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BE美学仅指剧情,而非真人~

唉...哭了!

看过无数影视剧的生离死别,也嗑过很多真人CP,但比起美满的全剧终,那些自己偷偷哭红眼的Ending才是意难忘吧。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BE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E,全称Bad Ending:指那些爱而不得且意难忘的坏结局 + 种到自己心里的绵长悲伤。

它是一串省略号,无论任何时候想起或看到,都像是心里嗑到无奈的蚊子血。

与BE相反的HE(happy ending),是故事的幸福句号、喜闻乐见的大团圆,人们反而会心安理得地移步下一份美好。

而BE则是官宣地戛然而止,是人物的「春日限定」、「夏日限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总是片刻欢愉安放在HE,就像他们:

但是美学的艺术反而因为BE才更纯粹动人、回味绵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BE和大悲带给人的情绪与审美是不同的。

大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瞬间毁灭,是一秒的撕碎爆裂美学。是一种痛哭一场,即刻排毒的情绪观感。

而BE是情绪上的凌迟和情绪内耗:爱而不得、抱憾无奈的绵长“憋情”,像说不出情绪的哑巴。

就像早已完结的《山河令》,却仍有无数的浪浪钉无法告别“疯X美人”温客行和“老婆”周子舒...

将这种悲切融在了骨子里,配合着刀尖刮心的声音:这毒,出不来。

比如你再次听到这句台词:你身上有光,我抓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心里和未来想的是:主角身上都有刀,我时常抓来捅捅自己。

因为,BE的绝妙就在于共情:主角们谁先动的心?是观众先动的心。

从美学和观感角度来说,悲情和“美”确不相容,但那些能触景生情的,就是令人难忘的。

什么是绝色绵长的BE美学?

比如,地标与城市。

不断出现的地点,最是让不得已的人们和感情彻底沉淀在世间最真实的地方。

谁能凭爱意要“城市”私有?空间的存在似乎永远都在寄存情感。

无论是真实存在的苏州河、金陵、蓝桥;还是虚幻的四季山庄或云深不知处。

无数BE窜过的城市,就说说意难忘的北京旧事吧。

古早的BE经典、同性题材电影《蓝宇》,就是改编自筱禾的《北京故事》。

直给的自白剧,它的情感真实简单:北京角落发生过的刻骨旧情 —— 陈捍东和相爱过的男孩,蓝宇。

这份演在北京的秘密爱情故事,如同北方汉子们文艺粗粝的自白。

台词真实纯粹,没华丽辞藻,像恰好被北京某位摄影师录下来一样。

直到影片最后,一个人死了、一个心死了... 但留下的城市记忆还没完:

“北京还是老样子,因为我觉得你根本没走”。

即便在今天,主题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前奏一出,仍会带着无数人魂穿北京,联想起他们的BE。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黄品源 - 男配角心声

《如果爱》中,林见东(金城武饰演)和孙纳(周迅饰演)在北京年少相遇。

穷困潦倒的舞女和落魄不得志的导演系学生,两个穷酸北漂一起蜗居在、也爱在地下室里。

但有了爱情,欲望还是会饿。正如电影里唱的:饥饿是永远的主题,爱情只是个道具。

电影自然是BE。林见东打电话给孙纳,说着“忘记北京”。但在“忘记”前面,他的唇语却是:不要,忘记北京。

两个人都在撒谎,谁都没有打心底放下彼此。

这些是属于生活在北京的BE故事,但隐晦又经典的,想起了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和刘若英带泪的烤鸭。

当时电影上映时,有很多人不解:刘若英大口塞的食物,为什么一定是烤鸭?

答案很巧思但真的bad。

在故事开头,刘德华和刘若英一起坐火车去北京。到结尾,只剩刘若英独活到达。

而烤鸭作为北京的美食名片,便就成了祭奠的最后一餐。

再加刘若英食之无味的狼吞虎咽,这份矛盾的感觉,是无声胜有声。

第二,视觉传达和日常熟悉的颜色,是打造绝美BE的沉默语言。

无论是明暗的色彩转化还是单一颜色的呈现,都是来表达主角们不同的情感和感受。

王家卫的《春光乍泄》,就是一部用明暗色调暗喻悲欢离合的电影BE美学。

黎耀辉(梁朝伟饰演)和何宝荣(张国荣饰演)彼此的心境与距离,尽在彩色的黑之中。

在这段关系里,何宝荣占主导地位,与黎耀辉分分合合是整部电影的序曲。

两人在阿根廷短暂分手。黎耀辉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小公寓,这时画面里的小公寓在黑白色调的打造下,显得非常阴冷。

直到两个人重新复合,何宝荣住进黎耀辉的家后,影片画面才慢慢恢复颜色,被洒上了暖黄色的光,瞬间人心有了温度。

除了全色调的画面,王家卫对双色同镜的把控更到位。

当何宝荣彻底选择离开,害怕失去的黎耀辉一个人蜷缩在冷色光的角落里。

画面半明半暗,而暗处则是何送给黎的瀑布灯,偷偷闪着冷色。

人在黑暗买醉,心里却希望光还在,想再听一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李米的猜想》最后一幕,当李米在天台上回忆着永远离开自己的方文,画面忽然变成了颗粒感的灰黑色。

在路遥马急的世界,李米整整找了方文四年,而方文在她看不见的角落里爱了她四年。

暗色画面配上周迅最“明媚”的市井爱情回忆,就像一场盛大的祭奠...

客观营造让人深陷氛围,那么主观的情节人物设定,就是抹不去的CP感。

“天涯浪客,唯君与我足矣”的《山河令》中,BE的绵长韵味,是来自温客行的每一声阿絮和我们阿絮。

也是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的心意相通。他们本应该诗酒江湖、仗剑天涯,得君为友,不枉此生。

最后却成了BE:你是我的师兄,便让我以命换命这一回吧。

这千山暮雪,独活的那一个只影向谁去呢?

所以很多影视的BE美学都贯穿了 —— 「留下来的人,才是最痛苦」的设定。

“相拥着承诺,舍我护你而活”,更是BE美学的特定情愫。

《仙剑》也用过“换你而活”的场景去印证生离死别。之后便是BE太凄美、人设太突出,至今无人敢轻易翻拍。

耽改元年,试水的《镇魂》成功靠BE出圈。

朱一龙、白宇的双男主设定与对白拿捏住了多少姑娘的难忘。

“我连魂魄都是黑的,唯独心尖上一点干干净净地放着你。”“我找了你一万年。我等了你一万年。”

当然,BE不仅有双人的共赴凄美,还有一种活着的无力付出却爱而不得。

此类的人设和情节,多半是反派深情,让CP粉自愿站错队,实力印证:“不怕反派腹黑,只怕他们说情话”。

《香蜜》中的罗云熙,靠着病娇感的含情眸子说着:但求爱我长久。让多少香蜜女孩嗑哭在被窝。

《阳光之下》这位“背着半部刑法”的傅慎行,最后结尾演绎的“大哥”深情。

以及明明知道是死,却依然用自杀方式再看一眼不爱自己的女主。

这段绵长的BE,到现在依然能血洗短视频,难怪全网都在说:三观跟着五官跑。

影视剧BE依然源于真实生活 —— 主角还活着,但我们嗑的故事死了。

我们看过多少分分合合最后BE的真·情侣呢?是胡歌与薛佳凝的“她真的很好”BE?

还是胡杏儿结婚,黄宗泽的BE祝福?

当然,自赵丽颖离婚后,CP粉们又回味起了曾经嗑的爱丽小屋和这刀尖舔蜜的眼神长镜头。

这种心不甘和剪不断,恰恰是大众所欣赏的,无论过了多久,每当想起便会低语:嗑(难受)死我了。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BE美学会经久发展?哪怕每个人被刀“死”,也甘愿奉为神级意难忘呢?

首先,客观的变化是来自女性群体审美视角的飞升变动。

从玛丽苏到初代大女主的家国爱恨和狗塑男友建模。甚至是近几年的耽改101,都不难看出女性审美的革变和选择凝视的权利。

寄托的感觉也更加多元丰富。

左图是P的,勿上升~

其次,基于人每个人的真实情绪 ——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越虐的BE,他们的故事才容易被复盘解读,才会在人们心中留白:我要看番外和未播花絮。

影视市场也抓住了破圈的便利,延续打造“BE虽虐但美”的剧情。

于是你嗑的爱而不得CP同框或被工业糖放大的细节,都会变成BE备忘录。

图片是P的,勿上升~

BE美学盛行的主观存在是情绪宣泄与寄托 —— 自己的青春太安静,才想看看主角们的耿耿于怀。

亲密少年太过于像他们,人们总能在各类的BE里,瞄到自己期待理想或邋遢腌臜的影子。

当然,正常人的情绪和两性感情大多数都是欢喜参半。

BE的意难忘也是心中诉求 —— 在玻璃碴中找蜜糖。

能在苦中找到的糖,是千倍美好吧。

才能安心感叹:“难寻少年时,总有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