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科技财经深度调查

走进商业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的焦虑,新的消费需求

撰文/ 李觐麟

编辑/ 杨皓然

5月3日,聚焦小升初话题的大热剧集《小舍得》以大团圆的结局落下帷幕。但现实中上演的焦虑,却还没得到完结……

钢琴课每节180元,数学上学而思,英语上新东方,任课老师的课后辅导……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林清粗略地估摸了一下女儿正在上的辅导班,还不算上偶尔临时会增加的刷题班、冲刺班,保守一个月的开销也在5000元上下。

林清说到一个现实情况是女儿上的课外辅导班其实并不算多,而她与丈夫也并不算“鸡娃”的父母。

可5000元是什么概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平摊到每个月约为3653元。培养一个孩子,早已在社会的内卷中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上了。

与这样的情况相对应的是,在年轻群体中,“婚姻焦虑”、“生育焦虑”、“养老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心理压力。因此,因结婚率新低而导致的第四次单身潮,汹涌地袭来了。

而常有前辈讲“我们以前的生活条件还没你们现在好呢,你们有什么不知足的?”在物质条件和精神层面都不断升级的当下,年轻人究竟在焦虑什么呢?

“谈婚色变”的焦虑,隔开围城内外

“不结婚老了真的会很惨吗?”这个微博话题一出,阅读量飙升至8.5亿,讨论量12万。

其中,一条回答热度最高:“老了百分百会很惨,不管有没有钱。没有子女的老人,生病了没有资格闹脾气,反而会对陪护异常的客气,甚至会有一丝丝讨好陪护的感觉。”

这条回答就像捅了“单身正确党”的窝,转瞬间吸引了极高的关注度。“有钱比子女管用”、“有句话叫久病床前无孝子”、“十万一个月的陪护专业恨不得把你当亲祖宗,会嫌弃什么?”……各个持反对意见的网友蜂拥而至,纷纷冒头“开战”,想把自己“单身最自在”的观点肆意地宣扬开来。

“谈婚色变”,几乎成了当代年轻人的一大政治正确。无论是婚姻的幸福与否,还是养育下一代的困难程度,都成为了阻挡年轻人迈入围城的一座座山脉。

《小舍得》之所以能够收获如此热度,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唤起了已婚已育人群的共鸣,掀起了未婚未育人群的焦虑与恐惧。

《小舍得》剧情

林清育有一个十岁的女儿和一个三岁的儿子,在看《小舍得》的过程中也倍感焦虑。“太真实了,虽然我们并不像剧中的家长那样鸡血,生活的城市也不像北上广那样竞争大,但这种压力与焦虑却一样写实。”

用林清的话来说,就算你不想让孩子太累,想让孩子有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周遭的环境也允许你这样做。

种种现实,将传统定义中象征着幸福温暖的结婚生子一事,渲染上了更多不幸又磨难的色彩。

一名自称接近“知乎级收入”,985本硕,新一线城市有车有房的网友提到自己的婚恋观时说道,“没时间、没心态、不想降低生活品质、怕麻烦、沉没成本太大,而且习惯一个人待着之后真的没有孤独感了,也就父母着急。”

在陷入婚姻与育儿的焦虑,和单身生活的自由随性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后者。

直观的数据更是印证了这一现状,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达2.4亿,超7700万人独居。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813.1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后,再次跌破900万大关,这也是2003年以来的新低,仅为最高峰2013年的60%。

年轻人的焦虑正在形成一股强烈的气流,冲击新世界。

“获取幸福有一千条路,不怕与世界反着走”

22岁 独立精品咖啡馆店主

21岁的妮妮,已经为自己想好了后路。因为个人取向与主流不同,结婚生子这件事早已不再属于她的人生范畴。但焦虑也同样来自这种背道而驰,父母的催促、亲戚的询问,让她选择了另一座新的城市。

因为不爱与周边人透露心声,所以妮妮与世界的连接总是在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社交软件让她收获了一堆点到为止的好友。

“其实说好友也算不上,但就是大家能在烦恼的时候说上几句话,不会有人批判,不会有人八卦,互相能够给对方一个出口。”妮妮对锌刻度说道。

妮妮认为,关于幸福定义的异化与窄化已经成为了越多越多年轻人的困扰,但事实上,获取幸福有一千条路径,不是人人都该走同一条被多数人认可的路。

正因如此,单身经济开始撬动新风口,无需伴侣与家庭的单身人群将提高自我意识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曾对媒体谈到,“单身消费者注重自我的体验与感受,不会盲目去追求品牌,而是倾向于购买高性价比、具有个性化的产品。”

更多为单身人群打造的个性化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景运营而生,不仅餐厅、娱乐场所推出“一人套餐”,家居、电器也开始“迷你化”。这个具有生命力和社会发展特性的经济模式将触角伸向了更多的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博上的热议话题

“996后,更愿意躺平丧”

28岁 互联网企业运营岗

无论是随心飞还是机票盲盒,以“说走就走”为主题的活动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撩动Yvonne蠢蠢欲动的心。

从英国读完硕士归国之后,Yvonne待过北京的大厂,去过成都的游戏工作室,目前待在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初创企业,任运营岗。

因为留学和北漂的经历,Yvonne独立生活的能力极强,父母思想也比较开明,没有在结婚生子问题上给她过多的压力。Yvonne的焦虑几乎仅源于工作这一个渠道,“互联网行业像一辆极速飞奔的列车,上车和没上车的人都得拼命赶,因为一旦被甩下,可能就没有退路了。”Yvonne说道。

图文无关

没日没夜地加班是家常便饭,一个项目使出三头六臂也实属正常,对Yvonne来说,剩余的精力只能用来“悦己”。

疫情之前,Yvonne但凡有空就会出国旅游,不一定要做攻略,有时即便是待在某个小城镇的咖啡馆放空,也能让自己的焦虑被抛到九霄云外。疫情之后,Yvonne还是没有放下对旅行的执念,她购买了多家航空公司的“随心飞”,不加班的周末绝不在本地度过。

三亚、云南、重庆、西藏、青岛……短短几个月,Yvonne一一走了个遍。“‘996’之后,我只想换个地方躺平丧。”

尽管也会对“996”牢骚几句,但Yvonne认为工作也是悦己的一部分,从工作中收获到的成就感能够给她带来不一样的快乐。

“躺平丧”正在成为更多年轻人面对焦虑时的另一种存在形态,对待工作时的洋溢与休憩时的丧气并不冲突。

如果能像第欧根尼那样待在木桶里晒晒太阳,试问有谁不愿意呢?

“焦虑风”吹出更多元的消费需求

当周遭环境被焦虑情绪裹挟,“躺平学”的年轻信徒们便开始以“躺平接受”的方式应对一切。无论是婚恋、生育还是工作,令人焦虑的事隔三差五总会找上门来,在这个充满成功学的社会中,似乎躺平的确是一种缓解或者躲避焦虑的方式。

有人说,“我们现在所谓的焦虑,很多都是因为未来和预期不一致,而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没有把握而产生的。”这是焦虑的内因。

而外因则如同读书时在考场遇到的场景一般,当你还在为眼前的难题抓耳挠腮,却看到有同学已经检查完卷子提前交卷退场了,一时间变得焦灼不堪。

以躺平应焦虑的方式,促使单身、丁克成为了越来越应景的“潮流”。而积极克服焦虑的那群人,又催生出了更多经济。

《2020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年轻人成为当下最焦虑自身健康状况的群体。其中,“90后”消费群体对健康期望值很高,燕窝、阿胶、抗糖丸、口服玻尿酸等产品都成为了年轻人击退“健康焦虑”的灵丹妙药。

拒绝结婚生子,但年轻人的孤独感依旧需要靠养育来排解,只是对象有所改变。人类越发都市化,宠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就越发重要,因此年轻人如今已成为宠物经济的核心力量。

《2019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超过60%的宠物主人出生在1985年后,其中“85后”、“90后”占比超过40%。伴随宠物在家庭中的地位越发拟人化,宠物经济被预判为“具有超强潜力的千亿级市场”。

“一人经济”、“它经济”等新的经济体正凝聚起来促成一股“焦虑经济”,这股不知道还要吹多久的“焦虑风”势将产生更多的消费需求,触及下一轮社会和经济变革的敏感点。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皆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