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留言

‍从我的镜头里可以感受到原来乡愁是这样的魂牵梦绕,早已驻足心底一隅。镜头定格的很多的是一种破落。但是乡愁却是美丽的老家,老家永远是最美的乡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愁,是一种独特的情感,她贯穿着异乡游子的血脉。

乡愁,是一种思念,那里包容着你对家乡全部的爱恋。

乡愁,是一种挂念,那里装载着你对亲人最深的思恋。

老家是根,很多人会认为,人在异乡为异客,难免遭受冷漠和失意。今天的盛世,乡愁依然割舍不断。即使在今天的康庄大道上,乡愁也会在某个拐角处与你有约。

只要离开家乡,就有乡愁,乡愁是家的情感,家有多远,乡愁就有多近。

去年,有读者留言:为什么没有拍到我家?你知道我有多失落?你知道我有多期待?你知道我有多少年没回家了?你知道我有多恨你?只是远景的一个屋角,我都视若珍宝……看到读者的留言时我流泪,竟然无言以对。
很多时候,我只是从我构思的角度去拍,因为那时候我会全身心投入。每拍一张照片,都会在心中构图,主题,为什么拍,该用怎样的文字去描述。

有人说石峪为十峪的谐音,因为它前后10条分岔,分别各为石岗峪、果枣峪、桃花峪、獾峪、高峪、石皮峪、猪肠峪、天马峪、龙棒峪、没口峪;也有人说,石峪为石鱼的谐音,传说古时候此地发大水,到处一片汪洋,是龙王派来鲤鱼精在此地拱出了一条通往东海的泄洪出口,现在石峪中部的山沟里还真有一块巨石象条鱼。

据老人讲,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整个郑家村的人都到王母寨上避乱,也就是逃荒。因为这里是必经之路,天长日久也就成了逃荒峪了;曾经有一次全村人被土匪围在了王母寨,土匪知道山寨里没有水,想长期围困山寨,让村民屈服,聪明的村民把全村人的尿集中起来,让它顺着山寨的阴沟往外淌,土匪远远望去,错以为山上不缺水,随后解围而去,村民因而躲过一劫。

石峪溜中有一山岭叫“里五岭”,实为“五里岭”。因为它有10里长,号称前5里,后5里,山上有一条小路,虽小却是源泉通淄川幸福溜的必经之路;村里尚有老人记得,当年日寇进攻马鞍山就曾从这条路上调过兵以及往回运过尸体。这里是敌占区和游击区的分界线,当然更是我抗日军民出入的交通要道。村里有一刘姓老人至今还记得“菩萨司令”廖容标的音容笑貌,因为他家在里五岭下,经常有行人到家里喝水歇息,因而认识了廖司令,据他讲,廖司令有时是农民,有时是买卖人,有时象先生,就是不象军人。廖司令向他讲过革命道理,给他留下过干粮,如果年龄再大一点,他很可能就跟随廖司令参加革命队伍了。

石峪溜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山洞,如桃花峪、石皮峪、王母寨等都有,但没有开发价值。石峪溜内森林密布,植被丰厚,每到夏季到处鸟语花香,泉水叮咚,峪中的庙前坡,峪内的马石崖,皇古芦顶等地都有泉眼喷涌,真是山间一夜雨,到处是飞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回老家,因为是为了老屋确权的事。上午所有的事完成,在大哥家与二哥,大姐夫吃完午饭,骑车去溜·里面转转。小时候,真心没有这样转过。在自己走出去以前,村里变化不大。

这次,才真心感觉,2000年以前,村里变化真大。现在村子,好多的地方,房子已经全部坍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提前20年回去拍,应该是最繁荣的时候。2018年的大雨,很多地方被冲的面目全非。很多地方都是乱石滩。

这次拍,本来是从最外面往里拍的。写这篇游记时候,从最里面的住户开始写起。因为门牌号就是1,所以从门牌号是1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是焦氏家族的族住地。还有一户我们刘氏的族住地。按辈分得喊叔叔。现在,这里的房子第一次在没有人烟的老屋间游拍。没有忐忑,只有淡淡的乡愁。

没有找到3号门牌号。

这里是里屋岭上的房子。姑姑就住在里屋岭。姑父我从没见过。也是焦氏家族。从离开家那时候开始,我就从没走进过这些老屋地方。现在来了,却没有一丝人气。

这个院子,曾经有3盘石磨。这在当时,应该是大家族的样子。现在,3盘石磨就这样静静的在等待。不会再有人来转动它。它就这样在静静的睡去,再不醒来。

从台阶走下来,感觉这台阶修得真有艺术。感叹我们老一辈人的智慧和巧手。

无论物质世界何以丰腴,无论精神世界何以丰足,人们的乡愁总不可以远去。它源于心灵之初,成长于心灵之田。绵延于岁月的深邃,升华于每一寸更迭的时空。

从这里走进龙棒峪。也是大姐家的地方。原来大姐家的院子很熟悉,其他的院子基本没进去过。去大姐老家的道路也已经坍塌的面目全非。也已改道从下面走了。

这里全部郭氏族住,曾经打麦子的场院,也已坍塌了。2018年的大雨,把梧桐树都冲出来了

乡愁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故土的方向标: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我们贫富、贵贱,只要你愿意跟她走,就能到达魂牵梦绕的故土,到达安全厚实躲避风雨的美丽港湾! 一缕乡愁,月华不忍辜负。

这里是李氏族住的地方,房屋基本坍塌了。基本成了乱石堆。记得上小学时候,很多次来到这里的李氏同学家玩。看到这样的场景,小时候看小人书的画面再次在脑际浮现。忽然泪目。

老碾还在,只是没有了那种老碾附有的底蕴。

这里应该是从最里面的焦氏家族搬出来的一家。房子还是很漂亮。这在当时是很富有的。老屋的屋角很讲究。这也是古老房子的标配建筑样式。

忘了去翻杆峪拍照片。

翻杆峪是郭氏族住的地方。

曾经的沃野良田,现在已经全部是树。也不知从何时起,这里的良田不再种植,全部栽了树。

乡愁是宽阔的,又是模糊不清的;乡愁是抽象的,无法说清楚,而又是具体的,具体到每一次没完没了的电话,具体到每一次风尘仆仆的归乡。

走进梨树逛,记忆中的梨树竟然一棵也没有了。这里也有一位放羊的老人。墙上拉碌柱的家伙什还在。也已经好久好久没用了。房屋基本坍塌。窗台上还有一条生锈的自行车链条。院子西北角的小庙依然矗立。校园门口竟然有好多用的很薄的石磨。这是岁月打磨的痕迹。

感谢国家的输电工程!

人生不管身在何方,走得再远,也难割舍的是那份乡情。身在他方,心系故园,是因为那片土地有所系之物。奔跑着追求目标是一种境界,竭力地挑战极限是一种快乐。乡愁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生命诞生的圣地就是故乡,不管你人现在人在何处。

这里是片马山口的住户,是焦氏族住和李氏族住,很多房子基本是在80年代初修建的。现在,这里还有一位老人在喂羊。很多的房子破败不堪。化学梳子在等待。

乡愁是一盏灯,温暖着所有孤单的日子。它是一双鞋,伴游子走过漫漫长路。它是一坛深埋地下的老酒,虽年陈但却不失芬芳。

这里的几间老屋是李氏族住的的地方。老屋没有门,里面的风箱应该成文物了,古人的做风箱的智慧,真的很了不起。

乡愁,是永恒的,是几千年的深情守望,是人们的的梦想家园!产生于距离,无序的地闪动,有温暖无边画面。

这里的一家是郑氏族住,隐约听到有人在家里说话。

乡愁是一缕美好的思念。针对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望眼欲穿的等待,是盼子女归来的团圆,是一份温暖的回忆,是电话里没完没了的唠叨。

原来的石板路被雨水冲得七零八落。顺石板路进入高峪。这里是郭氏族住的地方。院子里的竹子长势茂盛。窗台上放着屯草屋用的笼耙。墙上的“卡坛”里还有香炉和牌位。静静地把小门关好。

下面院子里的猪食槽,喷雾器,毛线团……四合院里落满树叶,一片荒凉。

离开家久了,即使你回去一趟,到处走走转转,当你离去的途中,这份情感又会油然而生,家乡路旁的花草树木,仿佛都依依不舍。

这是配电室和水井,在老家的时候,一直在这里挑水吃。

老碾还在

越来越多的人奋力拼搏,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农村老家,进入城市生活,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造就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时代。匆匆忙忙的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深切地关注乡愁,感悟乡愁,记住乡愁,乡愁也渐渐地成为了许多人最美好的奢望!

这里是郑氏族住的地方,还有一家在居住。山墙上刚装了空调。去年冬天的冷是特别的出奇。很多的老房子人离开了,房子就会在风雨中飘摇,然后,慢慢地坍塌,最后回归平静。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更需要一缕柔美的温情。隐约记得这里曾是生产队的场院。

这次回来,刚好碰到在这里安装护栏。谢谢新一届领导班子,为老百姓着想的,就一定是好的带头人。

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个人,一个地方,隔得越久,越远,越觉得可爱。

碰到的几个老人,有的真就认不出我了。其实,本想给他们几个每人拍个特写,洗出来,再送给他们。实在没好意思开口问他们。期待有机会再给村里的人们拍照。

在这里坐了好久,和他们一起拉呱,感觉很温馨。除了拍了一组小时候上学的教室,没有拍别的。

我们以为可以清晰地记住该记住的一切,然而,当某一天,站在光阴的彼岸,我们依旧是个失忆的人。

小桃花峪口,这里是郭氏族住的地方。二姐家就在这里,因为没有找到去到上面的路,所以没有过去拍,只是远远地拍了几张。房子几乎被大树遮住了。

乡愁,这种神绕梦牵的情感总是让人心里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和惆怅,多了一份守望和向往。没有人逗留他乡时会忘记自己的故乡。

离开老家,一晃就是30年了。再次回到老家,已是物是人非。小时候读的书,已被雨水浸泡。小时候的日记本,也已被雨水浸泡得看不出字……儿时曾经的的快乐时光恍如昨日,竟然泪流不止。要不是大哥在外面喊,也许会久坐许久。

人和事都将被岁月洗涤,那些鲜活的情节,那张用生命去铭记的脸,都已模糊。

这里是果枣峪,焦氏族住地。除了两口屋,所有的房子基本坏掉了。小时候的同学,都已远赴他乡努力拼搏。

回不去的故乡!

剪不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