受部队培养的中国作家,笔下却能十分娴熟地应用着西式魔幻现实和荒诞文学的精髓,时隐喻时夸张,极具意识流的张力。

与此同时,莫言的书中却也饱含着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古典文学气息,字里行间绝不乏传统色彩。

与其说莫言的作品,是东西方文学风格的融合,不若说是西方文学与东方传统之间,互相的倾轧交战,将二者都捣毁后又糅合在一处,形成莫言独到的风格,这是其他当代作家所未曾取得的莫大成就。

暴力美学撕开时代疮疤,政治抵触带动无脑批判

其实莫言不只在获诺奖后受到如潮恶评,早在他1995年初次出版代表作《丰乳肥臀》时就曾被紧急叫停并接受政治审查,有些学者作家和主流媒体更是对莫言口诛笔伐。

实际上,莫言作品中凭借直白的暴力美学残酷地揭露着近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阴暗和不公世事,同时代没有一个当代作家有莫言这般"杀伐果决"。

驳斥莫言作品,批判莫言本人的学者作家乃至不看好莫言的广大群众,多认定他是迎合西方目光的"文人蛀虫",为了"谄媚"西方主导的国际文学界,歪曲历史、丑化国家。甚至将追捧认同莫言的人也一并打成"受腐蚀的败类"。

这极不公允,平心而论,带头批判莫言用心丑陋的,多是戴着有色眼镜,目光中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根本未以公正之心读懂莫言笔意。

而跟风痛骂莫言的,其大部分甚至都未曾读过莫言的作品;可见无数极力抹黑莫言的网民,其初心,是毫无道理的。

莫言的笔下,的确充满着中国社会中的种种丑恶,即便有描绘美好之处,也会马上在光影背后深挖龌龊不堪。

实际上,这绝不能肤浅地理解为"泼脏水",正如颁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正是莫言,将一个被人掩埋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再次呈现在世人眼前,扯破了那张'程式化的宣传海报'"。

莫言的笔下,不止有对历史的黑色的贬斥,也饱含着对白的讴歌,只是隐含在贬斥之下,所以稍不用心,就难以察觉。

如何看待文学的好坏,也不该带有主动的政治抵触,至于网络中那些对莫言的不动脑子的批判,只能说是这些网民会错了意,未曾深读莫言也没能读懂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