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在北非的小国突尼斯,驰骋非洲两年的德国“非洲集团军群”迎来了末日。在决定非洲命运的“突尼斯战役”发起前,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突尼斯和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航线,20多万德意联军无法撤往意大利,也无力突围,最后被英、波、希、法、美多国部队全歼。

此战盟军俘虏25万德意联军,意大利举国震动。盟军以非洲为跳板北上欧洲,让二战进入新阶段。

盟军于1943年7月9日进攻西西里岛,德国人虽然在坚持抵抗,但是意大利盟友已经毫无斗志。意军在西西里岛再次被俘十多万,而根据盟军战史记载,意大利士兵根本谈不上被俘,大多数人都是主动离开战场,小跑着朝盟军投降。德国人在稍微进行抵抗后看到大势已去,把4万德军和7万意军从莫西拿海峡强运过去,继续在意大利本土坚持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西里战役在8月19日结束,此时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已经接近垮台,墨索里尼在7月25日被国会撤职,并且遭到囚禁。

意大利政府跟盟军秘密和谈,决定退出战斗,纳粹元首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愤怒,他宣布:“无论谁当权,德国都不会把亚平宁半岛交给盟军。”于是,德国南方军区司令,空军元帅凯塞林将军率领C集团军驻守意大利,用一道“古斯塔夫防线”截断了意大利的国土。

盟军为了攻破古斯塔夫防线,在1944年跟德军鏖战半年之久,尤其在卡西诺战役中死伤惨重,影响了盟军北上的决心。“卡西诺战役”被称作“历史上最残酷的山地战”,盟军在卡西诺山上伤亡近7万人,其惨烈程度不输当时的东线地狱。

1944年春天的卡西诺山,到底是怎样一幅地狱景象?

在北非战役结束之后,盟军的巨头们为下一步如何进军发生了分歧。

在盟军内部,苏联一方是最着急的,苏共领袖急切要求英美在欧洲另开“第二战场”,以减轻自己东线的压力。毕竟在1943年盟军打到意大利之前,整个欧洲的德军都靠苏联一个国家扛着,苏军已经付出了上千万的伤亡,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处在上风,但是没人敢打包票德国不会反击。

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位置,英国和美国又产生了争议。

美国认为最好的登陆地点是法国北部,那里是平原,非常适合装甲大兵团作战,直插德国本土。而英国却有自己的“小算盘”,英国人主张盟军从南欧登陆,不是意大利就是巴尔干,从这里开辟战场可以帮助红军分担压力。

丘吉尔的建议看似有道理,但其实他完全是出于对英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巴尔干半岛上有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想早点把它拿回来。此外,英国首相丘吉尔是欧洲最早具备“冷战思维”的人,他知道当红军杀入欧洲,所到之处都会是苏联的附庸。因此,早点从南欧登陆打垮德国,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红军西进,保证战后的欧洲不被“布尔什维克主义”占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和美国最后各退一步,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第一选择还是在法国,但是意大利也不能放任不管。盟军认为在意大利保持一定强度的攻势,能牵制德军在南欧的兵力,如果战争顺利,还能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中欧。

1943年突尼斯战役结束后,盟军近水楼台先得月,用2600多艘船只运送几十万大军登陆了西西里。意大利法西斯顺势垮台,盟军在1943年末开始了艰苦的意大利战役。

在西西里战役取得胜利后,盟军高层非常轻松,司令部甚至定下了“10月解放罗马,1944年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豪言壮语。此时的盟军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英国、自由法国、波兰、新西兰、美国、希腊、印度等国都派军参加意大利战役。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政府和盟国正式停战,意大利从法理上退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看到意大利已经背弃盟约,马上军事接管意大利,把80万意大利军人缴械,高级军官全部逮捕。德军在意大利投降两天后派军队占领罗马,一直向南前进到那不勒斯。

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和首相巴多格里奥连忙跑到盟军方面寻求保护。意大利在10月13日“原地转身”加入了盟军,“意大利王国”开始向德国宣战。

到了1943年11月,意大利境内的B集团军群被解散,隆美尔调往法国修防线。在德国凯塞林元帅的指挥下,所有德军被整合为国防军C集团军群,在罗马以南100公里处修建一条防线,该防线以卡西诺山为核心制高点,名为“古斯塔夫防线”。

“古斯塔夫防线”横穿亚平宁山脉,沿途多山峰和沟壑,着实是一条易守难攻的“天然长城”。盟军在1943年11月前进军还算顺利,但是到了“古斯塔夫防线”面前,无论是英军还是美军,都被C集团军群挡在门外。

此时盟军面对的问题有两个:首先是意大利南部复杂的地形,让客场作战的盟军难以消化。整个意大利半岛形如靴子,北方地形开阔平坦,而南方地形狭窄多山。

欧洲征服者拿破仑就曾说过:“意大利是一支靴子,而靴子应该从上往下穿。”

从北部杀入亚平宁半岛是征服意大利的不二之选,但是在1943年,盟军却从靴子脚底爬了上来,举目望去除了山还是山,行军都很累,何况是边走边打。

第二个问题来自德军,意大利的德军战斗力让盟军士兵们感到震惊。C集团军群的德国士兵有很多经历过东线地狱的厮杀,战斗力强悍,而且他们熟悉意大利地形。这些老兵在山地战之中老练沉稳,把守各种交通要道和地形死角,有时一个连就能抵挡住盟军一个团的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底,盟军连番苦战终于接近了罗马,打到了“古斯塔夫防线”。在1943年冬天,盟军发起“冬季攻势”跟德军血战两个月,但是毫无所获。

1944年1月17日,盟军再次以“古斯塔夫”防线的卡西诺山为核心,向古斯塔夫防线全线进攻,第一次卡西诺战役开始。这次战斗的惨烈度惊人,在卡西诺战役开始的前五天,盟军只推进了十几公里,却遭受了15000人的伤亡。盟军司令部综合考虑后,最后决定不再强攻阵地,而是在古斯塔夫防线背后的安其奥登陆,对德国人进行前后夹击。

“安其奥登陆”名气不大,它是盟军在意大利的一次登陆实验,测试盟军在德军腹地有没有登陆作战的实力,为后来的法国登陆累积了经验。1944年1月22日,安其奥登陆开始,美国陆军第6军虽然成功冲上安其奥海滩,但是没能突破德军防线。

此战中德军再次显现了极高的战术素养,凯塞林元帅反应迅速,让第14集团军压制登陆的美军,德国新式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一夫当关,让美军寸步难行。

结果,登陆的美军第6军不仅没能杀入古斯塔夫防线背后,反而差点被赶下海,最后在友军的接应下撤退,第一次卡西诺战役宣告失败。

1944年2月,盟军再次向古斯塔夫防线发起进攻,第二次卡西诺战役开始。此次战役的标志是“轰炸卡西诺修道院”。在第一次战役中,盟军和德军都没有占领卡西诺山顶的“卡西诺修道院”,这座修道院有1500年的历史,是意大利境内著名的基督教圣地。德国人自称“为了保护整个欧洲的遗产,德军不会进驻卡西诺修道院,也希望盟军对其进行保护。

第一次进攻卡西诺防线时,盟军没有对卡西诺修道院进行轰炸,此举受到了前线将士的议论。因为前线德军的炮火打得奇准,军人们一致怀疑德军把炮兵观察哨放在了修道院里。盟军司令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决定炸掉这个千年古迹。

2月15日,B-17轰炸机投下1500吨重磅炸弹,将卡西诺修道院炸为废墟,炸死了在修道院避难的100多个意大利平民,此举引起了意大利政府的愤慨。随后盟军选拔了善于山地作战的印度郭尔喀士兵,去进攻德军伞兵防守的卡西诺山顶。

但卡西诺修道院的废墟正好成为德军的掩体,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郭尔喀战士仍然没有占领卡西诺山主峰,此战盟军伤亡5000多人,却仅仅拿下了山脚下的车站。

第二次卡西诺战役再次失败,此时盟军在“古斯塔夫防线”前已经停滞了三个月,解放意大利的目标遥遥无期,英美两国不得不思考二战未来的走向。此时在苏联境内,德军节节败退,红军即将解放全部国土,杀入欧洲。为了在国际局势中占据主动,盟军司令部最后下定决心,必须拿下罗马,解放意大利。

1944年3月的意大利战况对盟军有利,德国C集团军群经过长期苦战,生力军早已被被打残,前线的第90装甲掷弹兵师几乎失去战斗力。这时空军元帅凯塞林发出了调兵请求,把东线最精锐的德军之一——德国伞兵第1师调到了卡西诺前线。

这支部队在东线战场声名赫赫,盟军得知伞兵1师来到前线后,也捏了一把汗。

3月15日,代号“狄更斯行动”的第三次卡西诺战役爆发,盟军的重炮和轰炸机把卡斯诺镇炸成一片瓦砾,德军却收缩阵地,躲在挖好的暗堡、山洞和建筑物废墟中几乎完好无损。新西兰军队和郭尔喀战士再次冲击山头,德军伞兵四处布置地雷阻止盟军步兵冲击,并且用机枪给盟军造成巨大伤亡。因为德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动用了3000挺以上的机枪,所以第三次卡西诺战役也得名“机枪地狱”。

这次战役也成为了史上有名的机枪战经典。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哈德曼为此惊呼:这是一场惨烈的机枪对射!

在向山上冲锋的路上,德军将突击炮安置在废墟和瓦砾之中,将盟军的坦克逐个点名,盟军步兵不得不冒着机枪的火力去一个个击毁德军火炮,伤亡很大。

3月19日,德军不但挡住了盟军的进攻,还对盟军进行反击。卡西诺战线犬牙交错,盟军炮击多次出现误伤。盟军的进攻主力新西兰第2师伤亡3000多人,英国印度兵团伤亡3500多人,而卡西诺防线还是没拿下。

三次卡西诺战役全部失败,着实让盟军士气低落。但通过情报研究,德国人的士气居然更低落:在巨大的伤亡面前,C集团军群已经坚持不住,前线的德军已经被打光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线鏖战的德国伞兵第1师、第90装甲掷弹兵师、第5山地师等部队伤亡超过50%,古斯塔夫防线其他部分的德军也筋疲力尽。而因为东线苏联战场的节节败退,凯塞林元帅没有多少生力军可以填补到前线。

于是,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和补给后,在1944年5月11日,第四次卡西诺战役开始。

盟军上千门火炮对德军阵地进行轰炸,德军苦苦支撑,但是盟军的优势已经不可逆转。德军战士绝望地发现:“美国的人的坦克数量,比我们反坦克炮的炮弹还多。”波兰军队、法属非洲军队、加拿大军队都加入了战斗,盟军在一周的进攻里包围了卡西诺山,然后由波兰军队主攻卡西诺修道院废墟。

德国伞兵多次击退波兰军队的进攻,最后几乎弹尽粮绝。5月19日,凯塞林元帅下令伞兵撤出卡西诺山,波兰人在山顶升起波兰国旗,前后长达4个月的卡西诺战役彻底结束。

在卡西诺山战役期间,以卡西诺山为核心的主战场上,盟军和德军总共付出了近10万人的伤亡。其中德军20000多人伤亡或失踪,盟军伤亡63000多人。盟军在跟德国伞兵的缠斗中死伤惨重,德国伞兵战斗力凶悍,斗志顽强,在此战后被起名为“卡希诺的绿色魔鬼”。

卡西诺战役的结束后,盟军记者走进了卡西诺修道院的废墟,眼前的惨烈景象让他想起古代诗歌中的战场。

“我脚下的尸体已经成为木乃伊,在他的身上,一具更加新鲜的尸体还在腐烂。德国人,印度人,英国人,波兰人死在同一个房间里,他们是年轻的小伙子,他们本应该享受大好年华。”

在战后统计中,卡西诺山下有3万盟军士兵长眠于此。在这座山上战斗的盟军来自世界各地,他们说着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信仰,但是为了同样的反法西斯事业而共同战斗,直到牺牲。

卡西诺修道院被炸毁之前,它的门楣上曾用拉丁语镶刻着“和平”二字。从中世纪开始,这座山巅的古刹就是修道士打坐冥想的清净之地,修行者、朝圣者络绎不绝。没想到在最后,“卡西诺修道院”却成为士兵残酷厮杀的修罗场。

在二战结束后,意大利政府在卡西诺山脚下修建了公墓,盟军将士被集体安葬。在离镇子稍远一些的地方,阵亡于卡西诺的20000德军战士也被统一安葬。

卡西诺修道院在战后被重建,至今依然是意大利重要的基督教建筑。每年的卡西诺战役纪念日,卡西诺修道院的修士们会去墓地为所有阵亡将士祈祷。

修士们认为:“他们在生前曾是敌人,但是在上帝面前,人是平等的。卡西诺没有敌人,只有人。”

1944年,“古斯塔夫防线”溃败后德军全面撤退,去意大利北部防守“哥德防线”。1944年6月4日,美国第5集团军进入了罗马城,盟军解放罗马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大大鼓舞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士气。

但第5集团军的威风只持续了一天,1944年6月6日,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开始。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让全世界把刚刚解放罗马的意大利盟军抛到脑后。美国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将军抱怨:“因为在法国的行动,我的小伙子们成了逃兵。

“D-day逃兵”这个名字被安在了意大利盟军身上,直到1945年5月德军投降,意大利盟军都在进攻“哥德防线”,没能跨越阿尔卑斯山,这让他们处于“盟军鄙视链”底端,几乎和东南亚盟军相提并论。

客观来说,虽然没能完成早期定下的战略,但在意大利战役中,盟军以30多万人伤亡的代价拖住了纳粹德国50万以上的军队,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法抽调兵力北上,间接援助了苏军和英美在欧洲的攻势。

二战后,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意大利战场也是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重要性与东线、西线、北非不相上下,算是给意大利的“D-day逃兵”们正了名。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血战卡西诺》,潘学基
2、《卡西诺的“绿色魔鬼”》,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