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很对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侠客行》的结尾来的太突然,作为主角的石破天刚牛逼起来,结果就冷不丁熄火了,真是应了开篇那句话:深藏功与名。那么,为什么金庸会这样操作呢?

(一)侠客行结局

我们看一下原著《侠客行》的结局:“石破天自是更加一片迷茫:“我爹爹是谁?我妈妈是谁?我自己又是谁?”梅芳姑既然自尽,这许许多多疑问,那是谁也无法回答了 。这个结尾读起来像话剧一样,当然,如果按照整本书的线索勾勒,其实此时石破天的身世已经呼之欲出了,那么金庸又为什么这样模糊的戛然而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再看一下金庸先生的后记,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金庸先生说:这种孪生兄弟的剧情,是决不能成为小说的坚实结构的,所以在《侠客行》中,他想写的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却不是本书的重点。那么重点是什么?

金庸先生又说,《侠客行》写于十二年前,而近来在读佛经时,尤其是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给他了很深的感触,这两门佛学都意在极力破除所谓繁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只会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才强调“无着”、“无住”、“无作”、“无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既然《侠客行》的主旨已经被提升到了表达金庸某种哲学观念的高度,我们也能去试着理解主角石破天这个人了。

(二)主角石破天

如果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不论心性还是修为,石破天都是金庸武侠世界中所能达到最高境界的那个人。这是为什么?实际上,石破天本身就是一个寄托了金庸某种武侠理想概念的化身。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石破天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离奇的经历,为我们阐释了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返璞归真

他为什么能够学会石壁上的绝世武功,从根本上来说,源于他与众不同的心性,而这种心性又与他自身经历息息相关。他自幼与母亲居住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什么人情世故、勾心斗角与他无关,他的心灵澄澈得如同一块水晶;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不认识字,不认识字就看不懂世人所著图书文字,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避免了被世俗思想所侵染,自然也不会被某种学说所束缚,他的心是极度自由的。

所以,在看到石壁上的绝世武功时,他完全不会被复杂的注解所误导,因为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所谓正确的概念,在他眼中这就是一幅幅好玩的图画,他完全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修炼,而这也避免了图画解读者最大的误解。此外,他在学会了绝世武功之后,并没有觉得自己从此变得多么了不起,完全没把这当回事,既没有像郭靖那样为国为民,也没有像张无忌那样光复中华,学武功对他而言,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拿得起也放得下,他不需要借助绝世武功去实现自己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侠客行》和金庸以往的作品都不同,它更像是金庸先生对于自己武侠思想的一种总结和升华,即反教条主义、反繁琐哲学,追求返璞归真境界的一种反映,所以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后来金庸写作的心性也受此影响,戛然而止的结尾可能就是最符合这种观念的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