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与世无争。只求安分守己地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青春洋溢的少年时光;满怀憧憬的求学时期;然后娶妻生子,最后安度晚年……

然而,童年时被别的孩子抢走玩具,少年时期面对着校园的霸凌,求学阶段悲叹于历史书本中血淋淋地剥削与斗争,职场中受到同事的排挤,工作上受到领导的刁难。你不犯人,人未必不犯你。

于是,我们开始困惑,“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并渐渐地开始怀疑那句“善待他人”的尊尊教诲,一边坚守着人间正道,一边痛恨着自己的善良。最后,我们终于领悟到:“厚德载物”原来是要以“自强不息”为前提的。

再回顾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鼎盛的唐朝如日中天,四方来贺,而腐朽的晚清却受到八国联军的欺压和蹂躏。更让我们感叹——“落后就要挨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为屈辱的条约

《辛丑条约》称之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条约一点不为过,赔款数高达4.5亿两白银,另外还要赔付10亿两白银的利息给侵略者。而最不能忍的,则是附加条款中的惩办祸首。

洋人口中的“祸首”,就是那总计174位主张对联军实施反击的文武大臣,而在这份无耻的名单上,居然荒唐的出现了慈禧太后的名字。

这个惩治的计划过程相当的曲折,而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洋人被杀引起的。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被王载漪所统帅的虎神营击毙。八国联军借题发挥,对华宣战。

敷衍了事的抵抗

虽然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但却表现的非常草率和儿戏,在战场上清政府表现的战意全无,一路溃败。8月16日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昏庸的慈禧太后方寸大乱,不止清政府整个中华大地都岌岌可危。

慈禧太后急忙命李鸿章去北京应对洋人。而洋人只有一个条件,先惩办祸首。

而在洋人列出的一份长长的大名单中,竟包含着众多朝中的重臣。其中就包含有兵权在握的董福祥,挡住洋人追兵的功臣毓贤,那个排名靠前的徐桐和刚毅,甚至是将来继承皇位的溥儁的父亲,载漪则。当然也包含有着决定权的慈禧太后,不过最后在李鸿章等众大臣的劝说下,总算保住了慈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伸向自己人的屠刀

慈禧看到这个名单后,勃然大怒,却又无可奈何。洋人在战场上掌握着主动权,对整个清政府都呈现牵制的状态。而这是一个阴暗的想法,涌上她的心头。本身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对这些满洲豪横的大臣早已看不顺眼,在戊戌变法中有过数次交恶,何不借机将他们“铲除”,做个顺水人情。

所以李鸿章等人对此事并没有横加干涉,反而积极配合。不过在落实的过程中,李鸿章则表示要等慈禧太后亲自过问。

随后,李鸿章趁机列举了几名朝中要员,表示可以先将他们革职,再缉拿关押,搜集证据。等到慈禧太后把事情捋清楚,则立刻惩办。洋人虽然急着动手,但被李鸿章这么一说,便答应了。

虽然慈禧太后也有心将他们“铲除”,但却并不想朝中无人,只是做给李鸿章他们看。所以慈禧太后决定暂时把他们撤职,主要目的是想转移洋人的注意力,等风波平息之后,再将他们官复原职。谁料到阳人早已盯上了慈禧太后这一手,料定了慈禧太后日后必会将他们重新纳入朝中复用,所以步步紧逼,这一计划落空了。

此后,洋人又变本加厉的在名单上加上了董福祥和毓贤,加入这两个人的原因,是因为董福祥曾重创过联军,给联军造成过巨大的伤亡。而毓贤则是参与和组织了义和团从山东进京。这俩人都是联军的眼中钉,不过慈禧太后忌惮于董福祥的崇高威望,在洋人面前求情,董福祥才所幸逃过一劫。

而名单中的载漪,慈禧对于他本就是青睐有加,很多事情都是由他去办,如果把他杀了,对慈禧太后的冲击很大。所以慈禧太后声称“如果将此人处死,将对自己的统治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最后,载漪也被免了死罪,改为流放。

而联军随后便不再给慈禧“面子”,表现出极度的无耻,对于极力主张抗击联军的大臣,联军的要求就是一个字:杀。

其中,最荒唐的事,是名单上的徐桐已经去世,但是他的儿子徐承煜还活着,洋人居然要将他和赵舒翘、毓贤等人一同处死。慈禧勃然大怒,并派李鸿章继续与洋人交涉。但换来的却是洋人强词夺理的无理回应:你们中国不是有连坐这一说法吗?这是按照中国的规矩来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慈禧太后只能哀叹自己的无能,并下令对洋人要求的特别对象执行死刑。不过为了朝中大臣的体面,他们都被赐了自尽,算是留了个全尸。

而在剩余的地方官员名单中,“首恶”被惩处,11人被判斩监候,8人终身流放,33人革职永不叙用,其余则处以革职、 撤差 、改革 、革职留任等较轻处罚。这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沦为了洋人对自己同胞的打手。

对这一丧权辱国条约的执行,让软弱的清政府更加的颜面扫地。为大清的灭亡注入了一剂催化剂。

小结:

为什么主张保卫国家的仁人志士,要葬身在本应朝向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为什么满朝国民的血汗收入,要去赔偿践踏我国领土的虎豹豺狼?

当我们读完这段屈辱的历史,挥之不去的是满腔的悲愤。原来,安定与和谐,要建立在国家强大的基础之上,正义的伸张,要建立在话语权的对等之上。

愿每一位国人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牢记那被鞭挞的疼痛,永远不要再让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