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通过民语宣讲边疆人民守边关的故事、情景模式讲党史故事、边关军人讲国防故事等形式开展宣讲活动,重点宣讲全国、全省、全州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宣讲优秀党员干部、革命烈士,传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精神,让边疆人民群众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村入户宣讲

如今,走进文山州边境村村寨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各族群众扎根边疆、心向中央。

地处边境的麻栗坡猛硐瑶族乡小平寨村的瑶族村民通过听宣讲、听党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情景史剧等不同形式学习党史。身处"老山第一村"的他们,更加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是没有党的领导,哪有我们边境村民今天的好日子!"村民们这样感叹说。

边境村寨换新颜

西畴县柏林乡老克田村曾经是个穷困的小山村,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生产力,让村民们经常吃不饱饭,借米借粮成了常态。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老克田村日子一年一个样,不仅修通了进村公路,还发展起了致富产业,老克田也从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文明村。曾经的贫困户杜引明通过发展甘蔗产业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感激地说:"要不是有党委、政府的帮扶,我一个贫困户哪能有今天!"

同样感受到幸福的还有富宁县木央镇的黑木耳种植户们。"我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当中,平时一起参与管理,学习种植技术,明年我打算自己种10多亩。"村民陈占林说起未来的规划,脸上充满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宁县群众在黑木耳基地进行采摘。

在各级党委的带领下,通过"苦干实干加油干",文山这片热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三餐不继"到"丰衣足食"、从屋漏房斜到住房安全稳固、从出行人背马驮到如今交通四通八达、从难以养家糊口到收入持续增长、从愁医愁学到文明健康、从满目疮痍到山清水秀……这片土地,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无限活力,边疆各族群众的日子蒸蒸日上。

麻栗坡通过村规民约的有效实施,边境村寨文明之花遍地开,成了边疆基层治理的"一剂良方"。

丘北县全盘统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立足大产业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格局。

脱贫后,西畴县持续壮大乡村产业、瞄准乡村振兴,保生态战贫困,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与大山抗争了几十年,终于苦尽甘来,过上了好日子,这都要感谢共产党啊!"在马关县仁和镇小水井村,易地扶贫搬迁户、苗族大妈项福珍发出这样的感慨。

王昌福是麻栗坡董干镇普弄村的党总支书记,同时也是普弄村的外事界务员。每天,他都要到边境一线巡逻,辖区的每一块界碑、每一寸边境线他都了然于胸。他说,作为边境村寨党员,就是要自觉亮身份、负起党员的责任,守好边境线。

马关县结合边境实际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都龙镇、小坝子镇和金厂镇三个边境乡镇的公路沿线、集镇商铺共3780余户群众挂起了国旗、党旗,边境一线红旗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坝子镇田湾村,由于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兴边富民等各项边境惠民工程,过去的泥巴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破旧的危房变成了漂亮的新楼房,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吃水不忘挖井人,边境群众家家户户挂起了国旗,党员户挂起了党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很自豪。请祖国放心,我们一定守护好边疆的每一寸土地!"田湾村村民王海培说。

云南网通讯员 窦文金 记者 张文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