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H&M、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等国际品牌在官网上发布抵制新疆棉的声明陆续曝光。随后,它们共同所在的一个名为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的非政府组织进入公众视野——2020年,该组织宣称新疆地区存在“强制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现象,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遭到中国广大网友们的激烈声讨和联合抵制。

对于早已成为全球纺织服装制造和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而言,此举针对的显然并非对方所标榜的“劳动”“人权”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的棉纺织产业。面对如此污名化,新疆本地棉纺织行业的工作者做何反应?棉花在新疆的区域经济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新疆又在中国棉纺织产业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日前,《中国青年》杂志记者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传辉。作为我国农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立足南疆的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为兵团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培养了大批“留得住、干得好”的高层次人才,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着坚强的人才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传辉

新疆农业:固边屏障

《中国青年》:从古至今,新疆地区在整个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张传辉:新疆当年有农业,是因为有屯垦戍边事业这一千古之策。当年讲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新疆属于干旱区,绿洲农业是它的重要经济模式。早在西汉时期,天山南北的自然绿洲城邦,就形成了南农北牧的经济发展格局。后来再到唐代、清代,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都是大兴屯田,采取屯田移民的政策,确确实实为新疆绿洲农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这种绿洲农业经济蓬勃发展至今,在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巩固边疆安全、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绿洲的农业经济守卫了边疆地区的安全。对于地处偏远的边疆地区,保证居民的粮食供给,就为平定地方叛乱、抵御外国侵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农业生产活动维护了绿洲的生态安全,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新疆因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生态环境也非常脆弱。良好的绿洲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非常难恢复,如果沙掩楼兰、土埋尼雅的情况重演,那么社会稳定、边疆安全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保护绿洲生态安全成为兵团和新疆地区发展的首要前提。当年,新疆各族人民和兵团的军垦战士戍守边疆,在戈壁滩、盐碱地开垦出大批良田,种植了大面积的具有耐旱、耐碱特性的棉花、葡萄、枸杞等农作物,在改良土壤结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生态效益。

第三,新疆的农业发展,从客观来看,在稳定人口和促进人口合理布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涉及大量的农业从业人口,是保障边疆长治久安的关键。我国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既是维护边疆安全的边防策略,也是一项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二者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保障了安全的生产环境,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第四,新疆农业发展保障了粮、棉等战略物资的安全,也是对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利维护。新疆地处国家的西北边陲,远离国家的经济中心,跨区域进行大规模粮食运输成本太高,因此粮食、棉花等战略物资的自给自足显得愈发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粮、棉的生产,使新疆地区成为国家重要的粮、棉生产和储备基地,意义非凡。

第五,新疆农业发展在中西方的农业物质交流史上也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新疆地处丝绸之路核心区,自开通以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南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等地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商贸通道。这种交流不仅限于物种、技术等物质文明层面,同样也有精神文明层面,对沿线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结构和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青年》:您提到粮、棉是非常关键的战略物资,其中,棉花在新疆的区域经济中占领着怎样的地位?

张传辉:新疆发展棉花是由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的。过去山东、河南等地都产棉花,但随着经济发展、气候条件变化以及区域分工协作机制的逐渐构建,棉花产业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现在新疆的棉花年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500万亩左右,占新疆总耕地面积的1/3以上,棉花的产值大概占全疆农业总产值的45%左右。而且全疆农牧民收入的30%都来自棉花种植。在南疆,棉花种植面积能占到全疆棉花种植面积的50%以上,总产量占到全疆60%左右。所以,棉花在新疆是战略物资,也是种植业的主要品种。

都说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我们这里的棉花品质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新疆种植的主要棉花品种有常规的陆地棉、海岛棉,还有杂交棉等,品种也在不断更新、多样化,这为逐渐提高棉花总产量、提升品质,特别是针对纺织产业当中高端纱的供给,起到了基础的保障性的作用。

而且新疆棉花从播到收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我们的播种、采棉、收割都在依靠北斗导航技术,日常管理、打药是无人机作业,基本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2019年新疆棉花学会现场

新疆棉:塔大之光

《中国青年》:塔里木大学在新疆农垦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张传辉:针对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1958年10月,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亲手创办了塔里木大学。到今天为止,塔大走过了63年的历程。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成为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

最早建校时,这里条件非常艰苦。因为学校是在塔里木河畔、胡杨林中建起来的,当时只有6个地窝子、几顶帐篷、5间新垒好的平房和刚刚开垦出来的500亩土地。19位老师、500名学生靠随身携带的扁担、装土的筐子建设学校,粮油肉菜自给自足,所以当时学生也很豪迈地写道: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做课堂;手拿笔,肩扛锄,大地写文章。就是在这种半耕半读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培养出了3191名毕业生,大部分都留在了南疆,成为南疆建设的骨干力量,也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后来,中央召开农业高校教育工作会议,时任塔里木大学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1965年8月2日,《光明日报》报道了塔里木大学的办学经验;196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对塔里木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半耕半读的“抗大”式人才培养经验进行了重点宣传,创造了塔里木大学第一次在全国高校界的辉煌。

塔大人始终坚持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的办学定位,扎根南疆大地办大学,聚焦南疆需求育人才,对接南疆的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里是离首都最远、离沙漠最近、最后一个进入城市的大学——阿拉尔市是2003年才建市的。而就在这片占据共和国1/10的广袤土地上,63年来,塔大培养的近7万名毕业生,70%以上都留了下来;我们从2003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其中80%都留在了南疆;201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整个南疆的绝大多数应用型人才都是塔大的毕业生。

所以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倡导大学生来讲党史、屯垦戍边史、兵团史,也讲学校的校史,大学生讲、大学生听。包括我们的辅导员们,也在做党史微课的内容,也会挖掘塔大校友们在新疆维稳戍边、社会主义新疆的发展建设、民族团结等各个方面的故事⋯⋯同时,我们从今年3月10日开始还开设了“胡杨党史大讲堂”,共同推动党史学习进一步具象化、明晰化、微型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里木大学棉花科学学院首届棉花实验班结业仪式

《中国青年》:学校在棉花种植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专业设置?

张传辉:农学专业从塔大建校开始就围绕着南疆棉花产业发展,并进行了系列科技攻关:包括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智能化诊断与调控以及现代农机装备研发、水肥一体化等各方面。

这些年来,学校获得了国家以及兵团资助的各级各类项目近50项,金额达到2300余万元,全是针对棉花的。我们涌现了一大批棉花育种栽培专家,培育出了一个棉花的新品种——新陆中67号,已通过国家审定。这一品种在2019-2020年被兵团农业农村局认定为南疆的救灾品种,现在累计推广面积有2000多万亩。此外,我们还推广了棉花的干播湿出、水肥智能化调控、蚜虫诊断和防治等新技术共计十几项,出版了七部专著,形成发明专利四项,软件著作权两项,在棉花领域获得兵团的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这是我们学校多年以来在棉花培育方面的成果。

其次,我们还把这些新技术、新品种大量推广到了整个南疆。我们组建了科技特派员的队伍,持续开展棉花高效种植、科技培训、科技攻关、科技三下乡等工作,一共在南疆建立了棉花新品种引进和高效栽培科技示范基地13个,培训科技示范户670户,帮扶贫困户810户,为南疆三区三州精准扶贫贡献了我们塔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办学形式——2015年开始,塔大和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研究所共同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棉花学院,培育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人才。每年我们会选派30名本科生进入棉花学院,从塔大到中棉所不断学习,最后进入棉花产业链锻炼,做技术推广、经销、质检等工作;或者毕业后继续深造,解决基础性的育种问题。

植物科学学院棉花实验室里师生们专注研究

《中国青年》:对于前段时间大批国际服装品牌集体抵制新疆棉的事件,您如何评价?

张传辉:我个人认为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疆制华图谋的新手段,是不遗余力制衡中国、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的新伎俩。

所谓的新疆棉企有“强制劳动”这件事,是彻头彻尾的世纪谎言,是西方敌对势力炮制的一场丑恶闹剧。表面上说在“关心人权问题”,实际上是打着人权的幌子反人权,限制了新疆棉花的产品出口、打压中国企业、破坏中国贸易,同时破坏了经济全球化。它企图破坏新疆稳定、抹黑治疆政策,是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是一种图谋,破坏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是对人权最大的破坏。

我们新疆的棉花,服务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对中国友好的人,对恶意诋毁中国棉花、诋毁新疆的人,我们嗤之以鼻,反而激发我们种出更好棉花的斗志。我们塔里木大学的老师、同学们,特别是从事棉花研究和教学、技术推广的老师们都义愤填膺,我们一定培育出更高品质、更高产的棉花,狠狠地给敌对势力以回击。我们有激情也有决心跟这股势力斗争到底。

《中国青年》: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抵制会对新疆棉花的经济效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吗?

张传辉:会,但缺少中国新疆的棉花也会影响对方的采购、生产。我们的棉花满足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可以更好地推动国货的发展,这也会让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更信赖、拥护国货。

《中国青年》: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都在发展棉花产业,相比于其他地区生产的棉花,您会怎样为新疆棉花代言?

张传辉:第一,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智慧农业的赋能,都是新疆棉花的质量保障;第二,新疆棉花是友好的中国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生产出来的,它不带有颜色、不带有政治性,它是劳动成果的体现,是服装等产品最好的原材料;第三,依靠勤劳的人民和现代农业研发生产的实力,满足全国范围内棉花的使用,并为世界作出属于中国的贡献,新疆棉花能做到这一点。

教育戍边之本:胡杨精神

《中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而胡杨精神正是发源于塔大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您怎样解读胡杨精神?

张传辉:胡杨精神一共是16个字: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这是塔里木大学在办学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积淀下来、全校师生都认同并且外化的一种群体意识,也是塔大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它是与时俱进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现。我个人理解,胡杨精神是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也是兵团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具象化。

首先,它是塔大人扎根边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也是塔里木大学人投身兵团建设发展、服务兵团“当年屯垦戍边、今天维稳固边”职责使命的不竭动力。塔大是因国家战略而生的大学,是服务于国家使命的大学,更要敢于担当国家赋予的特殊职责使命。

胡杨精神也是塔大人为整个新疆兵团和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科技支撑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格,它的核心是艰苦奋斗。这是整个兵团人、塔大人的立身之本。想当年,王震将军带领延安教导队和西北农学院的19名青年学生来到了这块盆地上,靠人拉肩扛把万亩荒原变成绿洲,建成这所沙漠学府——在一个特殊的地方、用特殊的办法创建一所特殊的大学,这就是这种品格的集中体现。

另外,胡杨精神的精髓是自强不息,实际就是表现出了塔大人的意志品质——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勤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塔大实现了高等教育质的飞跃,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卫国戍边、培养英才,这就是教育戍边。

胡杨精神的本色是扎根边疆,这是塔大人恪守不渝的行为准则;甘于奉献是胡杨精神的境界,也是塔大人的精神追求。在教育戍边当中,大批的塔大人为开发塔里木,英雄卸甲,身先士卒,甘愿奉献,捐躯无悔。而今天,我们依然在为南疆的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对稳定西北边疆、稳定南疆“棋眼”战略做着塔大的应有贡献。

新时代下,我觉得践行胡杨精神有两点要求。

第一,在思想精神引领方面,胡杨精神的核心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这就体现在我们要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加强民族团结,加强中华民族一家亲,把边疆的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把边疆守护好,把祖国的西大门守护好,把“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工作做好,把向西开放做好,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助力,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第二,在践行层面,全疆大地的各级干部、党员干部都要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把新疆的故事讲好,维护好新疆的社会稳定和大好形势,创造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新疆干部应该做的事。紧贴民生,推动新疆高质量的发展,保持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法制化的社会治理体制,真正做到像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文/本刊记者 彭姝疑)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责编:tama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