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郑爽和张恒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事件从女方“弃养”孩子的录音开始,几经反转,逐渐升温。

一方认为,男方是出轨渣男,骗财骗色,每一步都是有预谋的,目的就是想致对方于死地。

另一方认为,郑爽张恒两人合作的公司,所签订的合同,全部有利于女方,张恒无缘无故背了高达千万的负债,被逼的没有退路,才出此下策,郑爽的妈妈也“不正常”,他们家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那个。

双方各执一词,网友纷纷站队,争论不休。

事情至今没有尘埃落地,抛开郑爽和张恒的争议不谈,就算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很多人在分手时也会化身为冷血的复仇者,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

两个相亲相爱的恋人,为何变成了相恨相杀的仇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命退行

所谓的致命,是那些难以被觉察,却真实存在的记忆。

退行指得是,个体因为某种原因,内心退回到人生早期的某个阶段,用相对原始和幼稚的方式,去应对周围的情境,这可能是因为暂时难以承受的压力,突然来临的创伤性事件。当然,也包括进入一段亲密关系。

有人说,爱情即是退行,当彼此相恋时,都会多多少少的进入到退行的状态,这是一种常见且正常的现象,很少有人去用完全的理智拥抱这件事,个体可能会把自己最柔软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当然,也包括早年的创伤,这是潜意识企图去在新的关系里,去疗愈旧有的创伤,满足那些未完成的愿望。

有位女性朋友记得在幼儿园和小学三年级之前,父亲每个月都会给自己买礼物,但随着进入到“高年级”,这样的回忆突然中止,印象中的画面全是关于学习和行为方面的严格管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突然被剥夺的“幸福”,会带来极大的愤怒和不满,但这些情绪往往会被压抑起来。

当进入到亲密关系的时候,来自童年的遗憾总会寻求满足,但作为另一半,很难做到完美的回应需求,这带来了二次创伤,但由于个体后天受到的教育和学习,把自己变得很有“教养”,再加上两个人的热恋,同样会压抑自己这种“无理取闹”的情绪。

但潜意识并不理会一个人拥有多高的学历,或者学习了多少的道理,内心的那个孩子只是单纯的寻求满足,并单纯的感知受到伤害,这些累积的小痛苦,为将来的爆发,提供了能量。

更为“致命”的是,还有些是人生早年的“创伤”,因为那个时候不会说话,是语言无法抵达的回忆,这部分全是以感受的形式体现,在新的关系中,婴儿期的需求不被满足,也是以感受的形式爆发,个体可能会体验到莫名的烦躁,或是难以抑制的怒火,但却没有找到任何的源头。

一个婴儿所谓的创伤,可能是母亲没有及时哺乳,或是在需要照顾的时候,没有立即得到安抚。并且,这种没有回应和不被看到的状态,是弥漫而持续的,他们往往会在幻想中去攻击和摧毁妈妈,并且担心自己遭到报复。很多成年恋人也会在想象中,杀死对方100次。

儿童期的孩子,攻击的方式会比较明显。比如:在角色扮演的玩具游戏中,去干掉自己不喜欢的同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愿望没被满足,或是感觉自己被拒绝,一个小学女生,因为同桌拿了她最喜欢的铅笔,扬言要打碎对方的头。

当两个退行的个体,在分手前夕,这些历史的陈旧伤和在关系中那些压抑的情绪,结合早年的攻击方式,凝结在一起,在短时间内爆发,简直是洪荒之力,差点毁灭银河系。

但同时他们又是受过教育,拥有“智慧”的成年人,被法律制约,于是就可以看到两个相互“算计”的亲密爱人,用尽各种合法的手段,去致对方于死地,这是象征性的“杀死”对方,按照现在的话说,叫“社会性死亡”。

如果这种恨意过于强大,就会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变成直接的躯体攻击。

假性自体和防御群

恋爱也分真假。

“假性自体”是温尼科特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得是一个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发展出一个外壳,去回应外界,但内在那个真实的自己,却长期处于被压抑和忽视的状态。

这往往变成一种惯性,如果在一段亲密关系里,用假性自体和对方恋爱,虽然在表面上,个体表现的彬彬有礼,善解人意,甚至近乎于“完美”,但如果和内心的感受不符,甚至相反,内在那个真实的自己,往往会压抑着巨大的羞耻和愤怒。

虽然身处于恋情之中,每个人都可能在克制自己小部分的个性,去成全双方的关系,或者因刚刚在一起,双方会下意识的“包装”一下自己,都属正常的现象,但这一定是基于爱和信任的。

如果这种克制近乎于完全的压抑,而且完全在意自己在对方眼中的外在形象,即使成为恋人已经很长时间,依旧如此,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防御。

有的人可能会在相处一段时间后,找借口远离这段关系,然后又找机会复合,因为用“假性自体”恋爱很累,内在那个真实的自己总是想寻求表达,但又被羞耻感阻止,但同时也对关系有着需求。

远离这段恋情是为了暂时的“喘口气”,然后回去用假性自体再次进入到关系。

还有部分家暴的案例,一个无微不至的男人,会因为某件小事殴打自己的妻子,那是他真实自我的反抗,但由于长期被压抑,这部分处于较为原始和幼稚的状态,假性自体负责扮演好人的角色。

当所有“好”的部分,全部由外壳的部分来执行,内在自己就要承担所有的不满、愤恨和委屈,这些情绪的能量慢慢累积,久而久之,心理防御开始失效,最原始的攻击性就展现了出来。

所以,有时候可以看到那些平时比较“作”的个体,在分手时并没有太大的恨意,因为有“仇”当场就报了,反而平时一直压抑着自己的人,却燃烧着强烈的怒火。

分手快乐

在生命中那些重大的创伤。比如:遭受虐待、亲人的突然离世,以及对个体发展有剧烈冲击的事件,是很容易被看到和回忆的,往往也会被优先的觉察和处理。

而那些弥漫的“小事件”,却常常被忽略,基本上都和那些没有被看到,回应或是满足某种需求有关,而这又是亲密关系中的核心要素,不易发现,但又至关重要。

类似的“小创伤”隐藏在琐碎的小事上,不断累积,在爱情中退行的两人又不能以更成熟的方式应对,情绪的能量逐渐升温,最终爆发,并在分手时相互伤害。

可以尝试觉察这背后的逻辑,而不是背诵某种道理,金科玉律如果不能和体验连接,就是一纸空文,彼此在爱情中退行,说明双方去真诚的拥抱过这段感情,只是没有发现对方和自己的真实需求,以至没能在冲突中存活下来,最终相忘于江湖。

而躲在“假性自体”后面那个真实的自己,是需要机会去成长和表达的,个体潜意识里认为这部分,会遭到外界的敌意和嘲讽,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可能制造了类似的环境。

有的人认为,将内心真实的想法、感受或者某些行为呈现的时候,会攻击到他人,并担心会遭到报复,这是婴儿期心理的残留。

他们高估了周围的敌意,也高估了自己的攻击性,制造和幻想出一个封闭的环境,阻止真实的自己表达,假性自体确实带来的某些好处,所以他们宁愿生活在反复的痛苦中,也不愿意去触碰真实的未知。

在亲密关系中,回避真实的自己,相当于自己没有“活过”,谈了一个“假恋爱”,这会带来巨大的羞耻感,甚至在幻想中做出了极端的表达,此乃长期压抑的结果,也是分手后暴怒的源头之一。

去理解对方回应的是那个外壳,还是真实的自己,或者自己发出的信号,是来源于哪一部分,再去觉察自己的愤怒和恨意,就会清晰许多,或者能够做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在两人的关系死亡时,如果只看到了恨的部分,就会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复仇者的角色上,难以将自己解放出来,难以去迎接新的关系,或者在新的关系中,重复同样的过程。

可以尝试后退一步,用第三方的视角,观察这段关系中那些恨意产生的源头,有一些确实是对方制造的,也有一些因为过去的创伤、未能表达的真实,或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总是期待满足的需求造成的,这是可以转化和成长的部分。

让真实和真实相遇,或者真实和真实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旅程的尽头是杀死父亲,你是否还会选择上路?

2021-05-03

好的老公,都是“夸”出来的

2021-05-03

孩子需要,恰到好处的挫折

2021-05-03

婚前貌美如花,婚后发胖在家 :心理学告诉你,为啥婚后女人不收拾自己了?

2021-05-02

关系问题的核心,是你渴望被看见

2021-05-02

黑暗童话深度分析:亲手杀死你的兔子

202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