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对于国家来说也是这样。虽然现如今的中国已经走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可是还有很多高新技术我们仍然面临着受制于人的窘境,只有我们奋发图强,努力追赶,打好这一场场科技上的“翻身仗”,才能让我们中华民族成为这“新时代”的引领者。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被美德日封锁了近50年的石化核心技术,如何被中国女科学家在5年之内成功造出,打赢这场漂亮的“翻身仗”。

梦想开始的地方

1993年,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姜妍来到省会沈阳上大学,她如同一棵向阳的小草,渴望着获得知识的滋养。 那时,每当老师讲起某些先进技术只有国外掌握,而我们又常常受制于人的时候,她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惆怅。 从那时起,梦想的种子开始在姜妍的心中生根发芽。

她梦想着有一天,她也可以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让中国人能扬眉吐气。1997年,怀揣梦想的姜妍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这个为共和国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的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工厂后,她内心满怀着喜悦、更满怀着珍视,她任劳任怨,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对工作不挑不捡,师傅安排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哪里需要她就到哪里。

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使她收获颇丰:各种仪器、齿轮的材料、技术规格、使用标准和物理特性,她都了如指掌。并且这些为她以后攻克难关打下了基础,这里成为了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乙烯压缩机如果不能实现国产化,中国人将永远被别人卡着脖子。”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在一次会议上说:“乙烯装置的投资额动辄为数百亿元。 即使外国公司漫天要价,我们也只能接受。不仅价格由对方决定,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也没有任何保障。

尽管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之一,但多年来我们一直无法使用自己的机器生产合成纤维。可以说,如何实现乙烯设备的国产化,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听闻此言,年轻的姜妍深受触动。从此实现乙烯压缩机的国产化成了姜妍内心坚定不变的理想,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理想,姜妍将自己几乎全部的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大型乙烯压缩机的研发中,不断创新和突破乙烯离心压缩机的核心技术。

2006年,我国决定在抚顺、天津和镇海这三个地方开发建设300万吨的乙烯项目。 沈阳鼓风机集团负责了为这三个项目开发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装置的任务。为此已经研究良久的姜妍主动请缨,承接了中国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开发任务,当时的姜妍年仅3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是当时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用来借鉴,姜妍面临着西方技术极度封锁和相关信息极度匮乏的双重考验。“这世上本没有路”,姜妍和她的团队必须用自己的双手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工作台上的设计图纸堆积成了小山;计算机屏幕上的数据密密麻麻的排列在一起;姜妍和她团队的双手翻阅了无数的外文原始资料、画完了成百上千张设计图纸:双脚走遍了国内各大炼化厂,走访了国内各各相关研究机构,无数次登上了数十年米高的乙烯装置台。她们在一次次查阅中获取知识,在一次次失败中积累经验。

终于,星光不负赶路人,经历了一次又次的失败,姜妍终于找到其中最大的问题: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加气结构需要改进。常规的压缩机为了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效率,必须在经过多个阶段的叶轮压缩后,将压缩机冷却并压缩到一定温度。 如果根据这种方法,必须要向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内添加多个气缸。 这样一来,势必要将压缩机分为两部分进行制造,那么,设备的工作压力将急剧增加,并且效率大大降低。

经过不断的探索,姜妍发现可以利用乙烯自身的优势来进行缸内冷却,-101℃乙烯本身就是一种优良的制冷介质。于是,她大胆地决定采用缸内加气的方式,通过改良缸内的加气结构,可以直接为用户节省资金7300万元。 最终,经过反复验证,姜岩的团队形成了完善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

9年前2月22日18:00,在沈阳鼓风集团总装车间成功调试了国内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自主设计和开发一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国家。在国内,沈阳鼓风公司以设计和制造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能力成为世界第四家具有百万吨压缩机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公司。

我国乙烯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消极局面已经彻底结束,打破了西方对中国50年技术封锁的局面,直接为国家节省了进口设备资金50亿元。

如果被人瞧不起,我就一定要达到一个高度

姜妍曾经说过:“看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别人对我们中国的轻蔑,让我内心深处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惆怅。我的性格是,如果被人看不起,我就必须达到一个高度。尽管他们比中国早一百年,但现在,我相信中国仅落后10年。”她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句话。从2006年生产的第一台45万吨乙烯压缩机到2011年开发的120万吨乙烯压缩机。

姜妍及其设计团队从零开始在中国的乙烯压缩机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个代表着石化工业设备最高水平的领域,它打破了外国技术长期垄断的僵局,不断地打破记录,开创了中石化设备跳动着“中国心脏”的时代。

她和她的团队的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汗水为中国的石化工业开辟了新道路,西方国家在乙烯压缩机领域已经走了近百年的路程,可是她们让中国在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后就后发制人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为我国在科技领域打赢了这场漂亮的“翻身仗”。

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大山需要翻过,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姜妍一样的探索者,带着一颗不屈的心为中国打赢一场又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仅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更会有数不尽的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