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他是让哲学大众化的名家大师

他是做吃苦耐劳的实干家

他是最有学者风度的老好人

艾思奇(1910-1966)

他从遥远的极边小城走来,在求学早期经过数次历练,后赴日求学,本该抱着“工业救国”的信念留学日本,最终在日本寻到了他一生奔赴的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军阀混战,倭寇乱国,他深刻意识到要从思想上改变民众,经过刻苦钻研,一心一意奔赴延安,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战士。

他一生都在战斗,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断将其大众化和通俗化,他的思想与其人品一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研,历久弥新。最后确天妒英才,因心脏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6岁。毛主席在其悼词上加上:“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他,就是艾思奇。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1966年3月22日),云南腾冲人,蒙古族,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

他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一生刻苦学习,勤奋写作,立场坚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艾思奇先生生平

1910年,生于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水碓村。

1925年,考入云南省立一中,接触马克思主义,并与聂耳结为好友。早年留学日本。

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5~1936年,任上海《读书杂志》编辑。

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注意把理性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积极与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论战,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66年3月22日,艾思奇同志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56岁。

艾思奇故居位于云南腾冲西南部的和顺古镇水碓村,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缆显得古朴典雅。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东、西厢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一代哲人艾思奇就诞生在这里。

纪念馆基建情况

面积2416.40平方米,建筑面积625.87平方米,展厅面积150平方米。共有藏品681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誉称号

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成为云南大学马列学院教学基地。

2019年云南省社科联公布为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2019年成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情调研云南(腾冲)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腾冲,来到艾思奇纪念馆,看展品,听介绍,详细了解艾思奇为党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作出的积极贡献。习近平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艾思奇纪念馆践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即将对原展厅进行提升改造,既是保护和宣传艾思奇红色文化,讲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又可带动和顺古镇的文旅发展,提升腾冲红色文化的形象,促进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庆祝建党百年助力添彩。

编辑 | 李燕滔 责任编辑 | 杨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