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 读

《哲学与人生》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哲人哲思”书系(共四本)中的一本,在以后的“思享会”中我们会陆续推荐给大家其它的作品!

希望我们的分享能给您打开另外一扇窗。

当人们需要把一种理论或一个观点还原到它的生活实践基础,或沿着理论的思路推演生活实践进程时,比喻就显出它比就概念说概念有更大的优势,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更充足的人情味了……比喻,往往和他们的思想本身一样有魅力,甚至成为更易于被发现的“亮点”,成为流传得更广泛长久的“典故”。“浅入浅出是没学问,浅入深出是假学问,深入深出是小学问,深入浅出是大学问。”这或许是说,越是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越是可以充分地“接地气”吧。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难题。人们常常在为某事争执不下的时候,就说“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言下之意,是说这个问题会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无解,因此只能不了了之。

为什么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问题,会变得无法解决呢?是因为在逻辑上,这里存在着一个由于概念的自我相关而导致的悖论

在我们常识的语境下,这里的“鸡”一定是卵生的,只能鸡蛋中孵出来的;而这里的“蛋”,也只是指“由母鸡所生的蛋”;于是,“鸡生蛋,蛋生鸡”就成了一个封闭的链条,在无限的循环中,无法找到它的“起点”了。

这种因概念自我相关而产生的逻辑困惑,古已有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就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这世间不可能有一人生来无有父母,这一切都是与自然规律不符的。所以不可能存在着第一颗能够孵出鸟的蛋,因为蛋是由鸟下出来的,反之亦然。”他最终得出的结论,似乎是认为,无论是鸡还是蛋,这两者都必然是一直存在着的。

之后,科学界、哲学界都围绕此命题进行过系列考察、推演,多数却陷入无限循环思维的泥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在生物进化史上是一个真问题吗?如果是而又无法解决,那么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鸡”和“蛋"的存在,因此也就不会有这样恼人问题的出现了。而它们今天之所以存在,并且被看出了“问题”,那一定是由于,这个问题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已经解决了,它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过障碍。因为,“进化”本身就意味着,物种之间并不是静止的、抽象的、绝对的“非此即彼、有此无彼”关系,而是一切都在变化中,有很多“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环节,才造成许多物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存在。这种进化史的思考,才是走出“鸡蛋困境”的出路。

在生物的进化史上,我们可以这样猜想“鸡”和“蛋”的关系:它们曾经历过一个进化的过程,其中有多种可能的方式。

譬如,最初是有一种非卵生的鸟儿,后来逐渐进化为以卵生方式进行繁殖,从而有了今天的生蛋的鸡;或者,最初有一种卵生的鸟儿,它孵出来的原本不是鸡,后来由于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结果,逐渐进化才孵出了现在的鸡;……。总之,无论鸡还是鸡蛋,都不是一开始就有,并且一次定型、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地过渡演化出来的。

逻辑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用逻辑来回答。至于这个演化过程事实上是怎样的,则是应该由鸡和鸡蛋发生史的专门研究来说明和证实的。要请专家拿出结果和答案来,非此不得妄言。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首先注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问题。就是说,使它成为人之困惑的,不是鸡和蛋本身,而是人的脑袋

值得普遍关注的是,“鸡与蛋”的讨论,触及了我们思维模式中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的抽象化想象

黑格尔说过:当思维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毛病的总是在于思维这一方面。因为人类概念的思维还有三个毛病或弱点有待克服:

一个是抽象性,经常舍弃掉了具体去追求一般,然后用一般代替具体和个别;

另一个是隔离性,在事物本身那里浑然一体的各个方面、各种性质,在逻辑思维上却不得不把它们分隔开来,一个一个地分别加以概括和研究,彼此可以不相关,这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三个是凝固性,因为抽象与隔离,有一些概念就要静止凝固起来。于是就缺少了历史感。因此,当人们把现实的东西用抽象的、分隔的、凝固的概念分解了,然后又固守这种分解,那么要想再回到真实的历史和实践中,用语言和逻辑表达这个活生生的过程时,就出现了障碍。“鸡与蛋”之类的悖论死结,就是这样产生的。

可见,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思维,即“历史的”或“动态的”思维,或叫“历史实践思维”。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人类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凡是把理论导入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应该在实践和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解决等等。(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至第61页。)理解事物,如何把它动态化、历史化,像历史和现实生活本身那样,这是一个极高的思维境界。所以说,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面前,真正困惑的,不是鸡和蛋,而是脑袋。

《深思浅喻——李德顺哲理比喻小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

李德顺/著

《深思浅喻——李德顺哲理比喻小集》是“哲人哲思书系”中的一本。

全书从思辨、人生、治政、为学四个方面展开,以一系列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把一些深奥难懂或陌生偏僻的道理,变成浅显生动的现实形象,便于人们联系生活中的切实体验,去理解和思考,进而引发读者阅读和思考的兴趣,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系统的哲学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李德顺,1945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行为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哲学原理改革和发展研究、价值论和价值观念研究、当代文化研究等。主要作品有:《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价值新论》《选择的自我──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人生》《公民道德读本》《立言录──李德顺哲学文选》《话语的圈套──李德顺短论杂文选》《家园--文化建设论纲》《价值论原理》《生命的价值》《邓小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新价值论》《道德价值论》《与改革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理路之思》《哲学概论》《走向民主法治》《走近哲学》《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等;发表论文数百篇,已出版论文集。主编《价值论译丛》《价值学大词典》《人生价值丛书》《实践价值丛书》《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等;部分作品曾获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吴玉章奖等。

【目录】

第1辑|思辨篇

“小马过河”出了什么真知…002 “信息”不是一个东西…006“花香”与“鼻子”…009罗素的比喻为何错了…012“左右”并非长在马路上…016先有鸡还是先有蛋…020头撞墙上谁之过…024为何情人眼里出西施…028有婚姻方为夫妻…031“鞋子是否好穿,当然要看脚”…035磁铁、靶子与百货商店…039什么叫“吃饭”…042四季衣服哪个先进…046诚实与欺骗的一墙之隔…050法律葱头的“皮和肉”…054比卓别林更像卓别林…058对着镜子说人…061事情就是“1 1”吗…065阶级并不吃馒头…069短喻九则…073

第2辑|人生篇

仰望星空? 那是在黑夜…078人生是条大辫子…083婴儿吃奶与人性善恶…088谁是那个“自我”…092东海之波…096佳肴的历史在厨房…100“认祖归宗”不可任性…104“半杯水”的悲喜剧…108“潜台词”更真实…111“脸蛋”和“脊梁”…114“名人”与钻石…118萝卜不必羡慕白菜…122“屁股”与“脑袋”…125圣诞老人? 我们有12个…129有必要“相互洗澡”吗…133自家的“门前”有多宽…136缺钱不是抢银行的理由…140对不起,我有自己的帽子…143“先救谁”的话语圈套…147别拿“机器”吓唬人…151麻雀别跟着蝙蝠飞…155别拿耻辱当光荣…158

第3辑|治政篇

政府“搭台”,人民“唱戏”…162是谁的两手抓…165“一袋马铃薯”的愿望…171眼睛看哪里…174好风不在疾,好雨不在猛…178历史何曾有“蓝图”…181岂能只摘果子不种树…185休与山羊论胡须…188“车之两轮”,还是“南辕北辙”…192非要把骆驼吊上楼…196阿凡提的“正义面孔”…199反腐: 捉虱子与讲卫生…202“鱼上岸”还是“龙归海”…205“祖传秘方”也需良医…208病情诊断与对症下药…211好棋手不嫌对手“狠”…214愚蠢不是战斗力…218浮躁就是“魂不附体”…222论“大瓜主义”…225莫将包袱作盾牌…228路径依赖症…231“流言蜚语”的构成和意义…235“关卡式服务”让人愁…239解放思想不能“开清单”…242

第4辑|治学篇

小学匠与大学问…248哲学,还是要说“人话”…252无关打井的“打井学”…256巴别塔之后…260从猫头鹰到雄鸡…264老虎也是猫科动物…267“大厦”与“脚手架”…270麦子、馒头与包子…273平时多练“摔泥巴”…276蜣螂蚂蚁研究的意义…279少插旗子,多种树…282定于一尊练“国拳”…285别让母鸡生炒鸡蛋…288吃牛肉不会变成牛…292吃奶与叫娘—关于“猫论”…295十字路口往哪走…301小孩的屁股有“可打性”…304笛子应该给谁…308你想“喝干大海”…311足球须有“中国式”…314自我矮化的文化“侏儒”…318乒乓作响的“国球”…321学步岂止有邯郸…323

中国青年出版社“哲人哲思”书系

点击图片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关注请长按二维码

合作电话:010-57350317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 更多推荐阅读

从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七·一特辑

历史的转折与选择|七·一特辑

毛泽东的“语言地图”与话风文风|七·一特辑

除了屈原,今天我们纪念96岁诞辰的他

成人蹲下身子也难以写出的活力四溢的文字

《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诞生始末

与“最强女团”——中国女排零距离|袁隆平、杨利伟、郎朗等倾情推荐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梁晓声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行走人世间,

记录岁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