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夏天,毛主席在接见女性外宾时,请邓颖超一起。事后,邓颖超问毛主席,最近是否有写新的诗词,并表示:希望能够尽快看到毛主席的新作问世。

于是在1965年9月25日,毛主席就把《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首词,打印了一份寄给邓颖超,并在开头写了几句话:

邓大姐:自从你压迫我写诗以后,没有办法,只得从命,花了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改了几次,还未改好,现在送上请教。如有不妥,请予痛改为盼!

毛主席给邓颖超的这封信,是以开玩笑的口吻写的,其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的草稿,其实在1965年5月就已经打好了,但是一直压着没有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诗词创作方面,毛主席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他的作品往往要反复修改多次,直到觉得满意了,才会发表出来。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从1965年创作出来,一直到1976年发表,中间反复修改的时间长达11年。毛主席对待创作的认真态度,可见一斑。

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赏析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白话翻译:

早有登高临云之志,如今重上井冈山。千里迢迢而来,只为寻找当时的故园。印象中,旧时的风景,变换了新的容颜。到处莺歌燕舞,山间流水潺潺。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插入云端。

见识过了黄洋界上的风景,别处的险山,就不必再看了。想当年正是在此处,风动雷鸣,旌旗招展。三十八年光阴,弹指一挥间。

只要有凌云之志,就可以上九天揽明月,下五洋捉鱼鳖。谈笑之间,唱奏凯歌归来。世上无难事,只要你肯像登山一样,一步一步向上攀。

井冈山是毛主席亲自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解放后因为国事繁忙,毛主席一直没有时间抽空回去看。因此,他在诗中说“久有凌云志”。

“凌云志”在这里是指毛主席久有重上井冈山之志,又因为“井冈山”本身对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意义,同时也指毛主席实现革命理想的志向。

因此可以理解为:我从小就有凌云的志向,所以我上了井冈山。如今得遂大志,我又一次登上了井冈山。我这一次回来做什么呢?自然是寻找我过去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了。

到了这里一看,“旧貌变新颜”。其实这一句话在1965年毛主席给邓颖超的版本里面,写作“早已变新颜”,突出的是井冈山变化之早。正式刊出后,改成了“旧貌换新颜”,突出的是井冈山在解放前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到处莺歌燕舞”,至“高路入云端”,是直接描写重返井冈山时见到的变化。过去的井冈山是相对贫瘠的,解放后的井冈山,山林里莺歌燕舞,山涧中流水潺潺。

极目之处,风景变得很漂亮了,而且还修建了盘山公路。这是一条通天的大路啊,它顺着盘公路向上蜿蜒,插向了云端。

“黄洋界”一句是说,黄洋界山路之险峻,堪称奇妙。看过这里,就不用再看别处了。而“风雷动”两句,概括了过去在井冈山黄洋界上发生过的事情。

1928年,毛主席曾带兵在这里与国民党军队作战,获胜后写过一首《西江月·井冈山》。词中说:“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词,就是后来被鲁迅称为“颇有山大王气概”的那一首。

对于过去的风云动荡,毛主席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去描写,只是用“三十八年过去中,弹指一挥间”做了个简要概括。“弹指一挥间”是佛家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时间很短。

可上九天揽明月,可下五洋捉鱼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办不到的。明代《题红记》里面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主席说:有心还不够,还要你肯像登山一样,一级一级向上爬!

二、《念奴娇·鸟儿问答》赏析

《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白话翻译:

鲲鹏展开翅膀,有九万里之阔。它在“扶摇”和“羊角”那样的旋风中,也能自由自在地翱翔。它背靠着青天,俯瞰人世间的城郭,地面上炮火连天,遍地都是弹痕。

受惊的“蓬间雀”在一旁尖叫:哎呀呀,怎么得了。我要远远地飞离这里!鲲鹏问“蓬间雀”:你要到哪里去啊?那雀儿回答道:远处,那里有仙山和琼楼。

你没有看到吗?去年秋天,我们三家签订了一个盟约。在那里,有食物。先把土豆烧熟,再加一点牛肉,就可以过上“共产主义”的生活了。鲲鹏说:呸!不要放屁!看我怎么搅动风云,让这世界天翻地覆。

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是1965年9月与《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起寄给邓颖超的。看上去,《念奴娇·鸟儿问答》更像是毛主席信中所说的“花了两天两夜”赶出来的作品。

这首词是庄子寓言的形式写出来的,颇具讽刺性。鲲鹏和蓬间鸟都是《庄子》寓言里面的角色,蓬间鸟这里是用来比喻苏联赫鲁晓夫等人。

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以后,苏联就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的盟约。撤走了所有的专家,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963年的8月5日,苏联又跟美国、英国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这就是词中提到的“三家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条约其实就是禁止中国发展核武器,不希望除苏联、美国、英国之外的国家,拥有核打击的能力。苏联和中国本来是同一阵线,此时看到“人间”打得乱七八糟,就想独自远飞。

为了过安逸的日子,它就抛弃了昔日的盟友,去寻找梦中的仙阁琼楼。去寻找它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生活了。所以毛主席就写了这么一首词,来讽刺赫鲁晓夫。

里面“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无须放屁”一句,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提起,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还被人欺骗说,吃了土豆烧牛肉,肠胃不消化,就会放屁。现在读了这首词,才懂了。

“土豆烧牛肉”等于“共产主义”这个典故,出自于20世纪的50年代。当时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去访问匈牙利,在一次演讲的时候用到了这个词。

那时的赫鲁晓夫为了宣传共产主义的好处,所以就在演讲中跟匈牙利的人民说:如果搞了共产主义,那么大家都可以吃上“古拉希”了。

赫鲁晓夫演讲中说的“古拉希”,其实是匈牙利的一道“家常菜”。这道菜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牛肉加土豆,然后再加红辣椒和调料一起炖烂,做成米饭的浇头。

新华社要翻译赫鲁晓夫的讲话内容,于是就为 “古拉希”这道匈牙利的家常菜,找了一个对应的中国菜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土豆烧牛肉”。

只不过,标准的“古拉稀”并不一定要用牛肉去烧土豆,也可以换成鸡肉、羊肉、猪肉等别的肉去做。但是翻译成中文以后,“土豆烧牛肉”就成了“共产主义”的代名词。

后来中苏之间发生矛盾,两国经常在报纸上“对阵”。中国这边的作者,在文章中故意用“土豆烧牛肉”去嘲讽赫鲁晓夫所谓的共产主义生活,是多么低标准、低要求。

毛主席的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是借用这个典故,来嘲讽赫鲁晓夫等人的目光短浅。难道我们靠流血和牺牲打下江山,就只是为了让大家吃上“土豆烧牛肉”就可以了?

凭什么!大家都是人类,难道中国人比美国人、英国人低一等吗?我们不是只要有吃的就可以了。我们也要发展科技,我们要发展军事,我们也想让人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赫鲁晓夫为吃上“土豆烧牛肉”,就能背叛过去的盟友,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因此,毛主席才必须对他说上一句“无须放屁”。

新中国的天下,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打下来的,中国人有权利决定自己要怎么发展。造不造原子弹,由我们自己说了算,让你看看我们怎么让这个世界天翻地覆!

结语

大概名人创作诗词,有的时候是需要别人去“压迫”他一下的,因为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加爱惜“羽毛”,不肯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拿给别人看。

以前苏东坡游庐山的时候,也是靠和尚们用激将法,才逼着他写出了《题西林壁》。毛主席也是这样,他也需要邓颖超稍微给他一点压力,他才会舍得把这两首诗拿出来。

这两首词比较起来,《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创作酝酿的时间更长,写得更好,词作兼得豪放与隐秀之美,而且豪情万丈。

不过《念奴娇·鸟儿问答》虽然看着有些“粗暴”,但是也写得十分讽刺、幽默,它事实上更像是一则引人深思的“段子”。通过这首词,让我了解到了“土豆烧牛肉”的典故,很有意思。

毛主席在这首词里面,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革命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只是为了让中国人民吃饱饭这么简单吗?

在乱世之中,“土豆烧牛肉”是一道比较昂贵的菜。但是在和平的年代,它不过就是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而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仅仅只是满足于“吃家常菜”。

让中国大部分的人吃“土豆烧牛肉”,这种低级的目标,有什么用呢?不发展科技,不发展国防军事。不造原子弹,这样的家常菜能吃几天?

毛主席创作这两首词的时候,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看这两首词中展露出的豪情壮志,仍然觉得他是一个爱憎分明、斗志昂扬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