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岁月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一圈圈印记在树干里面的年轮,有为人称道却又愤愤不平的历史大事件,最为经典别致的还当属是博物馆展柜里陈列的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

让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文物回归祖国怀抱,是建国以来各大博物馆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所以,家藏过百件国家文物,被誉为"移动博物馆"的翁万戈,自然而然就吸引了国内外文物界所有的注意力。

百件文物的来历

翁万戈,1918年出生于上海,他的先祖是晚清家喻户晓的肱骨名臣翁同龢。翁同龢曾经是光绪和同治的老师,在满清的地位极高,权势也极为贵重。

但和一般权臣沉迷钱财酒色不同,翁同龢为官清廉,醉心诗书,在书法与文学界都有极高的造诣和成就,除此之外他还尤为喜欢收集名画和各类珍贵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高的社会地位,为翁同龢遍访民间收集文物提供了便利,直到翁同龢暮霭之年,府中各类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已经在书房陈列的琳琅满目,见者无不交口称赞,这也就是后来翁万戈手中百件文物藏品的真正来源之处。

翁同龢并没有嫡亲直系亲属,为了家业得以延续,他把翁之廉收作义子,而巧就巧在翁之廉也同样没有后代传承,弥留之际,就把家中基业赠与了自己的亲侄子—翁万戈。

就这样两段接连离奇的经历,让年仅2岁的翁万戈成为了翁同龢的第五代后人,他理所应当的得到了翁家的所有房产、地契包括翁同龢穷尽一生收集起来的文物古迹。

由于当年年纪尚小,直到1948年翁万戈才真正的承担起守护并且继承家藏的重大使命。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战争的影响,北京的局势很不稳定,四处动乱不堪。为了数百件家藏能够安然无恙,年仅三十岁的翁万戈不得不离开北京,带着不菲的"身家"重回出生地上海。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翁万戈的上百件家藏身家,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巨型馅饼,稳稳抱在怀里就能一生安享富贵,不愁吃喝。可是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的年代,物资极大的匮乏,温饱问题都已经属实困难

翁万戈还要整日心惊胆战的守护那一大批数量并不小的文物,他整日担心全家传承了数代的心血会在他这里功亏一篑,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守着一屋子的珍宝如坐针毡,难以安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加剧,上海已然沦陷。为了家藏古迹的安危,翁万戈不得不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只身飞去异国他乡。而那批珍贵的文物,也被翁万戈再三嘱托的交到了航空公司的手中,跟他一起滑过两千多米的高空,来到另一个国度。

享誉国内,为人称颂

暂避美国让上百件珍贵遗迹免受战争摧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全。而安定之后,翁万戈对这些文物的保养也是异常的上心,他遍阅古籍,甚至找专业人士进行学习,对不同的文物,按照最合适、精准的保养方法,来精养这些珍宝。

与此同时,在美国小有一定名气之后,他还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由他参与执导的电影《中国佛教》,曾经在亚特兰国际电影节中荣获金奖。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翁万戈确实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杰出贡献。

1999年国内局势稳定之后,翁万戈准备出手一批宋元清古籍。在放出消息,并且向国内文化局提出报告之后,季羡林等人第一时间便联名写信请求国家可以出资收购这批价值不菲的藏书。

除此之外,各界政商人士也是对这些古籍志在必得,面对国内这么激烈的竞争,翁万戈毅然决然了以拍卖的方式来决定这批古籍的去处,最终通过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以450万美元的价格交易给了上海图书馆。

时过一年,2000年4月份的时候,这批古籍正式"认祖归宗",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而翁万戈也亲自发邮件表示祝贺与欣慰:"我原籍常熟,而生在上海,所以对这件事感到莫大的荣幸……"。

同年,翁万戈又向北京大学无偿捐赠了明代画家吴彬所绘制的《勺园祓禊图》。一时之间,备受国人称赞,美名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文物赠美,惹人非议

可是2018年12月13日在翁万戈百岁寿辰的这一天,他却做了一件令所有国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的"荒唐事"。

翁万戈在这一天决定将他守护了一辈子的"百年家藏"—将价值10亿美金的近183件珍贵文物,尽数捐献给美国的波士顿博物馆

其中包括130幅绘画、18件拓片、31幅书法以及4件织绣。横亘中国将近五个朝代的文物,就这样陈列在了别国晶莹剔透的玻璃展柜里。一时之间,令所有国人心酸不已,惋惜至极。

并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翁万戈也一直在不断的向波士顿博物馆捐献文物,其中包括中国寻查已久,期盼回归的"江山万里图"。其实翁万戈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有他自己的思索与考量在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波士顿博物馆工作已久,几乎是一毕业就任职其中,负责文物的修复工作,对这家博物馆很是有着泯灭不了的感情,并且他足够了解波士顿博物馆的文物保存水平,相对于中国博物馆水平的高低莫测,翁万戈似乎更加信任前者。

他甚至在采访中屡次坦言,不相信中国能保护好那些古文物。

对于翁万戈的做法,许多人褒贬不一。反对者说他崇洋媚外,对于自己的祖国还要高价出售,对于别国却能无偿的倾囊而授,着实令人心寒。支持者说翁万戈的做法也是从文物的角度出发,希望古文物能够放在保护水平更高的地方,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毕竟,文化不是属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国家的,文化是属于世界的。究竟其中真相如何,恐怕也就只有翁万戈一人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