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那一天发生了什么

在汉语表达里,只需提两三个数字就足以让人想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说“九一八”,你心里想的一不是随便哪个9月18日,而是1931年的9月18日,那天,日本关东军在东北伪造了日本人的铁路遭到蓄意破坏,为日本入侵中国制造了借口。

而说到说“五四”,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102年前的这个日子发生的事情。

1919年的5月4日,北京发生了学生抗议活动,那是被后人称为五四运动的开端。不久,其他城市也举行了类似的抗议游行,社会各界的成员也加入进来,最终,它使当时中国的主要工业中心、全球第六大港口上海陷入瘫痪。

那一天的照片告诉我们,数千名男女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各国代表正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就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条件进行谈判。

有消息称,协约国打算将山东的德占领土转交日本,而不是归还中国。

愤怒的中国青年聚集了起来。他们认为,虽然日本属于在大战中获胜的一方,但中国也加入了协约国的行列。更何况当时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呼吁开启一个民族“自决”的新时代。

在他们看来,巴黎和会显然是正在酝酿又一个外国列强欺凌中国的例子,与鸦片战争别无两样。

当然,学生们对当时的军阀领导人更为不满,他们认为那些旧时代的军阀是腐败的独裁者,未能守护好中国的国土。

早在1915年,年轻的北大教授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这本进步刊物发表了大量批判帝国主义、军阀统治和保守文化范式的文章。

《新青年启发了五四抗议者,所以,尽管他们在1919年5月4日高举的横幅关注的是山东问题,但也表达了更广泛的不满。因为当时,中国在外交上的软弱不过是整个民族病入膏肓的一个症状而已。

几乎所有青年都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废除了过时的帝制,但中国离一个现代国家还差很远。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需要彻底打破等级制度和保守的儒家传统,接受“赛先生和德先生”(民主与科学)。

集会的同时,学生们袭击了他们认为特别可耻的官员。

警察随后暴并逮捕了数十名青年;其中一个学生遭到毒打,后因伤势过重死亡。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学者在出现暴政时应该仗义执言,而学生是成长中的学者。一名青年学生为捍卫爱国事业而死亡,这迅速激起社会各界人士对五四抗议活动的支持。

更多的阶层和学生一起举行了更多的游行,并抵制日货、组织罢工。

他们的努力成功了,1919年6月,北洋政府指示其在法国的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并释放了所有被关押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弱国终究无外交,五四运动其实到最后也没有实现其核心外交目标:1920年1月《凡尔赛条约》生效时,日本还是得到了德国以前在中国的领土。

超出事件本身的影响力

这场运动成为学生领导的群众行动效力的象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其原来的范围。“五四”让人想起整整一代人,而且是不寻常的一代人。

新的期刊、研究会和进步政治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杂志刊登了批评性的政治评论、革新的文学作品、抨击传统价值观的檄文,以及西方、日本和俄罗斯思想家作品的译文。

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个布尔什维克主义最早、最热情的倡导者之一,开始用更鲜明、更有力的言论支持布尔什维克用革命战胜帝国主义、推翻资本主义。

1921年,受《新青年》影响一位来自湖南人,和李大钊、陈独秀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名字叫毛泽东。

到了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更多的学生走上街头,要求国民党政府更积极地抗日。这时候,他们仍宣称自己是延续“五四精神”。

今天,五四运动的意义有增无减。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的转折点和开端,在历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1919年的青年们所追求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在今天已经彻底实现了,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再一味妥协,而是起领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