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石磊磊 包华 文/图

在福州仓山区城门镇峡北村,有一处乾隆辛巳年(1761年)的摩崖石刻,名为“龙江飞渡”,是清代书法家、福州郡守李拔的手书。5日,市民陈先生通过“智慧海都”APP向海都记者反映,这个位于古渡口旁的石刻已经开裂,周边杂草丛生,希望部门加强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杂草丛生 堆放垃圾

陈先生“五一”假期跑步时,在道路旁看到了“龙江飞渡”石刻。陈先生表示,石刻附近有搭建的水泥房,周边杂草丛生,还堆放着一些垃圾,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加以保护。

5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石刻中的“江”字已经开裂,石刻上方生长着一株相思树以及一些杂树,石刻下方,则有大量野生构树。石刻周边,还留下了一些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随后,记者联系了仓山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林先生表示,该石刻已经是仓山区的文物登记点,几年前,他们对石刻周边的违章搭盖进行了拆除,周边民房也已完成征迁,相关部门对摩崖石刻进行过一次清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江飞渡”摩崖石刻藏在乌龙江畔的荒草中

林先生说,目前,石刻保持着原生状态,没有必要加设防护,他们会加强巡查,要求属地保护好石刻。

石刻是古渡口遗存

文史专家黄荣春老师编写过《福州摩崖石刻》一书,他将“龙江飞渡”摩崖石刻归为南台岛摩崖石刻中。黄老师编写该书时,“江”字已经出现开裂的状况,裂缝中还有枯枝和泥土。

石刻前的古渡口还依稀能看出当年的模样

黄老师说,该石刻位于福州古代南驿道峡北铺。古时福州人从峡北铺到峡南铺,再经过莆仙、闽南,前往广东潮州。峡北、峡南两铺中隔着一条乌龙江,两地往来须乘坐渡船,李拔题刻的四个大字说的就是古渡口的景象。

渡口面对着五虎山

作为书法家,李拔的字在福州市区的名山中大都有遗存。比如乌山望耕台上,就有李拔的楷书悯农诗刻:“为念民劳登此台,公馀坐啸且徘徊。平畴万亩青如许,尽载沾涂血汗来。”在于山大士殿左侧的古榕下,有李拔“清风朗月”的题刻,此外“丹井流香”“登云台”也均为李拔手书。

李拔的题刻在鼓山最多。

题字的李拔是清官

文史专家卢美松则告诉记者,题字的李拔,是清代福州知府,“郡守”的头衔,出现在秦汉到晋代,这是给李拔官名的一种雅称。

李拔是四川人,乾隆年间进士,他居官廉政,颇有建树,无论是治城垣、修水利,还是劝农桑、兴教化,他都亲自上场。在福建先后任福宁(今宁德)、福州知府等职。他在福宁广种树,首开种植玉米、棉花与种桑养蚕先例。

卢老师说,李拔离任福宁知府时,福宁百姓不让他走,福州人民争着抢官,一度流传“两郡争守”的佳话。李拔调离后,福宁人民还专门立“去思碑”来记其功德。

编辑:潘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