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人们都说,高手在民间。

我从前在农村工作的时候,确实体会到这一点

那些看似学历不高、学问不深的民间中医、基层中医,通过广泛的实践,总结出很多治病诊病的妙招。

有些时候,他们让我大开眼界。

有一次,我们办公室里来一个老太太,60多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早晨起来必然拉肚子。不然的话,就肠鸣、腹痛。确切地说,就是天快亮的时候,先是隐痛,接着肠鸣,然后就腹泻。

这毛病,能有一年多了。老人家想来看看。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四神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之类的东西。因为这个病,中医管它叫做五更泻,一般考虑是脾肾阳虚导致的。早晨的时候,阳气升起来。升到中焦脾胃的时候,由于阳气不久,寒邪阻滞,所以就再也升不起来了。气机转而向下走,于是出现了五更泻。

这个事儿,好办啊。补阳气,散寒邪,肯定好使。

但是当我把想法说出来以后,老太太笑着连连摆手:这些招儿,人家都用过。全都不好使。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这时候,我们屋一个年纪挺大的老师傅,戴着老花镜,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慢慢走了过来。他发现,患者脉濡缓,舌淡苔白润,接着就慢慢悠悠,一板一眼地说:拿焦锅巴和薏苡仁一起煮着吃就好了。

这个人,我知道,没读过几年书,从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师傅学药,后来在我们这儿当中药师,一干就干了一辈子。

既然没别的办法,那就暂且回去试试这招吧。

接着,又听老药师授其机宜:薏苡仁米和锅巴,各50克。那个锅巴,最好是焦黄、焦黑色的那种。薏苡仁,最好是炒过的。两者一起用清水来煮。煮成稀粥了就服用,每日3次,先用两天看看效果。做的时候,绝对不要放任何小材料,而且不要吃任何冷的、黏的、腻的东西,不碰荤腥。

老太太听完,点头表示满意。毕竟,这办法是她以前没用过的,说不定好使呢!

结果怎么样?回去以后,老太太尝试吃了两天,早晨腹泻这个事儿果然有所好转。虽然还是有些肠鸣,但最起码,早晨不拉稀了。她高兴地来找我们,希望能弄到一点炒薏苡仁。

我在一边看着,心中觉得奇怪:为什么教科书上写的,可以温阳止泻的方子不好用,锅巴和薏苡仁配合起来,却好用呢?

后来,我虚心向老药师请教,这才得到点拨。

原来,这个老药师通过查看舌脉,发现患者脉濡缓,苔白润而舌淡。这个,他考虑是不是寒湿困脾。也就是说,这个患者的问题,不仅仅是寒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在于湿邪困脾。湿邪属阴,它伤阳啊。早晨起来的时候,阳气遇到中焦寒湿,温化不及,于是形成了五更泻。

所以他认为,用祛湿健脾之法,对这个患者来说可能更合适,所以斗胆一试。

那么,焦锅巴和薏苡仁的搭配,就比较符合要求了。

这里头的薏苡仁,我们都知道,是健脾利水的常用药,而且还能治疗痹症。薏苡仁一般来说都是生用的。炒薏苡仁用起来,健脾止泻的效果更好一点。

这里头的锅巴,其色焦黄甚至焦黑,一般来说被医家认为可以入脾经(黄色入脾),它有健脾燥湿之效。锅巴和薏苡仁配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一点。

当然,用这个办法,前提一定是患者以湿邪困脾为主要症候。这个老药师跟我讲,他从前用这方子的时候,就先看患者的舌头。如果患者舌头湿漉漉的,津液满布,或者说脉濡脉滑,再或者患者身体略有浮肿,用这法子都可能见效。因为这些都是有湿邪的表现。

我听老药师讲,心中暗暗佩服。

后来,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机会收集整理古今单验方。我发现,薏仁米煮锅巴治疗五更泻,在业界曾有人使用过。报道者,姓薛,江苏高邮地界的中医前辈。1981年《中医杂志》上曾刊载过此法,迄今整整40年。只不过,当时人家用的是锅巴、薏苡仁各60克,同时需要患者忌口1个月。

也有资料显示,此法治疗五更泻100人,治愈88人,有效率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这个办法,在业界确实是被广泛应用过的。只不过,时间比较久远罢了。

不过,越是这种看似简陋的土办法,越有生命力。它们扎根在乡土百姓的生活里,扎根在民间中医人的心里,这才让它们广为流传。今天,我把这些东西解读出来,供读者借鉴、参考,以期为更多人所知晓。

我自己,把这个办法归纳为“锁住脾精”的办法。毕竟,你总是早晨拉稀腹泻,会严重影响到脾的运化之能。脾精不得生化输布,反而总是随着腹泻而流失,日子久了,身体受不了。锅巴和薏苡仁配合,止泻健脾除湿,令脾精得以保存、生化、输布,这对人的意义多大啊。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小经验,很宝贵。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