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郁震宏

这个桥,认识吗? 走读桐乡:沈卫林、程耀焕、李永华、郁震宏
1

桐乡,7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的第一个人是谁?出现的第一座桥叫什么?这些都无从考证。但文献记载的桐乡第一桥,却很清楚,她叫胭脂桥,今属梧桐街道城西村。

胭脂桥,始建于宋仁宗皇祐(1049—1054)初年,距今已近千年。胭脂桥之前,有关桐乡古桥的记载,还处于空白期。如果要写一部《桐乡桥梁史》,胭脂桥就是此书的第一页!

我去年开电瓶车寻访胭脂桥,路过一个村子,几只狗追出来,只好原路返回。我近来的神经衰弱症,大概是那次受了惊吓落下的。

沈卫林兄得知后,安慰道:假期带你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梧桐街道丨中文桥

2

终于到了五一假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大家去城里,我们去乡下,不会堵车,不会吃罚单,可以发思古之幽情,亦可以随地大小便。

老规矩,程耀焕兄开车,沈卫林、李永华、我负责坐车聊天,大毛临时有重大事情要处理,只能发来贺电。我们曾经戏称自己是“毒头组合”——走“毒”桐乡,幸亏李永华兄的隆重加盟,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毒头病还有希望!

看风景,主题不能直奔,好事也要故意多磨,才显得更好。去胭脂桥的途中,沈卫林兄特意安排了两个点,先到韩家石桥。

韩家石桥已经变成水泥桥,路过魏家角,停车。遇见一位老人,淳朴温情,一如我们的父辈。他说,西面还有一个老桥。说着,便放下手头的活,带我们过去。桥额上的字还很清楚:中文桥。特别好的名字,我没有读过大学,在桥上来回走几圈,以后就说自己是中文系毕业的,跟沈卫林、程耀焕、李永华同班同学!

老人说:从前这一带有七个老桥,中文桥、南文桥、北文桥、兴福桥(即韩家石桥)、万安桥、长生桥等(还有一个,我记不起来,哎,神经衰弱),传说七座桥的石头,是一只划船载来的,一夜之间就造好了。。。。

一夜成桥的传说,民间非常多见,古书上亦多有记载,是一个社会学、民俗学的好材料。

桥面是宋元风格,很明显是组装的。桥面狭长,沈卫林兄目测,长20米,宽80厘米。走在桥上,慌兮兮的,您看卫林兄的样子,走到了那头,明显后悔了。

卫林兄知道我是标题党员,笑说:郁兄,这个文章,题目我帮你想好了,就叫《桐乡最细长的古桥,在这里》!

按《光绪石门县志》,中文桥、南文桥、北文桥里的“文”,都写作“坟”,这是对的。桐乡土话,文、坟同音,所以凡是坟桥,大多改写作了“文桥”。洲泉的能文桥,本名就叫“南坟桥”,亦其一例。

问了老人,说中文桥南,从前有个大坟,只是不知道是谁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河,从前是梧桐、钱林的分界线,立夏时分,树木清幽。


3

回到村里,老人说:这里从前是一个镇头,叫韩家镇,韩家石桥,就是这样来的,其实没有姓韩的人,老古话说“先有韩家镇,晚有梧桐镇”,我小时候,这里还都是瓦砾、石头。。。。

这倒是一个涉及桐乡古史的问题,令人遐想。不妨做个大胆的假想,公元1430年以前,桐乡还没有设县之时,这一带可能是一个不小的集市。

告别老人,往钱林方向,高家湾。走麦田的感觉,特别《诗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家湾的河道里,一个半岛,树木茂盛,可惜没有船。沈卫林兄近来在考察桐乡现存的半岛、独水墩,我有幸陪他看过几个,期待他早日完成大作《桐乡地貌变迁史》。

从高家湾出来,去胭脂桥,经肖家浜、申家门,一路曲折,程总的车技,终于又派上用场了。开了十几分钟,看卫星地图,胭脂桥应该不远了,问了人,确定,下车,步行。

走过一段田坂路,胭脂桥出现了,找你找得好辛苦。

断了一截,过不去。对岸,茂林修竹。

桥额上“胭脂桥”三字刻得特别颜真卿,沈卫林兄眼睛好,一看纪年,说: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

眼前的胭脂桥,已经不是宋朝的胭脂桥,这很正常,《语文》课本里的赵州桥,何尝是隋朝的赵州桥呢?

据《光绪石门县志》记载:胭脂桥,俗称“南环桥”。这样看来,咸丰以前的胭脂桥,应该是个拱桥。但我上次开电瓶车来,特意问了旁边村坊上的老人,只说叫“胭脂桥”,没听说过“南环桥”,这次又问了田地里做生活的老人,亦说没有别的叫法。《康熙石门县志》上,只说:皇祐初建,景泰中重建。也没说俗称“南环桥”。文献记载与地方叫法结合起来,我估计,《光绪石门县志》的说法属于误植,是错的。

关于胭脂桥,《光绪石门县志》只在《康熙石门县志》的基础上,加了五个字“俗称南环桥”,这很容易让人误解,胭脂桥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明朝的景泰年间。其实,写《光绪石门县志》的时候,胭脂桥已经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样子,是咸丰元年所建的。

由此可见,《光绪石门县志》的编者并没有实地来看过,否则,应该补上“咸丰元年重建”六个字,这倒也不能怪他们,那个年代,还没有电瓶车,更没有汽车,来一趟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近中午,天气热起来,我们在桥边休息一下,继续下一个主题:徐家墩。

作者/来源:正春和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