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提到「最喜欢广州哪条街」?答案肯定包括——

同福路

有历史又有文化,有浓浓人情又有美食的同福路,还有着很多人心中地道的“广州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这里“美得像一幅画”,让人有“归属感”,是一个“比西关更西关”的地方。

所以同福路也被人称为“广州最美的转角”

这里有不少开了几十年的广府老字号。

也有很多类似“炸加姨”这样的网红老板,是吃货们的“私藏美食圣地”,来广州必打卡的地方之一。

图/网络

当然,还有最最最著名的骑楼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福西路骑楼街的旧骑楼(部分)。

广州人口中的“河南”

是名噪一时的商业旺地

有历史,有人文,也有建筑

“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套房”。

这句广州人的俗语,经常会引起一些外地朋友的误会。在老一辈的时代,珠江还被称为“珠江河”,广州也分为了南北两块。

他们口中的“河南”,并不是指河南省。而是珠江以南的海珠区等地,珠江以北的地方则叫做“河北”。

这句口头禅,说的其实是广州经济中心变迁的一段历史

图/公众号“广州笋嘢益街坊”

在很久之前,广州的对外交流便已十分频繁。

甚至可以说,有一部分文化是受到了舶来文化影响而逐渐融合而成的。

同福路,与以前的十三行商行只有一江之隔。老一辈的广州人都知道,同福路曾经是名噪一时的商业旺地

有了商业,则代表了会有人气。

在民国时期,同福路成为了河南地区最火的商业街。

骑楼两旁鳞次栉比的小商铺,钟表店、理发店、锁匙铺、凉茶铺……地砖、木柜、门、窗,仍然维持着数十载前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同福路的骑楼,是海珠区现存最完整的骑楼群之一。

走在同福路上,每走几步都能看到骑楼。从建筑风格来看,很容易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历史感。

和北京路、上下九更“商业”的骑楼相比,这里的骑楼以中式风格为主。

墙壁和楼柱装有花雕和浅浮雕,图案多为彩云,寓意吉祥、多福。

且大多数是两三层高,墙上并排着2~3扇窗,窗格里镶嵌的是彩色的玻璃,这就是具有中式特色的满洲窗。

这些特色和岭南文化融合后,也多了一分“岭南特色”。

到底何为“骑楼”?

楼上住人,楼下可以行人和开店铺的房子,就是骑楼。

早在19世纪,新加坡就有类似于骑楼这样的建筑了。

骑楼的建造,最初是出于方便。

既能住人也可经商,路人还可以在楼下行走,可遮阳、防晒、防雨、防风。这种建筑带来的好处,令亚洲其他国家的一些城市纷纷效仿。

其中就包括广州。

也这成为影响广州最深的舶来文化之一。

而广州骑楼门前留八尺的好处,是使得路更宽敞,几个人并排走不会觉得狭窄。

以前有骑楼的地方,曾被誉为“河南富人区”。

当时能住骑楼里的人,大多是十三行商人或是归国华侨。

一代华南棋王冯敬如,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北洋海军舰长邓世昌,都曾住在这里。连曾经的广州首富潘振承和富商伍秉镛兄弟,也在附近安了家。

当时,广州需大量拆除城墙和旧房,逐渐建起了骑楼。

不少归国华侨建设家乡时,也热衷于这种好处多多骑楼。于是,那时候起广州便开始流行建造“骑楼”。

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骑楼这一建筑风格在广州风靡盛行。

短短十年,就建造出了包括同福路在内的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

陈小铁/摄

在大榕树的左右陪伴下,看似风格不一的老骑楼,藏了广州的半部悠久历史。

在时代的变迁之下。

很多人都搬出这些旧骑楼,就连小时候住在骑楼里长大的老广,也搬去了远处的新房子里。

剩下的楼下商铺,有的随机出现在沿街骑楼中,有的散落在旁边的短街窄巷里。

虽今非昔比。

但你来到这里依然可以见到旧时的广州:

一半是历史沉淀下来的骑楼,一半是它们背后耸立的高楼,兼具上世纪的生活气息与商业气息。

这是这里日常的画面,与生活的气息。

走在蜿蜒的石板路上,追寻历史留下的印记,品味着平淡且日复一日的回甘,收获街坊的热情

这里的市井气还浓,老字号还在,不离不弃的街坊情也依然亲密。

本文来源公众号:那一座城(thecity2015)

编辑 | 田心君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