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6日,位于徐汇区汾阳路64弄10号的瞿秋白旧居正式揭牌。由于旧居内仍有居民居住,并不对外开放,但在徐汇区天平路街道的牵头下,旧居所在的汾阳路复兴中路转角完成了修缮更新,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城市口袋广场。眼下,市民和游客可以扫描旧居铭牌上的二维码,身临其境地学习和感悟瞿秋白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前,汾阳路64弄10号曾为毕勋路毕兴坊10号,是爱国人士谢旦如的私宅。1932年,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在此居住。根据徐汇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1931年,瞿秋白被解除职务后,化名林复搬到了当时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两宜里的一个工人聚居区生活。当年4月,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瞿秋白不得不再次进行转移。他先在夫人杨之华的亲戚家住了一晚,次日转至愚园路树德里的茅盾家中。然而,茅盾家里当时只有一个三楼大厢房,瞿秋白夫妇想要躲藏实属不易。

因此,经茅盾介绍,瞿秋白夫妇自1931年起,与爱国人士谢旦如一家居住在位于南市区的紫霞路68号。为了保护瞿秋白和家人,谢旦如没有将瞿秋白一家的身份告诉任何人,甚至连自己的夫人钱云锦也不曾透露,对外一律统称,自己的一位文友林先生因病借住在家中静养。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谢旦如和瞿秋白两家从南市区迁居到当时法租界的毕勋路毕兴坊10号,谢家住在二楼,瞿秋白夫妇住在三楼。那时,谢旦如的母亲去世不久,小楼的一楼还设有灵堂。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亲自帮助谢家料理丧事,来往亲戚对这位“林家嫂嫂”颇有好感。这一身份,对瞿秋白夫妇的秘密隐蔽起到了重要的掩护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毕兴坊居住期间,瞿秋白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根据《瞿秋白年谱新编》统计,居住在这栋小楼期间,瞿秋白完成了论文《上海战争和战争文学》、通俗说唱《英雄巧计献上海》以及讽刺国民党反动派投降政策的杂文《新英雄》等著作。他还在这里重新校阅了茅盾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的修正稿,撰写了评论茅盾中篇小说《三人行》的论文。此外,他还翻译了卢那察尔斯基的剧本《解放了的唐吉坷德》。

中日签订“停战协议”后,瞿、谢两家迁回了紫霞路老宅居住。1932年12月11日,陈云从谢旦如家接走了瞿秋白夫妇,送至更隐蔽的地方。杨之华后来回忆,夫妇二人在谢家两处住宅一共居住了一年零七个月。对于这段时光,瞿秋白曾评价,住在谢旦如家的这一年多里,是他一生中最平静、最舒心、最安逸的日子。

相较福建长汀的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上海虹口区山阴路的瞿秋白寓所旧址,位于汾阳路上的这处旧居此前并不为人熟知。为此,位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天平街道,于2018年3月发布“漫步天平·红色经典”微线路,16处点位中就包括了瞿秋白旧居。市民扫描点位上的二维码,就能现场了解旧居相关信息。2020年11月,徐汇区文旅局将“瞿秋白旧居”列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天平街道则委托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汾阳路瞿秋白旧居旁的转角广场进行了微更新设计,供世人更好地瞻仰和感悟烈士生平。

天平街道辖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共有131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上海宋庆龄故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7处,分别为东平路9号住宅、夏衍旧居、汾阳路79号住宅、国际礼拜堂、蒲石公馆旧址、盛宣怀住宅、张澜旧居等。瞿秋白旧居揭牌后,目前街道辖区内共有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18处,徐汇区文物保护点105处,不仅实现了“街区可漫步”,更彰显了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舒抒 文字编辑:舒抒 题图来源: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