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在头条上看到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消息:据北青网报道,东莞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刘自强透过迷雾直抵疾病根源,通过三个月补充0.39元一片维生素B2,把4岁男童小宇需要化疗输血甚至要骨髓移植的罕见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神奇地医好了,原本因肌肉萎缩无法站立的他能站起来走两三步了,挽救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真是功德无量。医者,解除病苦为首要职责。

在大医院,医生可以借助各种检查设备和精确地检测技术来诊断病情;在缺少医疗设备和化验手段的乡村,对医生的要求可就不一样了,不光要诊断准确、见效快,还要花钱少才行,这医生可真不是一般水平能干了的。可喜的是,在广大乡村,有很多好村医苦练内功,默默无闻地做村民的守护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晋南乡村的一位村医毛大夫。我们在晋南乡村采风时,离老远看到一座有特点的老房子,打听热心的大爷说有200多年了,现在住着一个姓毛的医生,水平很高,方圆几十里都很有名气。

老屋、村医都能引起我们的浓厚兴趣。穿过狭窄的巷道,来到了老房子面前,这是一个两层木头框架的房屋,院子里铺就的青砖早已踩得支离破碎,看着斑驳的老屋,仿佛穿越在岁月的长河里,听一砖一瓦在诉说历史。门口放着的一个中药柜子,还拴着一只狗,看来这就是大爷说的毛医生家了。

看见来人,小狗狂叫起来,给主人报个信。听见狗叫,屋里走出了一位身材很瘦,行动不便的男人,院子里的邻居介绍说这位毛大夫。得知我们的来意,毛大夫缓缓地讲了他的故事。他今年52岁,小时候得过一场急症,由于交通不便,就医不及时落下了毛病,腿脚不灵便,干不了出力重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深受疾病困扰,知道农村人看病的难处,年轻时就立志学医,毕业后回来在村里开了这个诊所,帮乡亲们排忧解难。毛大夫说这个房子是姥爷留下了的,抗战时期还当过临时的战地医院救护伤者,我们看到由于年久失修,西边的房子已经塌完了,残墙上摆放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弹药箱,里面还有铝皮,箱子上有标号。

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乡村诊所看看:虽然外观破败,房子上面的二层地板下的方木这么多年一点也没有变形,解除了我们对房子安全的担忧。屋子里有一个中药柜和一个西药柜,还有一个平时坐诊抓药的地方,桌上的各种医学书籍堆了好高。在我们采访的时候,诊所里不时有村里的村民前来看病买药,毛大夫仔细询问病情,开方抓药,话不多,但做事很沉稳,不急不躁。

看得出来,毛大夫是个内心很有定力的人,据前来看病的乡亲介绍:毛大夫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没有结婚生子,父母已经居住在甘肃多年,他就一个人留在村子里,现在是村里的五保户。他擅长中医和儿科治疗,在方圆几十里都很有名气,很多外县的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前来诊疗。知道乡亲们的不容易,收费很低,能不用药就极少用药。

最难能可贵的是毛大夫的安贫乐道,听邻居说,由于名气大,这些年时常有私人医院前来找毛医生前去坐诊,并给出了相当优厚的薪资和条件,但都被他淡淡地谢绝了,他说这里的乡亲们离不开自己,我走了村民有病谁来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到,由于腿脚不便,毛医生找人锯掉了原来的门槛,门口的过门石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双鞋子的踩踏,已磨得塌进去一个窝。毛大夫说,自己的根在这里,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会一直在这里给乡亲们服务。行医几十年还是五保户,经济如此窘迫还能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继续坚守在这个偏远的村子里给附近的村民们就医治疗,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做过患者,也做过患者家属,太知道就医的艰难和痛苦,也知道大病临头就医的经济窘迫,知道一个好医生对病人意味着什么。

临走时看到屋外斑驳的老墙上长出了一棵瓦松,就像这位乡村医生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坚守的写照。衷心祝福毛大夫好人有好报。大家对这位乡村医生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评论! 【看更多百姓图片故事请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