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吐鲁番市吐峪沟乡麻扎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起,我心里就对这个古村落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当背着行囊走进这个村落时,内心却无比的震撼,因为它将被岁月的尘埃埋进历史长河里,望着很多坍塌和破旧的土房子,每一栋土块房至少都有五十年以上的光阴,有的甚至上百年,一些房屋的土墙壁上钉着一块“古民居”的牌子,具体有多少年的时间,我一时无法查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阿不力孜老人家里放下行囊,我信步向村落的中心走去,出屋门就是一条流淌的水渠,两边长着上百年以上的桑树,再往前走,就是一个较大的下坡。抬头向前看,有一座高大的清真寺,从建筑的形制和年代来看,起码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此时,有不少年轻人在这里照相,一对情侣穿上维吾尔族民族服饰,甜蜜地偎依着任凭摄影师拍照。

这座清真寺就是麻扎村的最高建筑,也是这个古村的标志性建筑。从清真寺门口向西不远有一条河流,左右各有两座通往左边和右边的石桥,而桥的两边就是这个村落的中心位置。如今,这里依然可以看到各种店铺,卖干果、馕、杂货等小店都在两层民居的一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小店铺又开始营业了,不过生意还是较惨淡,游客很少在这里购买东西,我想应该是包装和卫生等方面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右边的桥往右走,沿着河边砖铺的路面,继续走百米左右,这里又有一座桥,两边都是民居,只有极少民居有人居住,大多数民居大门紧闭空无一人。仔细观察,我看大多是老人居住在老屋,年轻人都搬到南边的空旷地带了。毕竟这里已不太适合人居住,不仅吃水有些困难,加上没有耕地,更确切地说已不适合建造新的房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扎村,可以说一个活着的古村落,还可以说是一个即将老去的历史古地。据当地人介绍,以前吐峪沟乡政府就驻在麻扎村,后来就搬迁到土地肥沃的南边平原地带了。随着乡政府的搬迁,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落里的村民逐渐向山口南边开阔的平原迁移,那么坐落在吐峪沟大峡谷山口的麻扎村渐渐地衰败了。

紧挨这个古村落的北面,就是再往峡谷里面走,不远的右边山体,坐落着吐峪沟石窟。按照石窟年代的推算,当年的佛教徒们应该在唐代之前就开凿了石窟,并在唐代达到了佛教的兴盛时期,而这个村落的存在,从那时就已逐步形成了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因为峡谷里有一条千万年奔腾的河流,养育了这一带居住的族群,一直延续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村落中间的两座桥,把村落分成了两个部分,北面(峡谷往里的部分)的民居是建在山坡上的,而南面出峡谷口的部分,就是一片开阔的平原,而新建的房屋从这里逐步向南延伸,所以麻扎村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今天。它能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应该是活着的部分发挥了关键作用,不然这个古村落就可能成为一处失去人间烟火的历史遗迹了。

从村落中间的桥向南走,居住的村民开始多了起来,沿着小道前行,走到尽头向右拐不远,就是这个村落的入口了,游客中心就设在这里,几辆旅游大巴停在偌大的停车场,前来麻扎村的游客们来来往往,他们边走边看,手里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这个古村落,是吐鲁番市乃至新疆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村落之一,它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古村落,毕竟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反映出民俗文化的印痕。

如果不经意,游客很难发现历史深处的文化,只觉得这些土筑民居和内地的民居完全不同,但又无法说出这些不同来自哪一段历史。其实,仔细察看,就会发现它的奥妙之处,比如民居的建筑模式,尽管是用土块建造的,但房屋的门、窗、屋檐,还有刻画的纹饰,都有着古代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包括用土砖块拼出来的图案等,都展现了新疆地域文化特色。

确切地说,麻扎村保留的文化特色,是见证东西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后形成本地域的一种新疆文化,既有西方文化东传的痕迹,也有鲜明的中原文化。譬如,图案中的菱形和莲花等纹饰,是延续了佛教中的文化元素,还有很多花卉等图案及建筑形制,则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元素,因此,麻扎村这种原始生态的文化体系,正是历史留给后人或今天的活标本。

如今,麻扎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使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重新焕发昔日的繁荣和辉煌,也让更多的中外游客了解新疆的文化和历史,吐鲁番市正积极打造这处具有近两千年的古村落。透过古村落,人们将会从这里沿着汉唐至清代的足迹,追寻曾经的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更会找寻到浓厚的中原文化在这里传播和延续,这一切都见证了中原中央政府一统新疆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