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浙江嘉兴正位于杭州和苏州之间,和他们一样,嘉兴因运河而生,由运河而盛,是全国唯一以“原生态”的大运河为环城河的城市,所谓“原生态”是指这段运河从最初开掘以来,一直没有经过人为的改道,也就是说,这段运河的河床从来没有变动过。今天,就跟随行走大运河全媒体采访组认识一下这座被大运河环抱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虹桥

嘉兴海宁市长安镇,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这个小镇,但就大运河而言,甚至对于整个水利工程而言,长安镇有着极高的价值。走进长安镇,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赫然写着“大运河”字样,昭示着这里与大运河的关系。石碑后方一座极其精致的古桥,正是长安镇最具标志意义的虹桥。站在虹桥,可以看见一处石砌的分水墩,运河水在此分为两脉。一脉往南,被厚厚的木板拦住,这便是长安坝遗址,长安坝是长安闸“一坝三闸”的一部分,而长安闸则是让世界惊叹的葛洲坝的原型。

长安坝遗址

嘉兴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党委委员姜迪:长安坝始建于元代,长安闸始建于宋代,它形成了一个一坝三闸两澳的水利枢纽工程,因为杭州过来的上塘河水位和崇长港水位有1.5到2米的落差,所以我们通过长安坝和长安闸的复式结构,包括两澳——上澳和下澳蓄水池的作用,把两澳达到水平之后,让船只能够正常通行,这也是我们江南运河历史上最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坝下闸遗址

修建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坝、闸系统,可见当年这里的漕运是多么繁忙,长安闸的喧闹声,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停息。虽然漕运停息,但碧水依旧,沿河的居民们说起大运河,可都是滔滔不绝。

嘉兴居民:我就是在运河边长大的,对运河的感情肯定很深的。嘉兴老乡包括新来嘉兴的人,都是喝着运河水生活的,所以我们离不开运河文化。

长安镇运河风光

嘉兴人为何对运河的感情这么深?嘉兴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崔泉森告诉,嘉兴城市格局的形成与大运河密切相关,正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嘉兴一下子成为南北交通干线的重要节点,南北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嘉兴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定都北京后,大运河是维系王朝统治的命脉,嘉兴的地位更加重要,成为享誉天下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崔泉森:嘉兴属于太湖东南,所以江南运河从镇江到杭州,必须要经过嘉兴,嘉兴运河是沟通东南与北方联系的重要河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河历史街

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滋养着嘉兴人。嘉兴城北的月河是运河的一条支流,“其水弯曲抱城如月”,故名月河。了解到,在嘉兴还没有公路的时候,月河街区就是物流基地。明清以来,月河一带已形成繁华街市,直到新成立后,众多老字号店家汇聚于此,是嘉兴繁盛的商业区。

月河历史街

2005年,当地对月河历史街区进行整修,街区内的江西会馆、金鱼院、大昌当铺、粽子文化博物馆等场馆,让月河历史街区逐渐变成了一个集娱乐、购物、休闲、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历史街区。

还没走进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就被一声声有年代感的叫卖声所吸引

这叫卖声便出自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展厅内里除了端午与粽子的一些历史和文化外,还展示了全国各地的不同粽子,当然这里的主角是被称为“江南第一粽子大王”的嘉兴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名,并成为的非遗项目。

粽子文化博物馆展厅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高丽芳:粽子最早称为“角黍”,起初包粽子用的是茭白叶,后期粽子叶就变成了箬叶,箬叶芬芳的香味很浓郁,而且它的宽度、长度比较合适,现在嘉兴的粽子使用的都是箬叶。

嘉兴粽子其实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与运河有着不小的关系,因为以前嘉兴都是小粽子,但运河上码头工人吃得多,吃大个粽子才吃得饱,而且里面还要放上猪肉,营养丰富,慢慢三角大粽子就成了特色。

此外,博物馆内,可以看到粽子的生产过程,还可以亲手包一个粽子。

高丽芳:我们博物馆一直秉承宣传嘉兴粽子文化为目的,大家来了不仅可以尝到地道的粽子,还可以从中学习到粽子的文化历史。

作者/来源:文化冀忆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