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宽恤爱人,亦可谓有仁心矣”。在朱元璋看来,忽必烈此人宽厚仁义,而元朝灭亡是因为其子孙后代昏庸无道所造成的。

忽必烈虽然给中原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但他建立的“大哉乾元”之国的功绩不可磨灭。他在任时,同南宋鏖战一度将小朝廷击溃,还将云南地区的大理国收归己有。

一、外强中干的帝国

“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忽必烈是蒙古国的第五任大汗,也是元朝的建立者。当时下属包括四大汗国即金帐汗国、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以及中原领土。虽是汗国不受其管制,但在名义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大帝国的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汗位继承问题

成吉思汗在世时,膝下诸子都比较团结。起兵之初,四面楚歌。既要面对先前宗主国金国的讨伐,又要面对西夏王朝的虎视眈眈,同时还有中西亚地区的许多国家。所以,那时大家都是一致对外,绝无二心。

但是在成吉思汗去世以后,其后代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这就要从蒙古的继任传统说起,它不同于汉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推行“幼子守灶”。也就是说,最小的儿子最有资格继承父亲的家业。

在黄金家族内部,众兄弟因为汗位继承问题打的不可开交。首先术赤的身世存疑,虽然成吉思汗待其不薄,但他极有可能是蔑儿乞人的后裔。次子察合台,因为公开与大哥叫板也失去了资格。

并且此二人皆不是成吉思汗心仪的接班人,他最看重的是三儿子窝阔台。但是他的小儿子拖雷掌握了军队,并且也符合幼子守家业的传统。所以在蒙古帝国,一度出现了两个大汗。三年后,蒙古各部统一推举窝阔台为大汗,而后他又发动了诸子西征还拿下了四川地区。

窝阔台死后,矛盾再次出现。这次是他的长子拔都与其最喜爱的孙子,汗位空置五年以后最终由儿子贵由继任。但蒙古帝国的君主大都短命,贵由汗继位后很快便猝然长逝。随后拔都以宗主的身份确立自己了拖雷后裔蒙哥为大汗。

2. 汗位过渡问题

储君乃为国之根本,所以汉人皇室对于储君非常重视。而蒙古帝国,没有确立完整的继承制度和继承体系,才会导致内部逐渐分裂。拔都作为窝阔台族系,因为自己继承汗位无望,所以才扶植了与自己交好的蒙哥。

自此以后,蒙古帝国的汗王正式移交到了拖雷一系的手中。碍于许多人不承认其领导地位,在第二次忽里台大会时,蒙哥将窝阔台系几乎全部斩杀。而海都,年龄尚小且不为嫡系后代,幸而逃过一劫。

蒙哥死后,阿里不哥坚守在蒙古高原而忽必烈则在中原与南宋继续鏖战。此时,二王内战一触即发。一方有蒙古元老部众的支持,另一方则占据了中原富庶地区,享天时地利。最后,忽必烈在斗争中赢得了胜利,继承汗位。

此时,海都被发配至海押力,此地虽然名义上为其封地,但却无时无刻不受忽必烈的监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威胁自己统治的新星正在冉冉上升。一个令黄金家族内部,分裂之人走上了政坛。

二、海都治乱,元朝大患

蔡东藩曾说“海都构乱,两汗响应,即西北诸王如乃颜者,亦起而响应”。海都作为窝阔台的残存后裔,在内部极具号召力。再加上忽必烈等人都处于中原腹地,对中亚地区鞭长莫及。所以,他开始了恢复汗位的大业。

1. 联合各部族,公开反叛

忽必烈长期在中原执政,不仅本人汉化严重并且在管辖范围内也开始推行儒家文化。这与蒙古的草原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其内部逐渐出现许多反对声音。同时,蒙哥得位不正,忽必烈同样如此,黄金家族内部逐步走向分裂。

成吉思汗曾说只要窝阔台家族有一个人即使是吃奶之人,他也比旁支更有继承权。贵由也曾说过,本家族只要有人不论他是被油纸包裹还是被草席包裹,都具有继承权。自成吉思汗以后,窝阔台家族的王位继承观念根深蒂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都作为其残存的后裔,本身具有一定的水平同时还能将身份拿出来现身说法。一个是蒙古传统的坚守者,另一个则是先进文化的改革派。两方大战,一触即发。海都联合了钦察汗国和八剌等举行会盟。

2. 内忧外困,长期战争

此时的忽必烈正在中原地区同南宋交战,而西北诸部又联合反叛。这场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近半个多世纪,忽必烈大军压境而海都撤退。随后,海都的军队便又再次占领地区。叛军的实力并不弱小,所以给元朝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你追我赶中,进行着战争。起初,忽必烈与南宋对峙抽调不出兵力。所以只得坐视其壮大,海都实行游击战政策,令其非常恼火。不仅搭上了自己的儿子,还派出了得力干将伯颜前去平叛。

忽必烈年逾七十,最后不得不亲率部队出征。最后,元军成功收复畏兀儿地区使得海都内部产生分裂。在忽必烈七十九岁时,海都战死。直到五年以后,其子投降,持续了近五十年的叛乱终于结束。

三、雄踞中原,难敌叛乱

《元史》“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忽必烈在历史上,可以称之为治世之明君。最主要的功绩便是统一中原地区,结束了“靖康之难”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1. 海都的人和优势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从忽必烈对待文天祥的态度,就能看出他是一个礼贤下士之主。他元宋战争中,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技巧,以水陆两栖的方法致使南宋四散奔逃。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富庶且拥有根深蒂固汉人文化的王朝,都能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之。唯独面对处于西北边塞的海都却束手无策。

南宋属于本土作战,背负着民意所归。而蒙元则属于外族入侵,却还可以将其毁灭。海都等人同南宋相比,不具备优势。而他们之所以成功,首先要得益于南宋。忽必烈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来平叛。

所以,海都一众便有了可乘之机。忽必烈带领着主力军队,在长江一带与南宋对峙。而平叛之军,则全都是非精锐部队。否则,以海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水平是完全不足以与元朝军队相抗衡。

其次,海都代表着蒙古传统。海都此人喜欢信马由缰,在草原上恣意驰骋。他本人对蒙古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而忽必烈则更倾向于汉化,在蒙古内部推行儒家文化。虽然在元朝内部获得了许多大臣的支持,但在蒙古部族中仍然有人对此颇有微词。

海都反叛的口号就是忽必烈忘本,说他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汉人,数典忘祖。此号一出,一呼百应,众多喜欢游牧生活之人选择支持。这也是他能够长期坚持叛乱的主要原因。最后,海都是窝阔台部族的后裔。

这是主要原因,蒙古一直没有固定的继承制度。而成吉思汗与贵由的话,被许多人奉为人生信条。忽必烈属于拖雷一系,得位不正。所以很多人对其汗位,都不认同。但碍于其威严,又不得不表面逢迎。

因此,海都占据了人和这一优势。在蒙古内部,获得了大批的支持者。他是遭清算后,窝阔台部族中可以担当大任之人。再加上本身又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所以在西北起事才能如此顺利。

2. 海都的地理优势

海都所统治的西北地区,虽然不如中原富庶却遍布着崇山峻岭。习惯于在中部平原作战的元朝军队,不适应山地战争。所以,海都占尽了地理优势。而他又充分发挥游击战的战术水平,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在消耗战中,中原地区的战术纵深过于延长。行军打仗,打的就是补给。中原的物资运送不上去,给士兵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相比于元军,海都算是本土作战。既熟悉地形又具备人口优势。

归根结底,海都之所以能够兴风作浪的原因还是继承制度的问题。蒙古帝国不像中原地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他们虽然嘴上说的是“幼子守灶”,但仍然是以个人能力定夺高下。能力最优者,获得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他能力稍低者,虽然不能做到整个帝国的统领,但他也能够获得人口、土地、黄金等等。对于忽必烈而言,海都所处的中亚他可谓是鞭长莫及。虽然自己的军事实力几倍于对方,但本土作战的海都占尽了优势。同时,还有南宋的制约,使蒙元夹在中间,非常难为。

四、结语

对于英明一世的忽必烈而言,海都之乱可谓是其心头难解之恨。最后只能拖着病躯,率军亲征。他并不是不能打败海都,而是分身乏术。一方面要统治中原地区,另一方面还要平定海都叛乱实在是分身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