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19世纪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卡尔·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今天继续分享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我们介绍了,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以及《基督教批判》里面,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哲学进行批判,并提出了哲学必须从直接的感性存在开始,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人和人的思想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等等观点。费尔巴哈把哲学的主题从思辨的逻辑和理念拉回到了人和自然,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权威的恢复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这也奠定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这是费尔巴哈的贡献。

但是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彻底,还是从思维理念层面上去理解唯物和唯心主义。费尔巴哈还是没有把人,一个个鲜活的人放到真正的历史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中去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是以感觉为基础,强调人的存在的自然条件,把人只看成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或者“感性实践”,而忽视了人的实践活动的革命性意义。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之所以忽视实践的巨大意义,在于他缺少历史视野,把人们周围的感性世界,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看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在没有看到正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且马克思认为,正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实践,使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是人的连续不断的劳动、创造和生产的结果,马克思说,“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马克思说,离开了历史生成视野,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这必然使费尔巴哈看不到实践活动的革命性意义,也不能提出改造世界的任务,更不能找到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里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过去西方哲学的传统,尤其是德国哲学从意识形态出发的传统,直接从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以及这种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所有人类社会活动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马克思站到人类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仅仅以静态的物质对象,而是以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意识、理念和道德等的形成过程。这在西方传统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增加了历史的视野,尤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地发展的历史视角,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真正的颠覆。最后,我们简单总结一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马克思哲学里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抽象的观念,人也不是独立的实体对象,要理解人的本质,必须要放置到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而人类历史是建立在物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马克思认为,站在物质实践基础之上,历史地反思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规律,我们首先必须重视一个基本事实:“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第二,历史生成的方法:分工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有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之后,那人类是如何发展呢?答案是分工。马克思说,“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而且还产生了所有制”。马克思从劳动分工的角度来阐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由劳动分工引起的。马克思也认为,分工的概念和私有制的概念是类似的,分工是对活动而言,而私有制是对活动所阐述的产品而言的。之前我们介绍过,卢梭认为,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人类不平等的开始。而马克思也提出,分工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迁,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分工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所有制。第一个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这是分工不发达的阶段,这种分工是家庭内部分工的进一步扩大,产生了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对立,出现了财产的不平等;第二种所有制是古典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产生了城乡之间的对立和不平等。第三种所有制形式是封建或者等级的所有制,产生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和不平等,并且最终产生了社会存在的财产的不平等、剥削现象、阶级间的斗争等等。最后,马克思指出,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这些矛盾就无法消除,而只有在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分工成为自愿行为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些矛盾才会消除。

第三,人的解放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前面介绍过,马克思认为,人要实现全面解放和真正的自由,必须要在现实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这种解放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活动,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从工业、商业、农业、交往的状况,来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解放问题。以黑格尔的辩证法出发,新的社会关系比较是以打破旧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所以,马克思提出,历史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对共产主义及其前景的展望。在书里面,马克思描述当前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中世纪分工的基础上,不断演化发展而来的,而共产主义就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这种变革的前提是,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而共产主义的核心目标是,消除劳动分工对人的限制,只有消除了这种限制,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最后实现人类的解放。

好了,我们通过三期视频,简单分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本书《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经典的作品,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奠基之作,是马克思思想成熟的标志,但这个可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马克思认为,劳动分工会带来各种不平等,但是又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早期,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异化。这个问题,我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聊。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