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市情报社原创,欢迎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中国第三经济大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2020年山东GDP达7.31万亿,仅次于广东和江苏。论民富,山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能排到全国第8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强省,过去5年人口净流出高达89.31万,成为全国人口流失率最高的省份。

山东,为何会留不住人?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产业转型的阵痛

从2017年6月起,山东开始掀起“小、散、乱”化工企业的关停风暴。仅下半年,山东关闭的化工企业数量达到4000多家,与此同时超过33.3%的化工企业停产整顿。

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此后,山东全省推动落后产能行动从化工行业向多个行业全面铺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显示,2017-2018年这2年间,山东累计出清‘散乱污’企业超11万家,关停化工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199家压减到85家。

山东强力清退落后产能削减的不仅是GDP,更是大量就业岗位的流失。2017年-2019年,山东的GDP增速从7.4%一路下滑到了5.5%,下滑幅度超过了粤苏浙三省。

同期,山东人口净流出分别为41.97万人、19.55万人、19.93万人,3年累计流出81.45万人。

民营经济不发达加速人才外流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外流的人口中,大学生、专业技术等人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数据统计,山东16市2019届非本地户口毕业生平均留存率仅为23.54%。

山东经济最强城市青岛人才流失比例也高达49%,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中位列末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长认为,山东人才大量外流的背后还与其落后的产业结构和民营经济不发达有极大关联性。2019年,山东省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77.4户,低于全国92.1户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广东、江苏少66.3户、105.3户。

与广东、江苏、浙江相比,山东如此大的经济和人口体量,私营企业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

于是,当山东全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之时,本地民营企业无法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加上新经济产业发展缓慢,使得本地毕业生就业面非常窄,他们自然而然也就用脚投票,逃离山东,选择去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发展。

此外,山东的"官本位"的思想也影响了人才回流。当地人以进入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工作为荣。如此社会风气,使得在省外就读的山东籍毕业生不愿回到家乡,宁可到公平一点的大城市寻求发展。

缺少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城市

当下,全国人口流动已呈现出“大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到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比如,广东、浙江吸引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是其省内的一线或准一线大城市。

2019年深圳的人口增量为41.22万,广州人口增量为40.15万,广深两座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量总和就占同期广东全省人口增量(175万)的46%。

浙江省亦是如此,网红城市杭州2019年人口增量为54万,占同期浙江全省人口增量(113万)近50%。

相比之下,山东最大的城市青岛2019年人口增量仅有10.5万,省会济南2019年人口增量更是不足7万,与广深杭相比都逊色不少。

由于济青两市在人口吸引力上的弱势,导致山东全省没有一个强大的人口增长中心。

山东的“突围”

事实上,山东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落后。从2019年起,山东掀起一股轰轰烈烈地向南学习大潮,第一大城市青岛也喊出"学深圳、赶深圳"的口号。

在做大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方面,山东已启动强省会战略,扶持济南做大做强。同时还规划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大都市圈,全面取消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人才政策方面,山东颁布实施《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陆续出台“人才兴鲁”综合政策32条,用“真金白银”留住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历经几年努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2020年山东新登记的企业超80万户,民营经济主体占比提升至98.7%。其中,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占GDP比重也达到51.3%。

社长总结:对于第三经济大省山东而言,落后只是暂时的,敢于正视问题、扭转思维,也许就是继续向好的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山东一定能凤凰涅槃,继续领跑全国。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坚持原创、独到分析,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